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二月雨,淮天如漏卮。
畏途泥三尺,车马真难栖。
却思闲居乐,雨具无所施。
高枕听檐声,炉烟晕如丝。
【注释】:
①淮南道中:指从南到北的道路。
②“二月”句:雨下得很多,好像天在流漏似的。
③畏途:指险恶难行的路,这里指道路泥泞。
④却思闲居乐:想起在家安闲自在的快乐。
⑤听檐声:形容雨打屋瓦的声响。
【赏析】:《淮南道中五首》是诗人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前往扬州途中,经淮南道时写的一组抒情短章。此诗第一首写雨中淮河之景,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以及内心的感受。
首两句点明了时间与天气。二、三两句写路途艰难,车马难以行走。“畏途”,险阻之路。“泥三尺”,泥土沾满车身,足见道路坎坷。
四、五两句写诗人对家的感受。诗人想到家中,想到妻子儿女,想到自己可以安享清闲自在的生活,心中不免有些欣慰。但是,这种心情很快被旅途的艰辛所冲淡,于是转而思念起家中的炉烟,那袅袅升起,缭绕不绝的烟云仿佛在诉说着家的消息。
第六句以高枕入梦,表现了诗人的惬意。“高枕”,指把枕头垫得很高。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旅途劳顿,但只要高枕而卧,就能进入梦乡。
尾联写听到雨打屋瓦的声响,联想到家中炉烟的袅袅升起,从而更加想念家人。“闻檐声”,“闻”字用得十分巧妙,既写出了雨声,又写出了诗人听到雨声的心情。“炉烟晕如丝”,则形象地描绘出炉内的火苗在风中摇曳的样子,使读者能够想象出诗人在梦中闻到炉烟的情景。
通过对旅途所见所感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渴望归家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