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宜晚更宜秋,下马归来即倚楼。
纳纳乾坤双老眼,滔滔江汉一扁舟。
满城明月空吴苑,隔岸青山认越州。
李白酒豪高适笔,当时人物总风流。

【题 李公略示高郎中吴山观月图】

凭高宜晚更宜秋,下马归来即倚楼。

纳纳乾坤双老眼,滔滔江汉一扁舟。

满城明月空吴苑,隔岸青山认越州。

李白酒豪高适笔,当时人物总风流。

注释:①“凭高”:登上高处。②“宜晚”:适宜于晚上。③“纳纳”:形容眼睛明亮有神。④“江汉”:指长江和汉水。⑤“吴苑”、“越州”:《晋书·谢安传》载,谢安隐居吴门,谢玄从吴门乘船过江到会稽,见袁宏在船上弹琴,于是作《咏胡茄曲》,其中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江练为衣水为裳”的诗句。⑥“李白酒豪”:李白曾自称李白酒。⑦“高适”:唐代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⑧“风流”:指文采出众的人。

赏析:此诗是作者为题李公略所画的《吴山观月图》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写登高之乐,以景结情。“凭高宜晚更宜秋”,既表明了观赏者的身份地位,又写出了赏月时的环境氛围。此时节正是中秋之夜,明月当空,秋高气爽,登高的兴致自是十分浓郁。“下马归来即倚楼”,则表明李公略刚刚下了马就回到住处,随即登上高楼欣赏月色,可见其兴致之高。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赏月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赏月的方式,可谓情景交融。

颔联写诗人眼中的美景,以景收尾。“纳纳乾坤双老眼”,既写出了诗人的年岁已高,也写出了诗人对天地万物的熟悉和了解。“滔滔江汉一扁舟”,既表现出了江水的浩荡,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颈联写诗人眼中的美景,以景收尾。“满城明月空吴苑”,“满城明月”既写出了月光的灿烂,也写出了月光的明亮。“空吴苑”既表明了月光洒满了整个吴苑,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情感。“隔岸青山认越州”,则表明了诗人站在楼上,远眺对面山头,只见那青翠的山峰依稀可辨,仿佛是越州的边界。这一联诗既写出了诗人眼中的美景,又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感慨。

尾联写诗人眼中的美景,以景收尾。“李白酒豪高适笔,当时人物总风流”,既表现了李公略的豪放不羁,也赞美了高适的才华横溢。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自豪之感。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优美,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友情之深,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