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登台衮垂三纪,三镇神崧第二春。
会老特过丞相阁,开筵仍具大官珍。
追寻故事图形在,喜遇承平笑语频。
叙述须归大手笔,唱酬俱是两都宾。
贵如方岳虞咨牧,清比西山晋列真。
盛集古今应未有,谩夸灵鹫会中人。
【注释】
①四登台衮:四次登上尚书令的台阶,指为相四年。台衮:尚书省。②三镇神崧第二春:三次镇守徐州、荆州、襄州,如春天般美好。③会老特过丞相阁:在宰相府中遇到老人,表示敬重。④大官珍:高级官吏所享用的食品。⑤追寻故事图形在:追随先贤的故事,图绘其形像。⑥承平笑语频:太平时期,言谈间充满喜悦。⑦叙述须归大手笔:撰写文章时必须归于大手笔(即大才子)。大手笔:大文豪。⑧唱酬俱是两都宾:酬答应答,都是洛阳、长安两地的客人。两都: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⑨贵如方岳虞咨牧:像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尊贵。虞咨牧:春秋时齐国大夫,名不详。⑩清比西山晋列真:清高如同西晋的陶渊明。西山:指晋代隐士陶潜。晋列真:晋朝隐居者。⑩盛集古今应未有:这是对前人的赞誉,意谓古今从未有过如此盛况。⑩谩夸灵鹫会中人:随意夸大那些在灵鹫山佛会上的人。灵鹫山:古印度名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赏析】
此诗首联写潞国文公四次为相,三次镇守边疆,如春光明媚。颔联写潞国文公在京城宰相府中,遇一老人,恭敬地请他作画,并说:“您是我的恩师。”诗人用拟人手法,把老人比作孔子,使全诗生动有趣。颈联赞美潞国文公的品德,“清比西山晋列真”,赞其清高。尾联赞扬潞国文公的功绩,“盛集古今应未有”,认为其功业无与伦比。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俊逸。
《送李判官之岭南》
【注释】
①岭南:指岭南道,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出使岭南时的赠别之作。诗人首先点明送别的对象——李判官。接着以“岭外”开头,说明送别的地点。“江头日暮别离时,君向潇湘我燕支”,诗人与李判官在江边分别,诗人回望李判官,只见他在潇湘江畔独自离去。这里既交代了两人分手的地点,又暗含着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赴的岭南的关切。“君向潇湘我燕支”,诗人用“潇湘”、“燕支”两个地名,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和祝愿之情。诗人还从侧面写出了友人将要远行的艰难困苦。“君去青山我独留,青山横北郭城楼”。这里,诗人以青山横卧于北郭城楼上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自己独自留守江南的孤寂情景。
此诗通过描写友人即将远赴岭南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真挚、深厚;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远离江南的依依不舍之情。
《题岳阳楼》(其一)
【注释】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湖南安抚司参议期间游览洞庭湖而写的。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之上,下临洞庭湖,景色十分秀丽。诗人登上岳阳楼,凭栏远眺,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浩渺的江湖景象,不禁心旷神怡,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是说洞庭湖浩瀚无垠,湖水向东南方破裂而去,天地之间仿佛被湖水漂浮着。诗人抓住了洞庭湖最显著的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洞庭湖的气势磅礴和浩渺无边。“乾坤日夜浮”这句,诗人将天与地比作湖中的水波,形象地表现出洞庭湖的宏伟壮观,令人感到天地都在湖中荡漾、飘浮。“乾坤”二字,概括了宇宙万物,把天地比作水中之物,突出了湖面浩渺无际的特点,也显示出诗人的胸襟之开阔。
这首诗是一首咏景诗,诗人通过描写洞庭湖的壮丽风光,表达出自己的壮志凌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