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堆云矗大空,女娲炼出广寒宫。
一轮常满阴晴见,万古无亏昼夜同。
捣药声繁驱白兔,漏天孔正透清风。
光明自照如来境,肯学姮娥西复东。
月岩
介绍
《月岩》是宋代诗人储泳的作品。
储泳的这首诗《月岩》,以描绘月亮映照在岩石上的景象为背景,生动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神秘之感。诗中的”天然合成璧,落月透岩晖”一句,把月光比喻为美玉般明亮,穿透岩石的景象描写得形象而富有诗意,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清辉洒落在山岩之上的美景。
相关推荐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怪石堆云矗大空,女娲炼出广寒宫。" - 关键词解释: - 「怪石」:奇特的石头,形容岩石形态怪异。 - 「堆云矗大空」:形容岩石堆积如云雾般壮观,高耸入云。 - 「女娲炼出广寒宫」:传说中,中国神话中的女娲用五色石炼制的仙宫。 - 「广寒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月亮上的宫殿,这里比喻为天宫中的仙境。 - 翻译: 奇形怪状的石头堆砌在广阔的天空中,仿佛女娲炼就的明月宫。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素娥,即嫦娥,飞下碧霄间,别馆嵌空万仞寒。 不是高悬青玉玦,直疑斜捧烂银盘。 云根朴朔兔相似,灌木参差桂一般。 说与长风休送上,千秋留与往来看。 注释: 月岩:即月宫岩,在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附近。 素娥:即嫦娥。 碧霄间:指天空中。 别馆:别有风味的别墅、楼阁。 嵌空:形容建筑精巧奇巧。 万仞:万丈深。 青玉玦:古时的一种佩饰。 直疑:几乎。 斜捧烂银盘:比喻月光如银盘一样。
【注释】 1.半弯:一半。2.岩:山石。3.叹未圆:感叹月亮不圆,即月圆难全。4.钩样曲:形容月儿弯曲如钩。5.镇:常、总是。6.婵娟:指明亮的月亮。 【赏析】 “半轮斜月挂岩边”,诗人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秋夜景象,将读者引入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境界。这里的“半轮”指的是月亮的一半,而“斜月”则描绘了它挂在山岩之上的状态,给人以朦胧而柔和的感觉。 “见者多应叹未圆”
注释:是谁用玉斧凿开了烟岚,放出了团团洁白的天。 这是自然天公恨月亮不圆满,所以特意打开云和月让月亮长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首先,诗人以“谁将玉斧凿岚烟,放出团团白昼天”这两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云雾缭绕、阳光明媚的景象。接着,诗人以“自是天公恨盈缺,故开云月要长圆”这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注释】: 1. 月岩——指月亮的山。 2. 人间元有广寒宫——人间本来就有的,是广寒宫(即嫦娥的居所)。 3. 谁道仙凡路不通——谁说神仙和凡人之间的道路是不相通的? 4. 借问蓬莱相近否——请问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在渤海)离人间近不近? 5. 不须七碗去乘风——不必喝下七杯酒就能去乘风飞行。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首句“人间元有广寒宫”,点出人间有广寒宫,说明仙境的存在
注释:月岩,指月亮映照着的岩石。常时百步马先疲,今日岩前故不迟。意思是说,平常走一百步就感到疲惫了,但到了月岩面前却并不觉得累。回首兔宫犹未远,会须千里巧相随。回头望向月宫,还很远,但很快就会到达。 赏析: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向往。首联描绘了月岩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颔联则通过对比来表现诗人对月岩的喜爱之情;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月岩的美丽,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解析】 “月岩”是题目,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第一、二句写广寒宫的奇丽景色和神秘传说,三、四句写广寒宫的阴晴变化,五、六句写月宫中捣药和透天孔的漏风,七、八句写广寒宫的光明与嫦娥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等表现手法,把月宫写得瑰丽神奇,又以月宫的幽静、冷寂反衬出嫦娥的寂寞。 【答案】 月岩 (1) 堆云 —— 石峰耸立如云朵。 (2) 女娲炼出 —— 相传女娲炼五彩五彩石补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词句概括答案。“月岩”是题目,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全诗四句,前两句叙事抒情,后两句写景抒怀。诗人在经历了多年未登月岩之后,今天又重游此地,但已白发苍苍,感慨良多。后两句通过描绘江上的云影,表达了自己晚年的寂寞心情,同时也暗含了作者的身世之悲。 【答案】 月岩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月亮的诗,通过对月亮形态的描写,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第一句“月岩”描绘了月亮的形状,用“岩腹刳为半月形”形象地表达了月亮的形状。这里的“刳”指的是雕刻,“岩腹”指的是山岩的内部,“月岩”就是将山岩内部雕刻成月亮形状。 第二句“全功天且不能成”则是在说,即使我们努力去完成,但仍然无法达到完美。这里使用了“全功”和“不能成”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慨。
月岩 头转狻猊身卧虎,斓斑苔藓苍颜古。 凿空融结宝月形,只露半规馀未吐。 正观傍睨苦有恨,拟借天工修月斧。 桂树窅窊堕子香,未见姮娥来倚树。 姮娥只今居广寒,虹桥幻成愁阿瞒。 何如岩窦守孤洁,却视玉兔飞云端。 云端之月有圆缺,常在争如石中月。 寒光万丈照幽岩,石上云端两奇绝。 【注释】 月岩:指岩石上的月亮。 头转狻猊身卧虎:形容岩石的形状像一头狻猊(一种神兽)和一只虎。 斓斑苔藓苍颜古
月岩 玉丹仙蜕驭飞翰,便作琉璃世界看。 大地山河浑忘却,谩依桂树舞青鸾。 注释: 1. 玉丹:指神仙的丹药,也指修炼成仙的人。 2. 仙蜕(tuì):神异的蜕皮,指神仙之躯已化为仙体,不再受凡胎所限。 3. 飞翰(hàn):指仙人驾驭的白鹤或仙马等飞行之物。 4. 琉璃世界:指仙境中的世界,色彩艳丽、晶莹剔透。 5. 大河山岳:指地球上的山川河流。 6. 忘却:忘记。 7. 青鸾(luán)
月岩 月岩的景色令人眷恋,领客共登临。 危栈面临不测深渊,山路崎岖险峻。 低头仰头极尽高低,上下穷幽深。 来登空明山,千崖正沉沉。 下瞰清罗江,古木郁萧森。 清风万里来,层云荡孤襟。 有客可共赋,有酒可自斟。 此景岂易得,此乐岂易寻。 吾生今老矣,遁迹归穷岑。 一棹下潇湘,此别意难任。 别后无相忘,诗成寄邮音。 注释: 月岩:月亮形状的岩石。 眷:喜爱。 领客:邀请客人。 共登临:一起攀登。
月岩 天然合成璧,落月透岩晖。 不尽团圆影,应知晦蚀机。 骑蟾人已去,捣药兔忘归。 惟有婆娑桂,吹香度客衣。 译文 天然合成的玉石,月亮从山崖上落下,照在岩石上发出光辉。 它没有完全遮住月光,所以留下了一些影子。 知道月亮有盈亏变化的道理。 骑着蟾蜍的人已经离开这里,捣药的兔子也忘记了回家的路。 只有那婆娑的桂花树,送来阵阵香气,飘过客人的衣服。 注释 1. 月岩:即月华(月光)
诗句释义 1 本意游云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原本的意图,他想要游览云洞(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自然景观或文化遗址),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天气、时间、身体状态等)未能实现。 2. 因行过月岩:由于上述原因,诗人不得不经过月岩(可能是指位于山间或河边的岩石,形状似月亮)。这里的“月”字可能是形容岩石形态或者环境氛围。 3. 西风低细竹:描述了一种景象:秋风轻轻吹拂着细长的竹子。这里的“西风”指的是秋季的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第一句“一等造化功,此岩以异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赞叹,认为这种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与众不同。这里的“造化”指的是自然的创造和力量,“异绝”表示这种景象的独特和非凡。 第二句“其高仅齐云,中空杳如月。”描绘了这座山峰的高峻和深邃,如同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令人仰望而不可及。这里的“齐云”可能指的是云层,象征着山峰的高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月岩》,其译文如下: 六丁一凿空云烟,满窟勒驾驱神仙。 冰轮推出月中月,玉斧劈开天外天。 便把嫦娥骑彩凤,却呼羽客烹银蟾。 更邀王母瑶池酒,今夜广寒同醉眠。 注释解析: - 六丁:传说中的六神之一,负责开山劈石。 - 一凿:用尽全力凿开。 - 满窟勒:一种神奇的动物或物体。 - 仙:指神仙。 - 冰轮:月亮。 - 玉斧:神话中的神奇武器,能劈开一切。 - 嫦娥
注释: 皎皎:明亮的样子。应:应该,此处指月亮。欲下弦:月中缺,所以称为“欲下弦”。 为谁长挂此岩前:为什么长久悬挂在岩石之上。 行人莫笑中空洞:行走的行人不要笑话岩石中间的空。 赏析: 《月岩》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牙儿的洁白明亮,像要落下一样。第二句写月牙儿长久地挂在岩壁之上。第三句用反问的手法,说明岩石中间是空的,但中间却充满了天
月岩 不比弋阳名浪传,叠空三日透山巅。 岩分前后两弦缺,天到中央一月圆。 屋拟蟾宫新学士,台存石磴旧游仙。 玲珑望处人间近,影照奇峰千□连。 注释: - 不比弋阳名浪传:与弋阳的名声相比并不重要。 - 叠空三日透山巅:在山顶上堆砌三天三夜,岩石终于被堆成了山峰。 - 岩分前后两弦缺:指岩石像两弦那样分开,形成前、后两个缺口。 - 天到中央一月圆:天空就像月亮一样,位于中间位置,而月亮本身是完整的
注释: 月岩:指月亮映照在岩石上形成的影像。 平如镜面险如崖,光境俱忘裂万差:意思是说月岩的景色平静如明镜般光滑,但同时也像高峻的山崖一样危险,月光下,一切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是万种差异和变化。 这里无伊蹲坐处,空生徒自惹天花:意思是说在这个地方没有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只能白白地欣赏天空中的云彩变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月岩的自然景观,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月岩的描绘
注释: 月岩:岩石在月光下显现出美丽的轮廓,犹如月亮的倒影。 光非照境境非存,恁么曾来二十年。 光非照境境非存,恁么曾来二十年。 这两句诗是说,月亮的光不是照亮了石头,而石头本身也并不是存在的。你曾经来过这里二十年了吗? 话到乖崖峭壁处,令人特地忆南泉。 当说到险峻的山崖时,让人特意想起了南泉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通过对月岩的描写
注释:月岩:在岩石中的月亮胚胎,是天然形成的。 知是谁将斧凿开:是谁用斧头将这天然的月亮胚胎凿开的? 一夜六丁将帝敕:一夜之间,有六位天仙拿着天帝的命令来推动它飞向天空。 驾空推起上天来:它就这样被天帝的命令从地下推上天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月岩形成过程的诗歌。诗中通过描述月岩的形成过程,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注释:世事从满到亏是自然规律,十分之事不如八分好。青山作计,始终如一,只露岩前月半轮。 赏析:《月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豁达胸襟和深邃内涵。诗中的"世事从来满则亏",意味着世间万物都是盈满后必会有所损失,这是一种普遍规律,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青山作计常千古,只露岩前月半规",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青山永恒、月光短暂这一自然景象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注释】 不容天上妖蟆食,却许山中狡兔眠:月岩容不下天上的妖蟆,却允许山中的狡兔居住。 两日见岩成二绝:过了两天,岩洞变成了两个绝妙的景象。 丫头不老月长圆:月岩中的小溪水清澈透明,好像一位小姑娘在梳洗打扮。月亮也随着溪水流动而不断改变位置,好像一个永远保持青春美貌的少女。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月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月岩 月岩赏析 1. 诗作原文 岩岩千仞江边石,海月高时影在波。 有客吹箫非赤壁,主人高兴夜如何。 2. 诗句注释 - 岩石陡峭,犹如千仞之峰。 - 海中的月亮在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它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 - 有一位客人在月下吹着箫,他并非来自著名的赤壁战场,但似乎给主人带来了喜悦和愉悦的心情。 3. 诗句解析 - “岩岩千仞江边石”描述了岩石的壮观景象,千仞指的是极高的悬崖
月岩 灵岩象唯月,盈昃巧为妍。 正揭团圆影,旁分上下弦。 龙开厓畔石,日转窍中天。 雕琢须神力,伊谁测帝先。 注释: 1. 灵岩像唯月——形容月亮的形状和神态。 2. 盈昃巧为妍——指月亮圆满时显得格外美丽。 3. 正揭团圆影——形容月亮的圆形影子。 4. 旁分上下弦——指月亮的半圆形状。 5. 龙开厓畔石——形容岩石上仿佛有龙在开凿。 6. 日转窍中天——形容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景象。 7.
月岩 驱车冒灵雨,月岩访幽奇。 引顾穹壤间,见此两郁仪。 蟾兔耀白日,神工开翠崖。 金波互盈朒,玉输中渺弥。 消长瞻世变,弦望通天时。 广筵得明牧,脱幅忘尘羁。 葭鸣虚籁起,杯深灵景移。 因之发长啸,风生丛桂枝。 【注释】: - 月岩:地名 - 驱车冒灵雨:驾车行驶在下雨的路上 - 月岩访幽奇:去探访月岩的美景 - 引顾穹壤间:仰望苍穹之间 - 两郁仪:两个繁茂的树木 - 蟾兔耀白日
月岩 混元无象亦无方,鬼斧何年凿大荒。 中窦分明环太极,两门仿佛辨阴阳。 人归洞底乾坤大,天在山中岁月长。 坐玩元机归去晚,满林风雨湿衣裳。 注释: - 混元:宇宙的本源、原始状态。 - 无象亦无方:没有形态也没有方向。 - 鬼斧:形容自然之力的强大。 - 何年凿大荒:不知道是哪一年用斧头在荒地上开凿。 - 中窦:中间的通道。 - 环太极:环绕着太极。 - 两门仿佛辨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