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雍阉茂,一年。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公元三九八年)
春,正月,燕范阳王德自鄴帅户四万南徙滑台。魏卫王仪入鄴,收其仓库。追德至河,弗及。
赵王麟上尊号于德,德用兄垂故事,称燕王,改永康三年为元年,以统府行帝制,置百官。以赵王麟为司空、领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尚书左仆射,丁通为右仆射。麟复谋反,德杀之。
庚子,魏王珪自中山南巡至高邑,得王永之子宪,喜曰:“王景略之孙也。”以为本州中正,领选曹事,兼掌门下。至鄴,置行台,以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与左丞贾彝帅吏兵五千人镇鄴。
珪自鄴还中山,将北归,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凿恒岭至代五百馀里。珪恐已既去,山东有变,复置行台于中山,命卫王仪镇之;以抚军大将军略阳公遵为尚书左仆射,镇勃海之合口。右将军尹国督租于冀州,闻珪将北还,谋袭信都;安南将军长孙嵩执国,斩之。
燕启伦还至龙城,言中山已陷;燕主宝命罢兵。辽西王农言于宝曰:“今迁都尚新,未可南征,宜因成师袭库莫奚,取其牛马以充军资,更审虚实,俟明年而议之。”宝从之。己未,北行。庚申,渡浇洛水。会南燕王德遣侍郎李延诣宝,言:“涉珪西上,中国空虚。”延追宝及之,宝大喜,即日引还。
辛酉,魏王珪发中山,徙山东六州吏民杂夷十馀万口以实代。博陵、勃海、章武群盗并起,略阳公遵等讨平之。
广川太守贺赖卢,性豪健,耻居冀州刺史王辅之下,袭辅,杀之,驱勒守兵,掠阳平、顿丘诸郡,南渡河,奔南燕。南燕王德以赖卢为并州刺史,封广宁王。
西秦王乾归遣乞伏益州攻凉支阳、鹯武、允吾三城,克之,虏万馀人而去。
燕主宝还龙城宫,诏诸军就顿,不听罢散,文武将士皆以家属随驾。辽西王农、长乐王盛切谏,以为:“兵疲力弱,魏新得志,未可与敌,宜且养兵观衅。”宝将从之,抚军将军慕舆腾曰:“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今师众已集,宜独决圣心,乘机进取,不宜广采异同以沮大计。”宝乃曰:“吾计决矣,敢谏者斩!”二月,乙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 · 晋纪三十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 · 晋纪三十二》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及背景:《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由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全书294卷,历时19年完成。司马光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为后世留下了这部巨著。该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覆盖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其中,《晋纪》部分主要记载了西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是研究中国早期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内容概述:《晋纪三十二》集中描述了西晋安帝乙隆安二年(戊戌,公元398年)的历史事件。在这个时期,后燕范阳王慕容德率领四万户南迁至滑台驻守,而北魏卫王拓跋仪则进入邺城并收缴了后燕在该地的仓库,之后追击慕容德到黄河边,但未能追上。这一部分记载了三国时期北方的分裂与动荡,以及西晋在政治、军事上所面临的挑战。
学术价值:《资治通鉴》不仅是历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高峰。其详尽的史料收集、严谨的历史分析和深刻的历史见解,对后世学者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等各界人士均对《资治通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论。
阅读资源: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资治通鉴》的电子版或纸质版,例如“读典籍网”提供了《资治通鉴》的电子书版本,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查阅原文及译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晋纪三十二》不仅是研究中国早期封建史的宝贵资料,同时也是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情况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