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
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烟迷。
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
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
泛舟
介绍
。
《泛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泛舟江湖上,心随风浪起。
闲云潭影静,落日孤帆去。
岁月悠悠过,人生如梦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坐在船中,随着江水漂流,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自由。通过“闲云潭影”和“落日孤帆”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随遇而安的态度。
“泛舟江湖上,心随风浪起。
闲云潭影静,落日孤帆去。
岁月悠悠过,人生如梦里。”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对生活的赞美,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泛舟江湖上,心随风浪起。
闲云潭影静,落
相关推荐
泛舟 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 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烟迷。 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 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 【注释】 1. 泛舟:乘船在水上游玩。 2. 风软扁舟稳:微风轻拂,使得小船平稳地行驶。 3. 行依绿水堤:沿着绿色的河水堤坝行走。 4. 孤尊秋露滑:独自品尝着秋天的露水。 5. 短棹晚烟迷:用短桨划船,晚烟笼罩着水面。 6. 夜静月初上:夜晚安静,月亮升起。 7. 江空天更低
泛舟 暄风吹天墟,淑景来日涉。繁花已舒颜,晴哢复缓颊。 平生万斛愁,赖此短兵接。俯携诸少年,清江玩舟楫。 波平罢牵挽,论高辟嚅嗫。缅怀荀慈明,冰霜胸中挟。 食贫傍人门,官学居建业。向来疥遂痁,性命危脱叶。 胜游夙昔共,大句常岌嶪。回头见小雁,颇恨暮山叠。 何当奋飞去,碧云端可蹑。 译文: 在暄风的吹拂下,天空辽阔如洗,阳光明媚,景色宜人,我乘着小船游览。 船上的花儿已经盛开
泛舟 瑟瑟凉波冷接空,恍疑云物画屏中。 一篙海客乘槎水,两桨仙人取箭风。 秋色暗欺荷盖紫,夕阳偷射桂旗红。 长来此地无穷乐,珍重笭箵与钓筒。 【注释】 1.瑟瑟:形容波浪轻摇的样子,也形容水声、风声等声音细碎。 2.桡(ráo):船桨。 3.“一篙”两句:意思是说在海上泛舟,就像乘坐木排或小舟一样,随着波涛上下颠簸。楫,船桨。槎(chā),木筏。取箭,指划船。 4.秋色:秋天的景色。暗欺
泛舟(节选) 泛舟涉长川, 舟巨川且广。 操榜无良师, 东西逐波荡。 左之蕉苇多, 右之洲渚枉。 中有安流道, 可以诣所往。 不习昧其从, 终日劳荡桨。 荡桨劳尚可, 所忧波涛长。 黑云蔽白日, 惊飙摧五两。 沉浮何足道, 形生在反掌。 岂无觞深人, 疏绝不得赏。 注释: 1. 泛舟:乘船游览。 2. 泛舟涉长川:乘坐船只穿越长长的河流。 3. 舟巨川且广:船大而河流宽广。 4. 操榜无良师
泛舟 去去泛轻舠,飘然兴自豪。 叶凋山寺出,溪瘦石桥高。 草径牛羊下,烟村鹳鹤号。 还家一杯酒,未畏暮风饕。 注释: 1. 泛舟:泛舟是一种水上活动,指的是乘坐船只在水面上航行。 2. 轻舠:古代的一种轻便的小船。 3. 飘然兴自豪:形容心情愉悦、自信满满的样子。 4. 叶凋山寺出:树叶凋零后从山寺中露出。 5. 溪瘦石桥高:形容溪水清澈且石桥高耸。 6. 草径牛羊下
泛舟 水长芳洲没,风生钓艇横。 偶寻东埭去,却作北村行。 宿鸟昏方定,流萤雨更明。 归来未觉晚,传漏下重城。 注释: 1. 水长芳洲没,风生钓艇横:水面宽广,芳岛消失不见;微风吹拂,渔舟横在江上。 2. 偶寻东埭去,却作北村行:偶然寻找到东面的渡口,却又改道向北的村庄行走。 3. 宿鸟昏方定,流萤雨更明:夜幕降临后,鸟儿已经安静下来,但流萤闪烁如雨更加明亮。 4. 归来未觉晚,传漏下重城
泛舟 女墙齾齾带斜晖,短棹还从剡曲归。 木叶经霜浑欲尽,人家近水自相依。 逢迎俗客言多忤,颠沛穷途计易非。 雪里闭门殊不恶,故貂虽弊胜无衣。 译文: 在夕阳的余晖下,女墙上斑驳陆离,短棹划过剡中曲折的水道。 树上的叶子经过霜打,几乎要全部落光了,但靠近水的人家还是相互依靠着。 我迎合世俗之客,言语往往不合他们的心意,因此他们常埋怨我。 我四处流浪,贫困潦倒,计划常常被推翻,因此我没有什么可失去。
【注释】 泛舟:泛,泛舟,指游船。舟:船。水乡元不减吴松:水乡,泛指江南水乡。元,全。不减,不亚于。吴松,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古称吴郡、吴兴、吴门、姑熟。唐天宝元年改称湖州,治乌程县(今属浙江湖州市)。 短棹沿洄野兴浓:短棹,短木桨。沿洄,顺流而回。野兴,野外的兴致。 郁郁冬青森翠葆:郁郁,茂盛的样子。冬青,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有光泽,花白色。 离离夜合散红茸:离离,稀疏的样子。夜合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是基础;分析表达技巧是关键;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重点。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手法及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赏析。本诗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清新优美的山水图:山映清波,青翠欲滴;新蒲梢头,立着一对蜻蜓。这两句写景,以动显静,动静结合,写出了诗人泛舟的所见所闻,为下文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后两句是议论抒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游览的愉悦心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泛舟:泛舟,即乘船出游。这里的“舟”指的是小船。 2. 九曲烟霞景如画:形容九曲的山水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3. 移舟曲曲泛清波:诗人在小船上,轻轻划行,欣赏着清澈的水面和周围的景色。 4. 丹峰绝顶笼花木:指红色的山峰上点缀着各种花朵和树木。 5. 碧洞当门挂薜萝:形容山洞像门户一样,周围生长着薜萝植物。 6.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绝句,诗中“泛舟”是全诗的中心,其他四句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写的。前两句“溪流向人急,野色背人偏”,描写了诗人泛舟时所见之景,溪水奔流,岸边的野花却向人倾斜,这一句中,“溪”、“野”等词语都点出了地点和环境,而“急”、“偏”则描绘出诗人泛舟时的心境,一种急切、孤独之感油然而生。中间两联“轻浪仍堪鉴,虚舟不费牵”,写诗人泛舟时所见到的景色
【注释】 泛舟:泛指游船。 野境:郊野的景色。 幽欢:幽雅的欢乐。 梦为鸟:比喻梦中的自由。 谁谓子非鱼:谁说你不是鱼。比喻人与物各有其类。 岸树绿已合: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已经长成一片了。 渚蒲长且疏:洲上的蒲苇长而稀疏。 逍遥:自得其乐的样子。 此中:这里。 漆园书:庄子的书。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泛舟”来写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热爱之情。首联写在野境中寻找不尽
【注释】 泛舟:乘船游览山水。 出郭:走出城郭,这里指从城市中出来到野外。 清思:清明的思致,指一种闲适的心情。 浮舟:在水上漂浮的船。 水云两涵泳:水和云雾都在水中漂浮着。 青翠相照耀:青翠的山色互相映衬着,发出光彩。 赏心:愉悦的心情。 物色:景物。 逍遥:闲逸自在。 回期:返回的日子。 顷刻:一转眼的时间。 揽众妙:囊括所有的美妙。 白鸥:白色的鸥鸟。机:指鸥鸟飞翔时的姿态。 潜鱼
泛舟 泛舟游碧渚,避世作渔翁。 试问千钟禄,何如一钓筒。 雨添春后水,帆涨晚来风。 缗卷看鱼上,停桡倚荻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比为渔翁的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泛舟游湖、捕鱼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 首句“泛舟游碧渚”,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湖面上泛舟游玩的景象。这里的“碧渚”指的是湖中的一块绿色的土地,象征着宁静和美丽。诗人用“游”字表现出他的心情轻松愉快
泛舟 老火浊不流,热恼无可避。 驾言清溪滨,濯缨税尘辔。 扁舟无定游,放缆任其至。 荡桨三汇交,空明发清思。 摘鲜得野实,钓水投香饵。 碧筒注芳酒,湘奁荐新芰。 主宾略酬酢,冷暖随所嗜。 须臾月轮上,烟水合空翠。 清风真可人,意厚万金施。 露叶生辉光,水华多妩媚。 欲拍洪崖肩,欲挽湘君帔。 虽无管弦乐,一洗世俗伪。 清弹发邻舸,暗搅潜虬睡。 应作蜩蛙观,亦足助幽致。 岂惟家山乐,要是会心地。
泛舟 老坡赤壁游,始尽阐天閟。 我后二百年,乃默契此意。 会当歃斯盟,勿使等闲弃。 高咏三百言,聊用谂同志。 逐句翻译及注释 1. 老坡赤壁游,始尽阐天閟。 - “老坡”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赤壁游”指的是他在黄州期间游览赤壁的故事。 - “始尽阐天閟”意味着开始完全理解并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 “阐天閟”指的是揭示、阐明。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领悟。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他泛舟湖上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泛舟(节选) 湖水波光闪烁如碧霄之境,一叶扁舟随风飘荡其中。 绿树掩映的小窗多次关闭又开启,双桨轻摇犹豫不决。 夕阳下湖面染上了雨色,秋风中水草散发出香气。 野鸭和鸥鸟相互信任,随着船桨划过前洲。 寥寥数人,载酒同行畅游其中。 清新的言辞契合素朴的生活情趣,放声大笑忘却了世俗的忧愁。
泛舟 长啸望江汉,缅怀沧浪行。 因浮扁舟去,共尽幽人情。 译文: 在长啸中望着江汉,回想那沧浪的旅程。 乘着扁舟离去,一起享受这幽静的情意。 春日里天气晴朗,颍水近旁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杂花缤纷色彩斑斓,好鸟相和鸣声婉转。 解开缆绳顺流而溯,任由风儿吹拂任意航行。 心情畅快所以真快乐,世间名利都如过眼云烟。 兴尽时我们相与归,夕阳西下映照着东城的一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来分析。“半岸澄波雨后平”一句的意思是:船行到湖心一半时雨过天晴,湖水平静如镜。“一篙软绿信流行”一句的意思是:撑着船桨,荡起涟漪,水波柔顺地向前流淌。“满船明月双瓶酒”,这句的意思是:船上满满的都是月亮,有两只酒瓶装的是酒。“歌入荷花深处横”一句的意思是
泛舟 出门看青山,迓此千里客。 东皋载我舟,摇摇入州郭。 日暮江流长,坐永天宇阔。 悠然增伟观,变化何倏忽。 云度山尾青,雨洒江面白。 神工不可测,片月水中发。 注释: 1. 出门看青山:走出门来,看到青山。 2. 迓此千里客: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3. 东皋载我舟:在东面的山坡上载着我的船。 4. 摇摇入州郭:慢慢地进入城镇。 5. 日暮江流长:太阳落山时,江水流动不息。 6. 坐永天宇阔
燕子迎风掠水飞,楼前杨柳绿依依。 十年不作南塘梦,怕见残阳上客衣。 注释: - 燕子:这里指的是燕子在飞翔时的姿态。 - 楼前:指的是在楼前的景色或位置。 - 杨柳:指的是杨柳树,通常春天是杨柳发芽的时候。 - 绿依依:形容杨柳的绿叶茂盛。 - 南塘梦: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某个地方或者某个美好的记忆。 - 残阳:夕阳的意思,常用来形容日落的景象,也可以用来比喻晚年或衰败的事物。 - 上客衣
泛舟 五月浪平江可怜,诸公容与共楼船。 得随庄叟逍遥兴,来醉襄王玳瑁筵。 紫袖不离垂柳下,青山只在把杯前。 君看走马长安道,此日飞尘正满颠。 注释: 泛舟:泛舟即乘船游览。泛舟,指在船上游玩。 五月浪平江可怜:五月时,大江上的水浪平静,令人怜爱。可怜,可爱、可喜。 诸公:指当时的一些官员。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楼船:高耸的楼房,这里指船只。 得随庄叟:得到跟随庄子那样自由自在。庄叟,庄子
泛舟 沧洲浮小艇,独载我之身。 注释:在沧海中漂浮着一艘小船,独自承载着我的身体。 译文:在沧海中漂浮着一艘小船,独自承载着我的身体,我独自一人在船中漂流。 赏析:首句点明泛舟的地点——沧海,用“独载”二字写出了诗人孤寂、凄清的感受。 头白心何老,囊空道未贫。 注释:头发已经斑白,但内心依然像年轻时一样年轻;口袋空空,但追求的道路并不因此而贫穷。 译文:我的头发已经斑白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熟悉常用诗歌的体裁、风格、手法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平时的背诵与积累。从题干来看,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古诗鉴赏题。答题时注意先指出诗句的“内容”再指出诗句的“技巧”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泛舟”为全诗的第二句,首句写湖海总在浮沤之中,风月图书共一舟,点明泛舟之地。次句写泛舟所见,向晚酒阑何处宿。第三句写泛舟所见
泛舟 兰渚清风作夜歌,野情人外谢衣冠。 花明曲岸秋初霁,柳暗幽栏水欲寒。 倒影石楼波寂寂,隔帘瑶瑟月漫漫。 灵槎恍髴通无际,遮莫星河得异观。 - 注释: - 兰渚:指兰溪的岸边,这里用作泛舟的地点。 - 清风作夜歌:夜晚的微风伴随着歌声,仿佛是一曲优美的夜歌。 - 野人:指山野中的隐士。 - 谢衣冠:表示脱下官服,换上平民的衣物,形容远离官场的隐逸生活。 - 花明:指岸边的花显得格外明亮。 -
泛舟 柳边深系木兰桡,锦石青莎映画桥。 夜半夜河光破碎,浪喧风起欲生潮。 注释: 泛舟:即泛舟江上,乘船游览。 柳边:岸边柳树旁边。 深系木兰桡:指在船上系着木兰木的桨(一种长而窄的桨)。 锦石:色彩斑斓的石头。 青莎:青色的草。 映画桥:映照着如同画一般的桥梁。 夜半夜:深夜时分,月光昏暗。 河光破碎:河流在夜色中显得斑驳陆离。 浪喧风起:波浪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喧闹的氛围。 欲生潮
泛舟:乘船出游 无俗情:没有世俗的杂念 水送复山迎:水路送人,山路迎接 朝霭:早晨的雾气 松阴转午晴:松树林中阳光转晴 稳依危石缆:安稳地依靠在险峻的岩石上系缆 深傍绿芜行:深深靠近绿色的荒地行走 机事:机巧的事 沙鸥:即“凫”,野鸭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的江上风景画。诗人泛舟江上,心无旁骛,只有自然美景相随,没有世俗杂念的干扰。江面上的水路和山路都似乎在欢迎他的到来,使他感到十分愉悦
泛舟 江上疏疏梅子雨,烟中袅袅竹枝歌。 暖风初泛青莲舫,斜日轻摇绿玉波。南浦春光啼鸟寂,西来山色过桥多。 美人只在横塘曲,手把芙蓉奈远何。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江上疏疏梅子雨:描述了江面上飘洒的细雨,如同稀疏的梅花落下。 2. 烟中袅袅竹枝歌:形容雨雾中的景色,仿佛隐约可闻竹枝的旋律。 3. 暖风初泛青莲舫:描述温暖的春风拂面,人们乘坐着装饰有青莲花的花船。 4. 斜日轻摇绿玉波
【注释】 积沙:积水。 寒花带石丛:冷色调的花朵在石头上丛生。 白鸥:白色的野鸭,泛指水鸟。病客:生病的游子。 日日:天天。泛溪中:泛舟于溪中。 【赏析】 《泛舟》是晚唐诗人韩偓的作品。诗中描写了一个因病客而泛舟溪水的秋天景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寂寞。 首句“落叶积沙水”,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落叶堆积如沙,河水波光粼粼。第二句“寒花带石丛”,则更具体地描绘了这一景象
泛舟 千古秦淮渡,孤蓬鄂渚舟。 梅花城外笛,杨柳水边楼。 云阁青溪雨,凉深白露秋。 六朝饶剩事,吾汝共淹留。 注释: 1. 泛舟:即乘船游览江上。 2. 千古:长久。 3. 秦淮:古时指长江下游的秦淮河,今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 4. 孤蓬:孤零零的大蓬草。 5. 鄂渚:古地名,即今天的湖北武昌。 6. 梅花城:即南京,因地处长江之南,梅花盛开而得名。 7. 城外笛:指在城外吹奏的笛声。 8
【注释】 泛舟:在小船上游玩。 人事山兼寂,江清酒亦清。 人事:指世俗的人事关系。 山兼寂:青山寂静无声。 江清酒亦清:江水清澈,酒也清澈透明。 晚来多少兴,独桨月中鸣。 晚来:傍晚。 兴:兴致。 独桨:一个人划船。 月中鸣:月光下小船的桨声。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独自乘舟游览的情景。首句写人世之静,次句写江上之清,三、四两句是全篇之眼,“独桨”二字写出了诗人游赏的孤独与闲适
【注释】 泛舟:泛舟,即泛舟游览。汀洲:水中平地。暑气微:炎热的暑气渐消。烟艇:指船上的炊烟袅袅升起。晴晖:晴朗的阳光。鱼拨菱花动:形容鱼儿游动时,把荷花拨得左右摆动,仿佛在逗弄它们。鸥冲桂桨飞:形容大雁飞翔时,翅膀拍击水面,如同桂树枝叶摇曳。下溪逢浣女:在下河中游船相遇洗衣的姑娘。面水缉荷衣:在水上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梳理衣服。相问:相互询问。郎今何处归:现在你在哪里回家。 【赏析】
【译文】 芙蓉溪水清澈见底,两岸草木茂盛芳香。如果等到长江水位上涨与它汇合,我就可以撑船直接到达小茅屋了。 【注释】 泛舟:乘船游览。 芙蓉溪:即芙蓉溪,在浙江德清县。 苍苍:葱茏茂密的样子。 花草香:泛指草木花果香。 茆堂:草房。 赏析: 此诗写游历芙蓉溪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景为主,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泛舟 湘帘雀舫木兰桡,荡漾烟波看渐遥。 春水一江吹细浪,青山两岸接平桥。 参差玉笛惊流响,潋滟金尊欲上潮。 横槊船头多意气,轻风催棹雨潇潇。 注释: 1. 湘帘雀舫木兰桡:湘帘是湖南的帘子,雀舫指的是小巧的船,木兰桡是木兰桨,即竹制的船桨。 2. 荡漾烟波看渐遥:荡漾指水面波动的样子,烟波指模糊的水汽和烟雾,看渐遥指看着远方越来越远。 3. 春水一江吹细浪:春天的江水被风吹得泛起了细浪。 4.
泛舟 薄暮日欲落,回舟泛清流。 蝉噪村逾静,鸟啼林自幽。 心澹一无营,喧寂任所投。 我心如明月,浮云在下头。 译文 薄暮时分太阳快要下山,小船划回江水里缓缓飘荡。蝉声喧闹,使村落更加寂静,鸟儿啼叫,使得树林显得幽静。心情平静淡泊,没有杂念;喧嚣与宁静随处可依。我的心像明亮的月亮一样清澈,但就像天上的浮云,总在它的下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象
泛舟 木兰轻荡白云矶,宿润犹含朝爽微。 却对青蒲思故剑,已看绿芰换新衣。 万几无旷增乾惕,庶吉翩来待指挥。 我是任兼天下者,愁怀一往恐成非。 注释: 1. 木兰轻荡白云矶:木兰山轻盈地摇曳在白云之上的岩石上。 2. 宿润犹含朝爽微:夜露还未完全退去,早晨的清凉仍然隐约可感。 3. 却对青蒲思故剑:回头看着青草,思念着那把旧剑。这里的“青蒲”可能是指青草、草木,象征着生命的自然和生机。 4.
泛舟 昆明澹容与,彩鹢荡蜿蜒。 云母窗间月,芙蓉镜里天。 锦鳞争濯戟,白鹭宿连拳。 画意兼诗景,无须沸管弦。 逐句释义: - “昆明淡泊容和”:形容昆明的景色宁静而美好。 - “彩鹢荡蜿蜒”:彩鹢即彩船,荡蜿蜒表示船只在水面上缓缓前行。 - “云母窗间月”:云母是古代的一种材料,用它制成的窗户能够反射月光。月在这里指的是月亮。 - “芙蓉镜里天”:芙蓉花形似荷花而色如莲,常用来比喻女子
注释:我乘着小舟在江中泛游,大江东去,万峰环绕,身处于云雾缭绕之中。突然,船夫大声呼唤打桨,因为前方还有更美丽的青山等着我们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长江画卷。诗人乘着小舟在大江东去的壮阔场景中畅游,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他身处于云烟缥缈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被前方更加迷人的青山所吸引,决心继续前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积极表达
泛舟来南湖,日没夜气侵。 北山有明月,南山尚阴阴。 微风荡湖波,跃跃如散金。 我欲看明月,月在山树隙。 上山看移时,满袖画山叶。 注释: 1. 泛舟来南湖,日没夜气侵:开始泛舟到南湖,太阳落山后,夜幕降临,湖面上雾气弥漫。 2. 北山有明月,南山尚阴阴:北面的山有明亮的月光,而南方的山仍然笼罩在夜色之中。 3. 微风荡湖波,跃跃如散金:微风吹动湖面,波纹荡漾,如同金色的细沙在空中飞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