云容天澹澹,苇痕风影,都上寺西楼。
远山青万叠,是处斜阳,来与挂帘钩。
雏杨细草,又今年、绿遍瀛洲。
偏未许、玉容花貌,深处荡莲舟。
凝眸。
高城望极,点点宫鸦,正晚钟时候。
还认取、栏干遥倚,压鬓红榴。
单衫小扇分明在,只锦笺难寄珠彄。
归骑杳,凭谁系住闲愁。
【注释】
云容天澹澹,苇痕风影——云气笼罩着天空,水波荡漾的苇子倒映在水面上。
都上寺西楼——在京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一座寺院西边的楼上。
远山青万叠,是处斜阳,来与挂帘钩——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被夕阳染得一片青翠,到处都能看见斜照的阳光,挂在窗上的帘子好像也被染红了。
雏杨细草,又今年、绿遍瀛洲——新栽的小树嫩杨和嫩草,又是一年,长满了瀛州的大地。
偏未许——怎么还不让我(指自己)出来呢?
玉容花貌,深处荡莲舟——美丽的面容和娇媚的花朵,在荷塘里荡起了小船儿。
凝眸。
高城望极,点点宫鸦,正晚钟时候——我凝望着远方的高峻城垣,直到视线模糊,只见一群乌鸦在傍晚的钟声中飞起。
还认取、栏干遥倚,压鬓红榴——我还记得,当年曾站在栏杆上远远地眺望过你,而那石榴花儿压住了我的双鬓。
单衫小扇分明在,只锦笺难寄珠彄——我手中的小扇子还分明记得你的身影,可惜的是,锦笺难以寄托我的思念。
归骑杳,凭谁系住闲愁——归乡的马蹄声已经消失,又有谁来帮我把闲愁系住呢?
【赏析】
此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作者扈从北征回师时经过大都(今北京)。词中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以及随军南返途中的思归之情。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凝”字开头,由景入情,层层深入,感情细腻而真挚。开篇即点明地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云容”二句写景:天光云色,江面水波荡漾;水边芦丛,摇曳生姿。“苇痕风影”,既写出了芦苇的形态,也写出了风的力度,更表现了一种空阔苍凉之感。接着写远景:“远山青万叠,是处斜阳。”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表现出作者的豪放性格,并引出下文。“雏杨细草”二句写近景:杨柳青青,细草如茵,春意盎然;而“瀛洲”(即海中三座小岛的总称)之上,更是春意浓郁。“偏未许”以下六句,转入抒情:自己虽然年轻貌美,却始终未能得到所爱之人的青睐。“偏未许”、“玉容花貌”四句化用了唐人温庭筠《春日野行遇雨》中的名句,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无奈。“还认取”三句则写自己虽不能出外寻欢,但总希望能有情人能为自己解忧排愁——“栏干遥倚”,“压鬓红榴”,既写出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内心孤独、落寞的感受。
过片承“凝眸”二字展开:面对高楼远眺,只见黄昏的城门上空飞过的乌鸦,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往日离别的情景。“还认取”以下五句是说,自己虽然无法见到心爱的人,但却还能依稀地记着对方的模样,只是不知对方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锦笺难寄珠彄”一句,既是说自己无法将心中的感情传达给对方,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归骑杳”三句,进一步写自己因思念爱人而不能安心归家的心情:“归骑杳”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爱人对自己思念之深;“凭谁系住闲愁”则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切,以及对归家的渴望。全词至此结束,但作者心中的思念却并未因此而停止。
这首词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语言优美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