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何所有,古松与清泉。
一泓涵素月,千尺摇苍烟。
我生乏世用,乐此山林闲。
临流或倚树,物我两悠然。
慎勿作梁栋,斧斤斫其天。
慎勿入江海,汹涌生波澜。
流荡易忘返,正直难自全。
我欲叩其理,水去松无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以松树和泉水象征自己,以明月、苍烟象征自然,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朴素自然。
首联“山中何所有?只有古松与清泉。”诗人首先发问:山中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只有古松和泉水罢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提问,实际上是诗人在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山中除了那几株古松和一汪泉水之外,什么也没有。这里的“山中”指的是隐居的诗人。而诗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生活,就是因为他生性淡泊,不愿为世俗所累,他渴望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
颔联“一泓涵素月,千尺摇苍烟。”在这幽静的山居中,诗人抬头望去,只见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洒满了整个山林;而在月光的映照下,那千丈高的青烟也仿佛有了生命,轻轻摇曳起舞。这里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颈联“我生乏世用,乐此山林闲。”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他觉得自己一生平凡,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因此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也透露出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
接下来五句,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来展现自己的隐逸生活。从“临流或倚树”到“物我两悠然”,再到“慎勿作梁栋”,“慎勿入江海”,这些画面都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致远的山水世界之中。
尾联“我欲叩其理,水去松无言。”诗人最后发出了感慨:我想探究这其中的道理,但水流而去,松树却依旧沉默不语。这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是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松树和流水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人生短暂而易逝,唯有保持一份淡泊之心,才能更好地领悟生活的意义。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返璞归真、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