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欲移山,精卫欲填海。
嗟乎智力穷,山海元不改。
春秋更战国,仁义日荒怠。
近趋管晏功,远受仪秦诒。
杨墨骋邪说,申韩祸无罪。
孔孟生其间,迂阔谁复采。
群嚣竞纷纭,智力几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长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赏析诗句和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意,最后把握诗人情感。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前六句通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来表明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中间八句则借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来表达自己对仁义道德的失望,并指出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正。后四句以杨墨、申韩等为喻,批评了当时的一些权贵小人的奸邪行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坚定信念: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不会灭亡。

【答案】

译文:

愚公想要移走太行山,精卫鸟要填没东海。唉呀!人的智力有限,山海是不会改变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家、

道家、墨家、名家、农家、阴阳家的学说都有成就,但仁义之道逐渐荒废。近效管仲、晏子之流的政治业绩,远学仪

秦之术,治国安邦。杨朱和墨翟宣扬极端利己主义,申不害和商鞅也制造出很多祸事,而他们的罪名却得不到清算。

孔子和孟子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迂腐无用,他们所坚持的那些东西,又有谁再去接受呢?各种纷争不断,人世的

智谋狡诈,比天上的星辰还要多几百倍。但是,即使天崩地裂,山塌海枯,我的道义还是永远存在。

赏析:

此诗托物言志,借《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说明自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诗中用“愚公欲移山”与“精

卫欲填海”作对比,表现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毅力。“嗟乎智力穷”以下,写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状况,表明自己对当

代社会的不满。“春秋更战国,仁义日荒怠”二句,借古讽今,批判时弊,揭露了社会上那些追逐名利、崇尚纵横术的权贵们

的丑恶行径,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愤恨之情。“孔孟生其间,迂阔谁复采”二句,抒发了自己对孔子、孟子等人的崇敬,也反映了自

己的思想境界。“群嚣竞纷纭,智力几百倍”二句,写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山崩海可

吾道固长在”二句,表明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即使在黑暗的时代里,自己仍将坚守正道,毫不动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