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无缘去大梁。亦无心意学贤良。夷门道友我思量。
予在环墙调水火,诸公何日绝炎凉。山侗叮嘱悟黄粱。
【注释】
①大梁:北宋都城东京,在今河南开封。③夷门道友:指范仲淹、司马光等,他们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以气节高洁著称,曾与作者志同道合结为好友。④环墙:指朝廷的内宫。⑤黄粱:指黄米饭。⑥山侗:作者自号。⑦叮嘱:嘱咐。⑧悟黄粱:指觉悟。比喻醒悟过来。⑨“予”三句:指作者自认为没有机会去结交贤良的人,也无心学贤良的人,只能在朝廷中和诸公周旋,而诸公什么时候能脱离那些炎凉之态呢?⑩山侗:作者自号。
【赏析】
此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秋,作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所作。
上片起首三句,写自己因无缘入京而感到惭愧。“自愧无缘去大梁”,意谓我无缘进入京师洛阳,所以觉得惭愧。“亦无心意学贤良”,则进一步说明,既然无缘进京,就无心向贤良之人学习了。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夷门道友我思量”,夷门,即古夷门关,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北。《史记.平原君传》载:“平原君家累千金,游士日进。……赵王与平原君夫人书曰:‘敢问赵王,天下之长者何如人也?’平原君曰:‘夫赵王居国,用事也。……其于赵也,岂直长者哉!’……平原君曰:‘夫人好士,故赏罚严。’……平原君家楼高七丈,家宝异女百工。”这里指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等,他们都曾与作者过从甚密,并成为朋友。“我思量”三字点明思念之意。“予在环墙调水火,诸公何日绝炎凉”,这两句说,我在京城(环墙)里调拨着水火,你们这些君子何时才能脱离那炎凉炎凉之态呢?“环墙”是京城的代称,“调水火”喻政治斗争的纷繁复杂。“诸公”指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等人,他们都是当朝重臣,作者对他们寄有厚望,希望他们能脱离官场上的纷争,做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
下片开头两句,写自己在朝廷中和诸公周旋的情形。“予在环墙调水火,诸公何日绝炎凉”,这两句是全词的核心,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环墙”是京城的代称,“调水火”是指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诸公何日绝炎凉”,意谓各位君子何时才能脱离那种炎凉炎凉的政治氛围呢?这一句是作者关心诸公的安危,希望诸公能超脱尘世的纷扰,保持高洁的节操,不为权位所诱惑。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愿望。“山侗叮嘱悟黄粱”,这里的“山侗”指作者自号,“黄粱”喻指富贵荣华如梦中之饭。“叮嘱”二字表明作者对诸公的殷切希望。“悟黄粱”则是希望诸公能及时觉悟,摆脱这种虚幻的富贵荣华。“悟”,同“寤”,觉醒;“黄粱”喻指富贵荣华如同梦中的饭食。这两句表明作者希望诸公能及时觉悟,摆脱这种虚幻的富贵荣华。
这首词是作者对诸公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能及时觉悟,摆脱这种虚幻的富贵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