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
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
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
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
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
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
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
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致的读一遍,理清思路,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词是作者于元丰四年(1081)春天游览西湖后所写。上片起三句写杭州西湖的美丽风光,下片写西湖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慨。“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意思是江南处处都是水光山色,使人留连忘返。“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通”絮”,即柳絮。这句的意思是:我来到杭州的时候,正是春天,柳絮漫天飞舞,落满了南方的道路。“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意思是今天我登上高楼,观赏湖面美景,又成了凭栏远眺的游客了。“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意思是清澈见底的溪流像绸缎一样光滑,晚上涨潮,水面泛出一片新的绿色。“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意思是两岸笼罩着浓郁的树荫,一道彩虹横空而立,宛如一块巨大的玉佩。“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意思是外面的山上层层叠叠,雨后的山峦还沾着湿润的水气。“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意思是我已经请鱼鳞传书,更希望喜鹊能提前报告我的消息。“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意思是回来以后,袖子里装满了千里的美景。这首词描写了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 ②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③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④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⑤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⑥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⑦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⑧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
译文:
江南处处都是水光山色,使人留连忘返。 我来到杭州的时候,正是春天,柳絮漫天飞舞,落满了南方的道路。 今天登临高楼,观赏湖面美景,又成了凭栏远眺的游客了。 清澈见底的溪流像绸缎一样光滑,晚上涨潮,水面泛出一片新的绿色。 两岸笼罩着浓郁的树荫,一道彩虹横空而立,宛如一块巨大的玉佩。 外面的山上层层叠叠,雨后的山峦还沾着湿润的水气。 已经请鱼鳞传书,更希望喜鹊能提前报告我的消息。 回来以后,袖子里装满了千里的美景。
赏析:
此为作者于元丰四年(1081)春天游览西湖后所写。上片起三句写杭州西湖的美丽风光,下片写西湖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慨。(一)“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这两句总说西湖之美。“到处”二字表明了它的广袤无际;它既美在水色山光,也美在人文景观。“波光”、“云影”,都表现西湖之美在动态中。
(二)“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这句的意思是说:去年这个时候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春天,到处都是飘飞的杨柳絮。
(三)“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意思是今天我登上高楼,观赏湖面美景,又成了凭栏远眺的游客了。
(四)“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意思是清澈见底的溪流像绸缎一样光滑,晚上涨潮,水面泛出一片新的绿色。
(五)“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意思是两边树木掩映着湖水形成深深的绿荫,一道彩虹横跨天空,就像一件精美的玉璧。
(六)“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意思是外面的山上层层叠叠,雨后的山峦还沾着湿润的水气。
(七)“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意思是我已经请鱼鳞传书,更希望喜鹊能提前报告我的消息。
(八)“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意思是回来以后,袖子里装满了千里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