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

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独含冬夜寒光拆,不傍春风暖处开。
难见只因能送喜,莫挑唯恐堕成灰。
贪膏附热多相误,为报飞蛾罢拂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灯花》是王质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讲述了陆曈的故事。在《灯花笑》这部作品中,陆曈是一个勤劳勇敢的苗族青年,他在祖传油灯的伴随下,率众开山造地,但此举激怒了隐藏于荒山的怪石精。以下是对《灯花》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灯花》的作者是王质,南宋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兴国军(今湖北省阳新县)人。
  • 创作时期:该书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文学地位:《灯花》作为王质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主要内容
  • 故事情节:陆曈上山学医七年后归乡,发现家中惨变,长姐被害、兄长蒙冤而死、老父上京鸣冤途中遇水祸、母亲一夜疯癫后死于火灾。
  • 复仇过程:陆瞳决定收拾医箱,杀上京洲讨回公道,秉持着“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的报复心理。
  • 作品影响:陆曈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关注,也引起了读者对于正义与复仇之间界限的思考。
  1. 文化意义
  • 灯花的象征意义:《灯花》中的灯花象征着希望与坚韧,它能够在困境中生长,成为人们追求光明的象征。
  • 民间传说的融入:《灯花笑》中的灯花故事融入了民间传说元素,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 文学与现实的交融:王质通过《灯花》展现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王质的《灯花》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作品。通过对《灯花》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