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仙通密。隐迹磻溪人不识。通妙刘仙。永住终南屏万缘。
谭仙通正。志在清贫修大定。三髻山侗。愿处环墙也放慵。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千秋岁”“木兰花慢”“木兰花令”“归朝欢”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韵一叠韵到底。
丘仙通密:指丘处机隐遁的山中,无人知晓。丘处机是金国末期道教著名道士,曾被封为全真教主和“七真人”,在金、元之际对道教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通妙刘仙:指刘长生。刘长生也是金朝后期著名的道士,与丘处机同属全真派。
永住终南屏万缘:指刘长生隐居终南山,远离尘世纷扰。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称。
谭仙通正:指谭处端。谭处端是北宋时期的道教全真派道士,曾被封为“全真先生”。他的道风清正,为人淳朴,被后世称为“谭仙”。
三髻山侗:指张留孙。张留孙是南宋时期的著名道士,曾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后归隐于三髻山(今安徽歙县境内)。
环墙:指围绕在山中的墙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丘仙通、刘长生、谭处端和张留孙四位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道教教义的坚持。
作者以丘仙通作为开篇,描述了他隐居深山、无人知晓的情况。这里的“丘仙通密”指的是丘处机隐居的深山之中,人们无法得知其中的真相。接着,作者转向刘长生,赞扬他隐遁终南山,远离尘世纷扰的精神风貌。这里的“通妙刘仙”是对刘长生的赞美之词,表示他对道教教义的精通和理解。
作者转向谭处端,描绘了他清正廉洁的形象。这里的“永住终南屏万缘”意味着谭处端选择在终南屏下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最后,作者以张留孙为结尾,描绘了他隐居三髻山的情景。这里的“侗”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居住”的意思,表示他选择在周围的墙壁里居住,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
整首词通过对四位隐士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示了他们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道教教义的坚定信仰。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一种对于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