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舆动地来,猎火烬九县。
睢阳东南冲,江淮国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复可立见。
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
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
最难结众心,存殁匪石转。
彼苍畀全节,谁为落贼便。
已矣君不忘,握爪掌为穿。
竟能济中兴,淮海了清奠。
至今忠烈气,皎皎白日贯。
贺兰观成败,不饮浮屠箭。
杀亡计多寡,此论诚可辨。
我来拜遗像,凛对如生面。
乞灵激懦衷,剸决刚同炼。
朔风吹树声,尚想登陴战。
暮倚晕月城,悲歌泪如霰。

这首诗的原文是:

双庙怀古

铁舆动地来,猎火烬九县。

睢阳东南冲,江淮国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复可立见。

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

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

最难结众心,存殁匪石转。

彼苍畀全节,谁为落贼便。

已矣君不忘,握爪掌为穿。

竟能济中兴,淮海了清奠。

至今忠烈气,皎皎白日贯。

贺兰观成败,不饮浮屠箭。

杀亡计多寡,此论诚可辨。

我来拜遗像,凛对如生面。

乞灵激懦衷,剸决刚同炼。

朔风吹树声,尚想登陴战。

暮倚晕月城,悲歌泪如霰。

注释解析

  • 铁舆动地来: 形容军队声势浩大,仿佛铁制战车行进之声震动大地。
  • 猎火烬九县: 指战场上烟火弥漫,照亮了周围的九个县城。
  • 睢阳东南冲: 指睢阳(今河南商丘)位于东、南方向的重要位置,常受攻击。
  • 蔽遮不使前: 指防守时使用各种手段遮挡敌人,不让其前进。
  • 恢复可立见: 指一旦收复失地,局面将立刻得到改善。
  • 二公明此机: 指两位英雄明白当前的形势和机会。
  • 死守誓不变: 表示坚决守卫直到最后一刻,誓言不会改变。
  • 虽危所保大: 即使处境危险,也要保住国家的根本利益。
  • 如蝮螫解腕: 比喻为了大局不得不舍弃小的利益或生命。
  • 最难结众心: 指出兵打仗最困难的部分在于能否赢得百姓的支持与信任。
  • 彼苍畀全节: 暗指苍天赐予某人完整的节操或荣誉。
  • 谁为落贼便: 问句表达疑问,意在询问谁能成为投降敌人那样的叛徒。
  • 已矣君不忘: 意思是说君主不要忘记过去的事情,这里强调忠诚不渝的精神。
  • 握爪掌为穿: 形象地表达了君主紧握拳头的动作,象征坚定不移的意志。
  • 竟能济中兴: 最终成功地振兴了国家。
  • 至今忠烈气: 至今仍然保留着忠勇烈士的精神。
  • 皎皎白日贯: 形容光明照人,正直无私的品质。
  • 贺兰观成败: 通过贺兰山观察战争的胜负。
  • 不饮浮屠箭: 拒绝佛教僧人提供的酒食以示抗议或不满。
  • 杀亡计多寡: 谈论战争中牺牲和死亡的数量。
  • 此论诚可辨: 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或者可以辨别的。
  • 我来拜遗像: 我来到遗像前致敬。
  • 凛对如生面: 恭敬而严肃地面对逝去的人,就像面对面一样。
  • 乞灵激懦衷: 寻求神灵激发内心的勇气。
  • 剸决刚同炼: 决断果断如同锻造金属的过程。
  • 朔风吹树声: 北方寒风刮过树林发出的声音。
  • 尚想登陴战: 想象自己还在城墙上参与战斗。
  • 暮倚晕月城: 傍晚时分倚靠城墙,月亮映衬下的景色让人沉思。
  • 悲歌泪如霰: 悲伤至极以至于泪水如雪片般落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将领们在面对强敌时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精神。诗中不仅描述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将领们的智慧战术,还表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英雄主义的气息。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