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为毒中毒,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是佛之所说。
若人饮酒者,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瞋,无因缘作恶。
于佛所生痴,坏世出世事。
烧解脱如火,所谓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正行于法戒。
彼到第一处,无死无生处。
莫饮无明酒,能为众苦因。
声闻住明脱,犹是醉归人。
若是病苦时,应当观病本。
从痴有爱生,习业招病果。
耆婆尽道术,尚不能救疗。
岂有世药酒,而能瘥我病。
酒为放逸根,不饮闭恶道。
宁舍百千身,不毁犯酒戒。
宁使身乾枯,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寿命满百年。
不如护禁戒,即时身磨灭。
决定能使瘥,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为瘥为不瘥。
作是决定心,心生大欢喜。
即获见真谛,所患即消除。
汝听酿酒家,死堕咸糟狱。
亦堕沸灰中,一万八千岁。
汝听沽清酒,死堕酒池狱。
这首诗的主题是戒酒。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饮酒的危害和戒酒的好处。
诗中提到“酒为毒中毒,地狱中地狱。”这是对饮酒的直接警告。酒精是一种有害物质,过量饮酒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肝病等。长期饮酒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暴力行为等问题。因此,戒酒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诗中描述“病中之大病,是佛之所说。”这句话强调了饮酒的危害性,因为饮酒会削弱人的意志力,使人容易受到诱惑,从而陷入更大的困境。而佛教则提倡戒酒,认为这是修行人应该避免的事情。
诗中提出“若人饮酒者,无因缘欢喜。无因缘而瞋,无因缘作恶。”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饮酒的危害。饮酒不仅会让人失去理智,还会让人产生愤怒和恶意,从而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这也是为什么戒酒的人通常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原因。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烧解脱如火,所谓酒一法。”这里的“烧解脱”是指摆脱烦恼和束缚,而“酒一法”则是指通过戒酒来达到这一目标。这是因为饮酒会消耗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们更容易感到疲惫和沮丧。而戒酒则可以帮助人们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诗中再次提到“莫饮无明酒,能为众苦因。”这句诗强调了饮酒的危害性,因为饮酒会导致人们的愚昧无知,使他们更容易陷入困境。同时,饮酒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和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负担。因此,戒酒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人们展示了饮酒的危害和自己戒酒的好处。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不要被物质所迷惑。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