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凤招不来,鸱鸢麾不去。
君看酒肉败,坐使醯鸡聚。
小人为身谋,无复及远虑。
国敝身亦危,何殊木中蠹。
古意四首
介绍
。
《古意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诗,共4首。
-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主要涉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作者情感态度以及作品主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首诗是李商隐创作的一组四首诗《古意》,然后分析每首诗的内容:第一首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夜晚独自思念远方的丈夫,第二首描写了一个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第三首描述了一个人物形象,第四首则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 然后我们要结合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来分析这些诗的主题:《古意四首》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组诗歌。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
相关推荐
【注释】 鸾凤招不来:喻指朝廷的贤能之士,不能招来。鸱鸢麾不去:喻指奸邪之徒,虽受斥逐,仍不能除去。君看酒肉败:喻指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必然导致国破家亡。坐使醯鸡聚:喻指百姓穷困,民不聊生。小人情为身谋:喻指小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大事。无复及远虑:喻指小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何殊木中蠹:比喻国之祸患,如同木头里的蠹虫一样,难以消除。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古喻今
【注释】 薰:香气;莸:香草。 枭:猫头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禽。鸾: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接翼:交配。 冰炭:比喻性质相反的事物。消长:指事物的兴衰、盛衰变化。《易》中说:“天地之大德是生生不息,其运行的规律是寒来暑往,暑往寒来。” 天行:指自然规律。坦荡荡:形容宽广无垠。 【译文】 香草和臭草不能混在一起,猫头鹰和鸾鸟不会交配。你看那冰和炭,一个性温润像水,一个性寒冷像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注解作答即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正确运用其表达技巧分析景物的特点、表达的情感等。 “嘉木难封植”,嘉木:好木材。封植:栽培养护。意思是说,好木头是难以栽种的。“恶木费剪除”恶木:坏木材。剪除:修剪。这句话的意思是,坏木材需要用剪子去剪除。“君看种榆柳,横直皆扶疏”,“君看”,即请看,您看看。榆树、柳树这两种树木
古意四首 松柏寒更青,蕙兰幽自芳。 君看绕指柔,何似百炼刚。 逐物成俯仰,随时变炎凉。 悲哉小人态,所得真毫铓。 注释: - 松柏寒更青:松树和柏树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翠绿的颜色。 - 蕙兰幽自芳:蕙花和兰花虽在幽静的环境中依然散发着芬芳。 - 绕指柔:比喻事物细腻柔和,如同绕着手指一样。 - 百炼刚:经过无数次锤炼的钢铁,比喻坚强不屈。 - 逐物成俯仰: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至人斥八极,独与造物游。大道无端倪,讵可以力求。”是说至人是超脱的、自由的,他不受任何拘束,不追求世俗的名利,只跟大自然为伍。这是对至人精神世界的描绘。 “鹏抟翅垂天,不作醯鸡谋。清啸发林麓,月落千山幽。”是说大鹏鸟展翼飞上天空,它不为自己谋利益;而那小鶬却要学鸱枭鸣叫以诱食,它的叫声传到山林中来,月光从山间洒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古意四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 老马伏枥鸣,终有万里志。 注释:一匹年迈的老马在马槽旁安静地休息,它虽然已经不能再奔驰千里,但它仍然怀揣着远大的志向。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匹老马尽管已经力不从心,但心中却怀揣着万里之志,表达了一种即使年老体衰,仍然心怀壮志的情怀。 枯桐爨下焦,中抱千古意。 注释:在灶火旁燃起的柴火燃烧至焦黑,它内部蕴藏着经久不息的力量
【译文】 正直的本色没有妩媚,大道上没有窄路。 所以松柏保持着它那姿态,不去做桃李那样繁华。 久已不用的琴弦已经沉寂,而蛙黾却徒然夸耀自己的能力。 怀念古人这种精神啊,这种精神更值得感叹。 【注释】 《古意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以咏物起兴,以咏古抒怀,通过“松”、“桃”、“琴”、“蛙”“黾”五种事物,抒发自己坚守节操,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的情操。 正色:正大光明。无:否定词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四首古风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心境的深刻体悟。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和分析: 第一首 南山采薇心,东海乘查意。 - 南山采薇心:这里的"南山"象征着高洁、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薇"是一种植物,常被用来象征坚强与不屈。因此,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追求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时坚定不移的决心。 - 东海乘查意:这里的"东海"可能是指宽广无垠的海洋,象征着未知和广阔
龙文双宝剑,谁铸吴山英。 秋水光的皪,俯视千金轻。 犹馀报仇血,白帝金天精。 百用不缺折,潜锋埋故城。 芒角不可掩,气冲牛斗星。 卓哉两达士,一旦出幽冥。 显晦各有数,飞沉两无情。 孤雄顾其雌,玉匣时悲鸣。 吴楚隔千里,沧波会神灵。 一体互分合,变化不暂停。 悠悠剑津水,早暮风云生。 注释: 1. 龙文双宝剑,谁铸吴山英:双剑如同龙的纹理一般,是谁铸造的呢?这是在询问铸剑者的技艺和身份。 2.
【注释】 阳声鼓:古乐器名。鼓是打击乐器,有钟、磬、铃、铎等,以金属制成,用木槌击之发声,多用铜铁。 群动:众物、万物。 更变:变化。 至人:指得道的人。 造化: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 假合:假装。 渭川:地名。 龙:古代传说中能吐水为雨的巨兽。 差差:形容高峻的样子。 仙人:指道士,这里借指得道者。 市门:市场的大门。 三年:一作“三载”。相依:相互依靠。 金丹:道教炼制的仙药,即金丹。
这首诗描绘了渔翁在山水间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秦皇灭诸儒”暗指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事件,表达了对古代知识分子被迫害的感叹。接着,“若人媚幽独”暗示了诗人羡慕这种与世隔绝、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 第二句“偶来得名山”,意味着渔翁偶然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可能是他隐居之地。第三句“依山结茅屋”进一步描绘了他在这里搭建草屋的场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诗句,赏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古诗的常规题型。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回顾相关知识点,最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辽海有黄鹤,翛然出尘姿。”“辽海”泛指辽阔的海域,“黄鹤”代指神物仙鹤,诗人以黄鹤比喻仙人。“翛然出尘姿”,飘飘然超脱尘世,表现出仙人的飘逸潇洒。 第二句写仙人结巢在青松顶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古意四首》之一。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 - “亭亭”形容词,形容树直立、高耸。 - “千岁松”指一棵生长了千年的松树。 - “起自一寸植”意味着这棵千年老松是从一颗很小的种子开始生长的。 2. 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 - “苟”表示如果。 - “斤斧”泛指砍伐的工具,这里用来形容对树木的破坏。 - “患”指的是损害或伤害。 -
【注释】 古意四首 宝刀不断水,线溜可穿石。 君看城门轨,要非两马力。 为学不苦心,虚谈政何益。 伟哉大禹功,犹思寸阴惜。 【译文】 宝刀不断磨,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 你看那城门的轨道,难道不是靠两条马拉得动吗? 学习如果不用心,空谈政治有什么用呢! 伟大的大禹治水的功绩,还想到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为学”之难与贵。宝刀不断水,说明学问如宝刀一样,需要不断磨砺才能锋利
注释: 1. 浚冲执牙算:指王浚冲(晋朝名臣)精通理财之术,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2. 武子蓄金埒:指石崇(晋朝人)积蓄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3. 积镪不能施:指钱财堆积如山,但是不能施展。 4. 名秽身亦灭:名声不好,自己也会受到损害。 5. 富贵何足云:财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6. 道义自可悦:遵循道德和正义可以使人感到快乐。 7. 偃蹇彭泽腰:形容自己高傲自负,像彭泽那样不屈服于权势。
【注】江河东入海,天汉恒西流:江、河都向东流入大海,而天汉水向西流。感此不息机,宴安匪良谋:感伤这种永不停止的忧患之机,认为安定不是好办法。 农夫务耘植,为学奥义求:农人忙于耕种,是为了学习深奥的道理。 青春厌老大,还可回施不?:年轻力壮时嫌老态,老了以后能否恢复青春呢?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叹和对“老”的无奈。 首句“江河东入海,天汉恒西流”,以江、河东流入大海
【注释】: 珊瑚(qióng xiān)秀海底,海人涉中流。珊瑚是一种生长在海水中的石头或珊瑚虫的骨骼,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古人常以之为装饰品。 曾不盈尺寸,采采无遗留。珊瑚的尺寸虽然很小,但仍然能够采集到大量的珊瑚,而且不会留下任何遗漏。 琐细安足珍,空劳使者求。虽然珊瑚细小且珍贵,但是使用它们的人却不需要为此感到满足,反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收集。 煌煌十尺枝,灿灿若灵虬
【注释】 槛虎:关在笼中的老虎,不下垂头表示不屈服。笼鹤:关在笼中的鹤,不委翼,表示不屈从。兔爰雉耿介:形容兔子和野鸡都正直不阿。牛顺而羊逆:比喻牛温顺、羊顽劣。桐:梧桐树。高陵:高地上,指高地。柽:香椿。主下隰:主在低洼处,指水旁。物性:事物的特性。托:依托。相变易:相互改变。渭川:渭河两岸。泾河:泾水之流。玉波:喻渭水清澈如玉。宣尼:孔子,以圣人自居。孺子歌:孺子即孔子弟子颜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士,从他的早晨到夜晚的变化,以及他在不同时期的境遇。 首句“桓桓班生志”描述了文士的志向,他志向宏大,有龙虎般的气概。第二句“矫矫龙虎姿”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气概和威武。第三句“朝为白面生,夕建交龙旗”则描绘了他的变化,从一个普通的书生变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官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他的变化之大,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功。 第四句“繁星丽匕首,四马穹庐驰
【注】 千金:比喻贵重。吴钩:一种兵器,因产于吴地而得名。铦锋:锋利的刃口。宝锷:剑的刃口。芙蓉:荷花。割鱼千万里:形容宝剑锋利无比。屠一龙:比喻宝剑能斩断巨龙,象征其威力无比。伊管:指诗人自己。 【赏析】 《古意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组诗作品。此诗为第一首,写宝剑之锋利、珍贵。 “千金”“两吴钩”,说明宝剑的昂贵与尊贵,“秋水”喻宝剑的光泽明亮如水,“铦锋”指宝剑的刀口非常锐利
诗句释义与赏析 《古意四首》之一 - 君从蓟北回,遗我轩辕镜。但照心异同,不照容衰盛。 译文: 你从北方的蓟北返回,送给我一面轩辕镜。这面镜子只能映照我们内心的不同之处,而不能映照我们的外在衰老或年轻。 注释: 1. 《古意四首》:《古意四首》是明代诗人张元凯的作品,共四首。 2. 君从蓟北回:指你从遥远的北方蓟北地区返回。 3. 遗我轩辕镜:你将一面轩辕镜赠给我。 4. 只照心异同
君从日南回,遗我双翡翠。 口中衔明珠,疑是相思泪。 注释:你从遥远的南方归来,给我带来一对美丽的翡翠。这翡翠在口中闪烁着像明珠般的光芒,我不禁怀疑它是相思时滴下的泪水。 赏析:诗人收到远方亲人或朋友的礼物时,通常会表达自己的欣喜和珍视。这首诗中的“君从日南回,遗我双翡翠”就是表达了对礼物的喜爱与珍重。通过使用“双翡翠”这一具体而形象的比喻,诗人不仅传达出对礼物外观的赞赏
【注释】 荆土:指楚国,这里泛指荆楚之地。连环玦(jué):古代的一种玉器,用两条玉丝编成。 不渝坚贞心:意即坚贞不变。 难解绸缪结:绸缪是织布时纵横交错的纹理,比喻情意深厚。结:丝绳,用来捆绑或联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对男女青年相爱的故事。男子从楚国归来,女子给他送了一个连环玦作为定情物。女子对男子的爱情是坚贞不移的,而男子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和女子在一起,所以女子送给他的定情物
【注释】君从蜀江回:君从蜀地返回。蜀江,蜀地江流,即四川的岷江。遗我一端锦:赠我一方锦缎。一端,古代长度单位,约一尺二分。 【赏析】此为闺中女子思夫之怨词。上句写君归后所赠之物,下句则以鸳鸯戏水比喻夫妻恩爱,以飞上合欢枕比喻夫妻相守之情。全词委婉含蓄、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切的思念
《古意四首》是南宋诗人李纲的作品,其中包含“桃花花则红,杏花花则白。岂郎有两心,花有两般色。”等诗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词原文: 桃花花则红,杏花花则白。 岂郎有两心,花有两般色。 2. 逐句解析: - 桃花与杏花的颜色对比:“桃花花则红”和“杏花花则白”,两句通过颜色对比,描绘了桃花和杏花各自独特的色彩特征。桃花常被认为象征着爱情的美丽和热烈
注释:燕子的雏儿是不能飞的,柳树太短也不能折断。转眼间谢兰已经盛开春天了,黄昏时花的颜色像白雪一样白。 赏析:这首诗以“古意”为题,通过燕雏、柳树、谢兰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美好年华不再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注释】 1.珀(bó):一种美玉名。 2.芙蓉:荷花的别名。 3.芳帷:香草编成的帐子,这里指美人的卧室。 4.翡翠:翠鸟的羽毛,这里借以形容女子的眉毛。 5.双黄鹄:指鹤与天鹅。 6.绿琴:指琴的美称,这里指弹琴。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孤独幽怨的女子在独处时思念情人,渴望有知遇之恩的人来抚慰她的心绪。全诗构思巧妙,含蓄婉转,情意缠绵。 首句“珀枕芙蓉独”,用“孤鸾”比喻女子
以下是对《古意四首》逐句的注释、翻译和赏析: 1. 君梦妾不知,妾梦君不识。 - 注释:你做梦我不知情,我做梦你却不了解。 - 译文:你做的每一个梦,我都不知情;而你的每一个梦,我却一无所知。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彼此梦境之间无法相通的无奈感受。在梦中,尽管双方都曾努力去体验对方的生活,却始终不能真正地理解对方的感受与经历。这种相互之间深深的隔阂,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
注释 山女不照镜,愁来看深井。 山女:指山中居住的女子,不梳妆打扮。 照:指用镜子照。 深井:指很深的井。 那得:哪里能得到。 风:此处指风吹动的树叶。 摇波乱人影:树叶随风摆动,搅碎了水面,使得人的影子也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风吹散了似的。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首句“山女不照镜”,描绘了一位山中女子,她没有像常人一样用镜子来装饰自己,反而显得更加自然
佳人掷青梅,戏打黄莺雏。 莺雏忽惊起,花落满平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图景,通过“佳人”、“黄莺雏”等意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和和谐的生态关系。首句“佳人掷青梅”,以生动的动作描写引入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意盎然的画面中。随后的“戏打黄莺雏”则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无间,黄莺被击落,却依然欢快地飞翔,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春天的活力。最后一句“花落满平湖”
闲随玉蝴蝶,步出花前去。 不知春草生,忘却南园路。 注释: - 闲随玉蝴蝶:闲暇时随意跟随玉蝴蝶飞舞。 - 步出花前:走出花丛之前的地方。 - 不知春草生:不知道春天的草丛已经生长。 - 忘却南园路:忘记了通往南园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花丛中散步的情景。诗人悠闲地跟随着玉蝴蝶飞舞,从花丛走向外面。然而,他并没有察觉到春天已经到来,也没有意识到通往南园的路已经被杂草所覆盖
【注释】 箔:织成丝的薄片。络:编结。疋:古代计量长度单位,一匹为一疋,十疋为一乘。缠绵:指连绵不断,比喻情感深厚。时:时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农村看到农民养蚕、缫丝的情景而产生的联想之作。前两句写农民早上看蚕儿上箔,晚上编结车上的丝线;后两句写丝线编完之后,可以成为一匹匹的布帛,但织成布帛的过程却有其自身的规律,即“结束须成疋”,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