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危亭暑气清,薰风微动入疏棂。
重重草树高低绿,叠叠峰峦远近青。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介绍
。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共30句61字。
这首诗通过描绘碧云亭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全诗以碧云亭为背景,通过对亭中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与哲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青松”、“白石”等自然元素与“红叶”、“黄花”等人文景观进行对照,突显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同面貌。
诗中的“碧云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在亭中所见之景、闻之之事以及思之所及,诗人试图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并以此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
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赏析作品的思想情感。 “晚来登览一尊前,更欲重寻绝壁边”一句中“重寻”二字表明了诗人想要在绝壁上寻找旧游之地的强烈愿望,而“绝壁”又暗示了诗人当年攀登绝壁的艰难与危险。由此可知,诗人对当年攀登绝壁的经历记忆犹新,因此他此次重访故地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欣喜、愉悦之情,又有惊惧、不安之感。 “危亭暑气清,薰风微动入疏棂”两句写景,写出了夏日的景色
【注释】碧云亭:在杭州西湖。危亭:高亭。眼:视线,眼界。浓淡媚郊坰:指景色的浓淡变化。画屏:用图画来装饰的屏风。 译文:晚上登上高高的亭子,眼前的视线暂时明亮起来,远处山峦和树木在风烟的笼罩下显得模糊不清,朦胧迷人。其中的妙处难以尽说,只能把它寄托给人间,用来装点那幅画屏。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夜景的诗,是诗人登高临眺后所发出的感慨。全诗从“夜”字着笔,先写登高远望所见之景,再由景入情
【注释】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诗人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春,由杭州通判改官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市)。此诗是他在处州期间所写,共有三十首,故题“又登”。碧云亭,在处州南门外的城山上,有亭曰“碧云”,为处州八景之一,亭中有《碧云亭记》,亭前有石刻碑文,记载了亭的来历和作者对亭的感受。 骑从:指随从的人马。遮护:阻拦。 山翁:作者自喻,指自己。适野情:意为去郊外散心。适,往;野,郊外、原野。
【注释】 1.碧云亭:在苏州市西南。2.危亭:高亭。3.野塘:野外的水池。4.藕花:荷的花朵。5.清香:指荷花的香味。6.若为:如何。7.荷叶:荷花的叶。8.分青绿:把荷叶染成青色。9.红妆:红色的妆容。10.淡妆:淡雅的妆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人登上碧云亭,俯瞰野塘荷花,那满池的荷花,一朵朵盛开着,散发出阵阵清香。诗人不禁赞叹道:“若为荷叶分青绿,一半红妆一半妆。”
【注释】 碧云亭:在苏州城西,相传晋王导、周顗曾登此亭。 危亭:高台之亭。 绿荷:荷花初开时的颜色。此处指荷叶上露珠晶莹如荷。 风翻荷叶欲藏花:风起翻动荷叶上的露珠,好像要掩盖着荷花的花蕊。 使君:旧时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红妆面:女子搽了粉的面庞。 莫放:不要让…… 碧云:碧绿色的云,此处指亭子上的彩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写诗人登上高高的碧云亭观赏荷花,看到荷叶被风吹得翻滚起伏
以下是对《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诗句解读:晚上危亭逸兴多,却寻小艇下烟波。 - 关键词解释:危亭,高处的亭子。逸兴多,兴致很高。 - 注释:晚上在高处的亭子里,兴致高昂,想要寻找一条小船到烟雾缭绕的水面上。 2. 译文:晚上在高高的亭子里,我看到了远方的山,山中有水也在流转。虽然我不像我的庐舍一样好,但我上下看到的山色水色之间,依然很美。 3. 赏析
【译文】 晚上站在高亭上侧耳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新蝉的鸣叫刚停,就听到乱蛙的叫声,这声音扰乱了人的心情。 我年事已高,只喜爱幽静的自然环境,讨厌人们强聒扰人的嘈杂声。 【注释】 碧云亭: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 危亭侧耳听:指在亭中侧着耳朵聆听。 新蝉噪罢乱蛙鸣:指夏天到了,新蝉不再鸣叫,而青蛙的叫声四起。 老来只是便幽静:年老后只喜欢安静。 厌人间:讨厌人间。 聒(guō)声:喧闹的声音。 赏析:
【注释】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指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诗。又,再一次;碧云亭,即碧云寺。唐代长安有碧云寺,在今陕西西安城南。 危亭兴未穷:意谓夜深人静,独游碧云寺的亭子,兴致未尽。 仰看星斗已悬空:仰望天空,看见北斗七星,已经高挂于空。 熠耀飞撩乱:指繁星闪烁,如同飞舞不定。熠,光闪的样子。 也欲争光迥野中:也想要与那北斗争辉,照耀着田野。也,一作“复”。竞相辉映。 【赏析】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夜幕下危亭一解颜,公余偷得半时闲。未能投绂寻归路,聊复衔杯对好山。 译文: 夜晚登上高高的碧云亭,心情愉悦如释重负;在公务之余,偷得片刻的悠闲时光。 注释: - 危亭: 高高的亭子,通常指观景或休息的地方。 - 投绂: 古代官员辞职时将印绶系在帽带上,这里指辞职回家。 - 寻归路: 寻找回家的路,即寻找回归自然的途径。 - 衔杯: 含着酒杯,享受饮酒的乐趣。 赏析:
【注释】 又:再次。碧云亭:在苏州城西南,是吴地名胜之一,登高俯瞰太湖美景。危亭:高耸的塔形的亭子。羊牛:指羊、牛二星宿。古人以为天之将曙或将昏时,天上的星星会移动位置,所以用羊、牛二星来表示时间。下鸟:指归巢的鸟。飞还:飞回。细思:仔细思考。物理:自然规律,即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须:需要。止:停止,止步。区区:谦卑的样子。祇:只是。强颜:勉强保持某种表情。 赏析:
诗句: 晚上危亭顾四隅,小松环绕几千株。 译文: 在傍晚时分,我站在高高的碧云亭上,俯瞰四周,只见几棵苍松环绕着我。 关键词解释: - 危亭:指高耸入云的亭子,常用以形容地势险峻或建筑宏伟。 - 顾四隅:回顾四周,意味着从高处向下观察。 - 小松:指细小的松树。 - 环绕:围绕,包围。 - 几千株:成千上万的树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进行归纳分析。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句表达的情感;②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效果;③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诗句抒发情感的;④最后总结答案,注意语言要简洁流畅。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这组诗共有30首,这是第一首。 夜深危亭望苍穹,时时飞电迸流光。 人生短暂须臾里
以下是对《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诗句原文: 晚上危亭望远山,望中有水亦回歪。 终然不似吾庐好,上下山色水色间。 - 译文: 晚上我登上了高高的亭子,眺望远处的山川。在亭子里,我能看到水面上倒映着周围的景色,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我总觉得这里的风景不如我自己的家好,因为这里的山和水都被周围的景色所包围,无法分辨出它们的美。 - 关键词注释: 1. 危亭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任处州知州期间所作,他登临碧云亭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晚上危亭望远山,望中有水亦回环。 - “晚上”指的是傍晚时分,“危亭”指高高的亭子,这里指碧云亭。 - “望远山”指从高处看远处的山峦。 - “望中有水亦回环”意为在观看远方的山时,也能看到水中的景色回环曲折。 - 终然不似吾庐好,上下山光水色间。 -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八句。首联“晚上危亭览物华”,是说在傍晚登上高处的亭子,观赏夕阳下的美丽景色。颔联“斜阳影里度归鸦”,写诗人看到太阳西沉,天色渐暗,乌鸦也成群结队地飞回它们的巢中。颈联“暮山隔断乡关路”,意思是傍晚的群山将通向家乡的路隔断了。尾联“矫首临风眼欲花”,是说诗人仰望着天边,仿佛看见了美丽的云彩,眼睛都快要花了。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夕阳西下,群山环绕
诗句原文: 晚上危亭避郁蒸,风生两腋觉身轻。 更筹只是催归去,不到城头月未生。 译文: 在炎热的晚上,我站在高高的亭子上,躲避着闷热的暑气。微风吹来,感觉舒适,让我觉得身体轻松。夜幕降临,时间慢慢流逝,只听到更筹的声音在催促我回家。然而,月亮还未升起,整个城市还未完全进入宁静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晚上,独自站在亭子上,避开闷热的暑气,享受着微风带来的凉爽
【注释】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于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20年)。 危亭:高而险的亭子。 月生:月出。生,出现、显露之意。 云头俄涌一轮明:云彩忽然涌起一轮明月。 终朝:整天。 汩没:埋没。 尘埃里:尘世之中,比喻人世间。 顿清:立刻清爽、清明之意。 赏析: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此诗是一组五言律诗,每篇共四句。前两首写登高远望
诗句如下: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晚上危亭望远山,望中有水亦回湾。 终然不似吾庐好,上下山色水色间。 下面是这首诗的翻译和注释: 译文: 我又登上了碧云亭,感慨万分。 晚上我在危亭上眺望远方,看到远处的山峦,看到近处的流水,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总觉得我的家园不够美,上下山色水色之间,没有一处是我家乡的美。 赏析: 此诗以“又登碧云亭”开篇
诗句原文: ``` 晚上危亭力已疲,胡为归计尚迟迟。 如今若便休官去,也胜当初未有时。 ``` 译文: 晚上在高耸的亭子上望远山,看到的风景中有水也有山,回环曲折。可惜我的住所并不如这山水好,上下山色水色的景色之间。如今如果能够退休回家,那也是胜过当初没有这个念头的时候。 关键词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这里指作者所登的碧云亭。 - 力已疲:体力已经疲惫,指作者登高之后感到身体上的劳累。
诗句:晚上危亭与客同,话头只是说山中。老来百念消磨尽,只有归心羡暮鸿。 赏析: 吴芾的这首《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以夜深时分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对比自己的隐居生活和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的经历及精神风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晚上危亭与客同,话头只是说山中。”诗的开始,诗人在夜晚的高处,与朋友共坐,谈论的都是关于山的话题。这里的“危亭”象征着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寂寞
诗句:晚上危亭望大江,天教千古作金汤。 译文:我站在高高的碧云亭上,望着那汹涌的大江,感叹着这片土地的古老和坚韧。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物产丰富,本就无忧无虑。 注释:危亭:高处的亭子,这里指碧云亭。天教千古作金汤:意思是上天赋予这块土地长久的安宁,就像守护着金汤一样。金汤: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 赏析:这首诗以“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夜览危亭秋色美,心中突兀似凌风。 粉黛三千何处寻,唯有江山锁寂寥。 译文: 夜幕降临,我登上了碧云亭,欣赏着秋天的美景,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豪情壮志。抬头望去,眼前的景象如同狂风般突起,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我不禁感叹,三千粉黛的美丽究竟在哪里呢?她们都去了哪里?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只有那宁静的江山陪伴着我,让我感到一丝寂寞和孤独。 注释: 1.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名作之一,出自他的《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注释: 诗句释义: 1. 晚上危亭一凭栏,青青最爱谢家山。 - “晚上”表示时间,“危亭”指高高的亭子,“凭栏”即靠在栏杆上,“青青”形容山色青翠,“最爱谢家山”表达作者对谢家的山川景色情有独钟。 2. 谢公陈迹虽磨灭,馀韵遗风尚可攀。 - “谢公”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谢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语言。首先,要理解全诗大意;然后,根据注释、题目、注解等,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揣摩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分析其思想内容。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这一句交代了写作背景,是诗人登上了曾经游赏过的碧云亭。 “晚上危亭想谪仙”,这句的意思是诗人在晚上登上这座高高的亭子来怀念古代的名士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其二十四》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古诗文进行解析: - 诗句 :晚上危亭望石城,楚君曾向此间兴。 - 译文 :晚上我在高高的亭子上远望石头城,楚国的君主曾经在这里兴起过事业。 - 关键词:晚、危亭、望、石城、楚君、兴、楚国、事业、起。 - 赏析 :诗中“晚上危亭望石城”,通过夜晚和高台这两个元素,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氛围
诗句: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晚上危亭忆孟君,龙山一醉见天真。 堪嗟东道空遗臭,争似尊前落帽人。 译文: 夜幕降临时登上碧云亭,我怀念着孟君,在龙山的一醉之中感受到了纯真。可惜的是我在东道上留下了污点,但比起尊前落帽的人,我还是更胜一筹。 注释: 1. 孟君:指诗人的朋友或同僚,可能是他的挚友或亲密的同事。 2. 龙山:这里指的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山丘,可能是作者经常游玩的地方
诗句原文: 晚上危亭忆令威,凌虚山上悟玄机。 丹成不见升腾迹,徒想当年化鹤飞。 注释与赏析: - 夜登碧云亭:“晚上”表明时间是夜晚,“危亭”指的是高耸的亭子,“忆令威”可能是指怀念传说中的仙人王令威,这里可能暗指自己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 凌虚山中悟玄机:“凌虚山”意味着高峻的山峰,“悟玄机”表示领悟到了某种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 丹成不见升腾迹:“丹成”可能是指修炼成功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夜览危亭忆隐居,高情逸气古今稀 横山精庐犹在侧,旧药炉已不复存 注释与赏析 晚上登上高处的亭子,远眺四周的山峦和流水 这种景象让我想起了古人隐居的生活,他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日子 山上只有一座精致的小房子,那曾是我读书的地方 如今那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和喧嚣 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译文 夜晚我在这座高高的亭子上,看着远方的山川景色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1. 晚上危亭懒举头,竹椽芦屋亦堪羞。 2. 我将一变成雄观,长与邦人作宴游。 译文: 晚上我懒洋洋地坐在高高的亭子里,看着那低矮的竹制房顶和简陋的芦草房屋也感到羞愧。我要将我从此刻蜕变成一位伟大的人物,长久地与人们共度美好时光,举办盛大的宴会。 注释: 1. 晚上:指夜晚时分。 2. 竹椽:竹子做的椽子。 3. 芦屋:用芦苇编成的房屋。 4. 一变
【注释】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即《又登碧云亭》。 又:重复。 危亭:高台。 喜有秋:高兴看到秋色。 民安物阜:人民安定,物资丰富。 忧:忧虑。 铃斋:书房。坐啸:坐着大声地长啸。 虽:即使。 多暇:空闲很多。 争似:哪里比得上。 归田:辞官回乡隐居。自由:无拘无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又登碧云亭”为题,抒发了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时,退隐归田、逍遥自在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