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气萧瑟,薄薄寒中人。
登山兮临水,贫士志不平。
惆怅徒自怜,羁旅谁友生。
申旦耿不寐,淹留可无成。
【注释】
- 骤冷:突然寒冷。凄然:悲伤。
- 天高气萧瑟:天空高旷,气候清冷。
- 薄薄寒中人:形容天气很冷,人感到十分寒冷。
- 登山兮临水:登山,指游山;临水,指游湖。
- 羁旅:旅途中。
- 申旦耿不寐:申旦,早晨。耿,通“竞”,长久。不寐,睡不着。
- 淹留:耽搁,滞留。
- 成:事成、成功。
【赏析】
《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开头四句写秋日夜晚,诗人泊舟在牛渚矶的江边,面对空阔寂寥的江面和高爽寒冷的夜空,不由悲从中来,于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诗的前四句描写诗人泊舟牛渚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天气。“雨后骤冷凄然”点明时节为秋季,天气骤然变冷,使人感到悲凉凄切。“天高气萧瑟”中的“天高”与“雨后”呼应,表明雨过之后天气更加阴沉,气氛更为沉重;“气萧瑟”写出了秋天气候的特点,即天高风大而寒气袭人,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薄薄寒中人”既表现天气的寒冷,又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使人有被冷气包围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中间两句写诗人登上牛渚矶远眺长江,抒发感慨。“登山兮临水”一句承上启下,表明诗人站在高处(牛渚矶),面对着江水。“登山”“临水”都含有游赏之意,但诗人此时的心境已不是欣赏自然美景,而是沉浸在深深的哀愁之中。“贫士志不平”中的“贫士”与“登山临水”相对应,说明诗人之所以登高望远,是因为他的仕途不如意。“志不平”既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处境,也表达了他心中的郁闷之情。“惆怅徒自怜”,“惆怅”一词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徒自怜”中的“徒”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羁旅谁友生”中的“羁旅”与“登山临水”相呼应,表示诗人身处异地,孤独无助。“谁友生”中的“谁”字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申旦耿不寐”中的“申旦”是指清晨时分,“耿不寐”中的“耿”与“申旦”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彻夜难眠的焦虑之情。“淹留可无成”中的“淹留”与“申旦耿不寐”相呼应,意味着诗人长时间滞留在异乡,无法成就自己的理想。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又透露出他对现实处境的不满。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凄凉、孤独和无奈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