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官少公事,闲坐如家居。
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
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
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
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
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
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
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
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

【注释】

风雨不出:风雨停止。

儒官少公事:儒官(读书人)很少有事务缠身。

闲坐如家居:在书房中闲坐着,如同在家一样自在。

闭户听风雨:闭门静坐聆听风雨之声。

重读架上书:重新翻阅书架上的书。

借书瓻:借阅书籍的竹筒。

小酌勿用沽:小喝一点酒不用去买酒喝。

苜蓿盘:苜蓿做的菜。

园丁送嘉蔬:园丁送来美味的蔬菜。

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溪边的孩子们手持钓竿,偶尔能钓到一两条小鱼。

采薇拾橡栗:采集野菜和捡拾橡果。

视此已有馀:看着这些,已经足够了。

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感叹天地之恩泽,不嫌弃我这个没用的读书人。

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离开这个环境,去哪里呢?那些狂妄之徒往往迷失方向。

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最终还是不如回到乡下,用一蓑衣在溪边耕种。

【赏析】

《风雨不出》,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诗的开头两句“风雨不出”就点出了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动乱,官场黑暗,许多有才能的人被排斥、打击,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诗人虽然在朝廷里做着小官,但心中却感到无事可做。于是便在家中闲坐,读书、写作,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儒官少公事,闲坐如家居。”儒官(读书人)很少有事务缠身,所以便可以在家中闲坐,如同在家中一般。而“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闭门静坐聆听风雨之声,并重新翻阅书架上的书。这种生活状态既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第三联“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难道没有借阅书籍的机会吗?”然后回答:“不必去买酒来喝。”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超脱。同时,诗人又通过“小酌勿用沽”这一细节描绘,展现了他在书房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与感悟。如“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一句,诗人以园丁送来的美味蔬菜为喻,暗示了自己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珍视与感恩。再如“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一句,诗人以溪童钓鱼的情景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寓含了对于人生的淡然与豁达。最后两句“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与感慨。他认为,尽管自己曾经身处官场,也曾经历过各种磨难与挫折,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而他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继续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悠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留恋,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