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挼秋渌洗荷衣,问隐孤山只鹤随。
得酒可谋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
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
莫对梅花谈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
【注释】
董静:唐代诗人,字子安。
秋渌:秋天清凉的江水。
孤山:位于杭州市西湖之西,为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山上有灵隐寺。
千日醉:指喝一千天的酒也醉不了。
云和家:指宋徽宗时隐士沈存中。
仙人谱:传说中仙人的诗集。
石鼎无诗:指沈存中隐居在白云溪旁,以煮石为食,生活俭朴,没有写出诗歌。
太平时:太平盛世,即唐玄宗开元年间。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于天宝二年(743)春初到湖州时所作。当时,董氏家族因罪籍没,董静流寓湖州,寄居在沈云和家。此诗作于作者流寓沈家之时。
首句“静挼秋渌洗荷衣”,写董静浣衣时的心情。荷花盛开时节,作者在秋风中,轻轻搓洗衣服,仿佛要洗去身上的污垢,以清白自持。这里,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染污浊的决心。
第二句“问隐孤山只鹤随”,写董静的志趣所在。孤山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上有灵隐寺,是佛教徒们朝拜的地方。在这里,董静看到只有一只鹤陪伴着他,这更增添了他远离尘嚣、追求自由的愿望。
第三句“得酒可谋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写董静渴望自由、向往自由的生活。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当他想要摆脱世俗束缚的时候,又发现已经晚了十年了。这句话反映了董静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第四句“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写董静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沈存中的隐居生活,让董静非常向往。他们生活在白云溪旁边,以水煮石为食,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们感到失望,因为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像沈存中那样的人了。
尾联“莫对梅花谈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则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怀念与期盼之情。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着坚韧和顽强的精神品质。而董静则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不受世俗的玷污。
整首诗通过对董静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不被世俗所累,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