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穷魂,冥冥长夜,沉沉莫辨年龄。全无知识,何处问亲情。一自飘零浩散,空愁苦、宁得超升。同垂救,巡门拜覆,乞纸复抄经。
明公宜省察,慈悲愿广,福利咸增。感三天诸圣。悉副微诚。火翳翻为莲沼,恩光射、枯骨回灵。皆遭遇,永除愆过,悉得悟圆明。
诗句翻译
- “杳杳穷魂,冥冥长夜”:描述了那些无依无靠,在无尽黑夜中游荡的孤魂。
- “沉沉莫辨年龄”:这些灵魂无法分辨自己已逝去的年龄。
- “全无知识,何处问亲情”:他们没有亲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和过去的经历。
- “一自飘零浩散,空愁苦、宁得超升”:这些灵魂因为飘荡而消散,只能空悲愁、渴望升天。
- “同垂救,巡门拜覆,乞纸复抄经”:他们在寻找救助,祈求得到纸钱来抄经念佛以寻求超脱。
- “明公宜省察,慈悲愿广,福利咸增”:请神明们深思,愿你们的慈悲广大无边,让所有众生的福祉都能增加。
- “感三天诸圣,悉副微诚”:感谢天地间的所有神灵,你们都响应了我的微薄诚意。
- “火翳翻为莲沼,恩光射、枯骨回灵”:火焰中的冤魂变成了莲花池中的水,恩泽如同光芒一样照射,使干枯的骨头也重新变得有生命。
- “皆遭遇,永除愆过,悉得悟圆明”:这一切都是因缘际会的结果,它们将永远摆脱过去的过错和痛苦,最终达到完全觉悟的境界。
译文
幽静的夜晚,无休止的黑暗中,那些无依无靠的灵魂游荡着。
他们没有知识和记忆,无法询问自己的身世和家人。
独自飘荡,心中满是悲痛,渴望超度成仙。
向神明祈求帮助,希望得到救赎之路。
神明们应深思反省,扩大他们的慈悲,让众生的福祉增长。
我心怀感激,请求神明们理解我的虔诚。
火焰中的冤魂化作莲池,恩泽如阳光普照大地,枯骨复苏。
这一切都是因缘巧合,他们将远离过错与痛苦,终将领悟真正的智慧与光明。
注释
- 杳杳:深远、难以辨认。
- 冥冥:模糊不清,昏暗不明。
- 沉沉:深沉、深沉地。
- 莫辨:无法识别、无法区分。
- 飘零散漫:形容人或事物四处漂泊,无定所。
- 愁苦:感到忧愁和悲伤。
- 超升:超越生死界限,达到更高的境界。
- 垂救:指神明对人间的拯救。
- 巡门拜覆:祈祷神明巡视其门庭,给予庇护。
- 乞纸复抄经:乞求纸钱以便抄写佛经以求超度。
- 慈悲:怜悯与慈爱。
- 福利:福分、幸福。
- 明公:敬称神明。
- 省察:自我反思和检讨。
- 慈悲愿:广泛施予慈悲的愿望。
- 微诚:微小但真诚的承诺或意愿。
- 莲沼:比喻清净之地。
- 恩光:恩惠的光华。
- 枯骨:已经死去的人的骨头。
- 遭遇:经历、遭受。
- 愆过:错误或罪过。
- 悉得悟圆明:全部得到领悟和圆满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亡灵的关爱和对超度的追求。诗中通过对“穷魂”、“长夜”等词汇的使用,描绘了一幅阴森可怖、无人问津的孤魂画面。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种恐怖所吓倒,而是怀着深深的同情和希望,向神明祈求帮助,希望他们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唤,给予指引和救赎。诗中还通过描述神明的慈悲和恩典,传达了希望与信仰的主题。最后,诗人以对亡灵未来的展望和祝福作为结尾,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宗教色彩浓厚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苦难和希望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