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落胁罔治,无畏来尔宁。
王师固无敌,况复多算并。
君王自神武,岂惟庙社灵。
三年哂东山,殪戎营柳清。
都人望翠华,洗兵雨何零。
长歌入汉关,喜气郁两京。
小臣太史属,颂德职所承。
虽非平淮雅,动荡耳目精。
赫赫桓拨烈,仰之如日星。
泚笔为纪述,发越吾皇英。
召穆美常武,且莫夸雷霆。
东征诗
万落胁罔治,无畏来尔宁。
王师固无敌,况复多算并。
君王自神武,岂惟庙社灵。
三年哂东山,殪戎营柳清。
都人望翠华,洗兵雨何零。
长歌入汉关,喜气郁两京。
小臣太史属,颂德职所承。
虽非平淮雅,动荡耳目精。
赫赫桓拨烈,仰之如日星。
泚笔为纪述,发越吾皇英。
召穆美常武,且莫夸雷霆。
注释与赏析:
1. 万落胁罔治,无畏来尔宁(万国震慑,我无所畏惧)
- “万落”:形容国家众多。
- “胁罔治”:被震慑得无法治理。
- “无畏”:无所畏惧。
- “尔宁”:你安心吧。
-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后的自信和自豪之情。
2. 王师固无敌,况复多算并(王师确实无人能敌,更何况计谋多端)
- “王师”:指正义的一方或朝廷的军队。
- “固”:确实。
- “无敌”:无人能敌。
- “多算并”(计谋多端): 形容策略丰富,难以应对。
- 赏析:赞扬了军队的强大和智谋的高超,表达了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3. 君王自神武,岂惟庙社灵(君王自有神武之姿,岂止于庙宇社稷之神)
- “君王”: 指皇帝。
- “自神武”:自然具有神威。
- “岂惟庙社灵”:难道仅仅依赖庙宇、社稷之神的力量吗?
- 赏析:表达了对君主的赞美,认为其不仅拥有超凡的个人能力,还具备超越普通神灵的神力,能够领导国家走向繁荣。
4. 三年哂东山,殪戎营柳清(三年来嘲笑东山隐士,在戎营中斩断柳枝)
- “哂东山”:嘲笑东山的隐者。
- “殪戎营柳清”:在戎营中斩断柳枝。
- 赏析:描绘了军事行动中的果断和决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轻视和对战争的热衷。
5. 都人望翠华,洗兵雨何零(百姓望见皇帝的车驾,洗兵时雨水纷纷)
- “都人”:指京城的人民。
- “翠华”:指皇帝车驾上的装饰物。
- “洗兵”:清洗兵器,这里指军事训练或战斗。
- 雨水“何零”:为何如此零落纷纷。
- 赏析:展现了战争结束后人民的欢欣和国家的安宁。
6. 长歌入汉关,喜气郁两京(歌声悠扬进入汉关,喜悦之气弥漫京城)
- “长歌”:长时间地唱歌。
- “汉关”:指汉朝的边关。
- “喜气郁两京”:喜悦的气氛充满京城。
- 赏析: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统一的自豪感。
7. 小臣太史属,颂德职所承(小臣是太史的下属,颂扬功德是我应尽的职责)
- “小臣”:谦称自己的地位低微。
- “太史”:古代负责天文历法记录的官员。
- “颂德”:歌颂功德。
- “职所承”:应该承担的责任。
- 赏析:强调了个人职责和荣誉感,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记录的重视。
8. 虽非平淮雅,动荡耳目精(虽然不是最完美的,但足以震撼视听)
- “淮雅”:指淮水流域的文化或成就。
- “动荡”:使人心潮澎湃。
- “耳目精”:让听觉和视觉都得到极大的满足。
- 赏析:表达了对作品内容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既有深度又具震撼力。
9. 赫赫桓拨烈,仰之如日星(显赫无比的功绩,仰望之时如同日月星辰)
- “赫赫”:显赫、伟大的样子。
- “桓拨烈”:伟大的功业。
- “仰之如日星”:仰慕至极,如同仰望太阳和星星一样。
- 赏析:赞扬了人物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地位,激发了人们对其敬仰之情。
10. 泚笔为纪述,发越吾皇英(用笔记录下这些事迹,彰显了我皇的英勇)
- “泚笔”:笔名或别号。
- “纪述”:记述或叙述。
- “吾皇英”:我的皇朝英明。
- 赏析:表达了作者以笔作为武器,记录重要事件的决心和对皇权的尊重。
11. 召穆美常武,且莫夸雷霆(召唤穆公赞常武,无需夸耀雷鸣电闪般的威力)
- “召穆”:古代的一位贤人的名字。
- “美常武”:赞美常武的武功。
- “莫夸雷霆”:无需炫耀闪电般的强大力量。
- 赏析:表达了谦虚谨慎的态度,强调真正的实力并非来自外在的夸耀,而是内在的修养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