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酉,大赦。
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元为司徒、尚书令。
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将军常山王遵等三军东道出长川,镇北将军高凉王乐真等七军从西道出牛川,珪自将大军从中道出驳髯水以袭高车。
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
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燕主盛每十日一自决狱,不加拷掠,多得其情。
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以其弟西平公利鹿孤镇安夷,广武公傉檀镇西平,叔父素渥镇湟河,若留镇浇河,从弟替引镇岭南,洛回镇廉川,从叔吐若留镇浩亹;夷、夏俊杰,随才授任,内居显位,外典郡县,咸得其宜。
乌孤谓群臣曰:“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馀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杨统曰:“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终当服从。段氏书生,无能为患,且结好于我,攻之不义。吕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虽有才而内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虚迭出,彼必疲于奔命,不过二年,兵劳民困,则姑臧可图也。姑臧举,则二寇不待攻而服矣。”乌孤曰:“善。”
二月,丁亥朔,魏军大破高车二十馀部,获七万馀口,马三十馀万匹,牛羊百四十馀万头。卫王仪别将三万骑绝漠千馀里,破其七部,获二万馀口,马五万馀匹,牛羊二万馀头。高车诸部大震。
林邑王范达陷日南、九真,遂寇交趾,太守杜瑗击破之。
庚戌,魏征虏将军庾岳破张超于勃海,斩之。
段业即凉王位,改元天玺。以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
魏主珪大猎于牛川之南,以高车人为围,周七百馀里;因驱其禽兽,南抵平城,使高车筑鹿苑,广数十里。三月,己未,珪还平城。
甲子,珪分尚书三十六曹及外署,凡置三百六十曹,令八部大夫主之。吏部尚书崔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合三千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介绍
您所查询的《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目前没有相关信息。可能是书名输入错误,请您核对一下,尝试重新搜索一下。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宋代司马光编写。它记载了从周朝平王东迁开始到五代十国结束的历史。下面将逐句翻译这首诗,并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39)春,正月,辛酉,大赦。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乌孤谓群臣曰:“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馀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杨统曰:“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终当服从。段氏书生,无能为患,且结好于我,攻之不义。吕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虽有才而内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虚迭出,彼必疲于奔命,不过二年,兵劳民困,则姑臧可图也。姑臧举,则二寇不待攻而服矣。”乌孤曰:“善。”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段业即位于凉州,改年号为天玺。任命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 魏主拓跋珪在牛川以南举行盛大的狩猎活动。他利用高车人作为围场,周长超过七百里;同时驱赶野兽,一直驱赶到平城,让高车人修筑鹿苑,方圆数十里。三月己未日,拓跋珪回到平城。 癸亥日,拓跋珪将尚书三十六曹及其他机构分为三百六十个部门,由八部大夫分别主管。吏部尚书崔宏负责管理三十六曹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39年)春,正月,辛酉,大赦。燕主慕容宝至黎阳,鲁阳王慕容和、长史李辨劝和纳之,但和不从。辨惧,潜引晋军至管城,欲因德出战而作乱。然而,德不出,辨愈不安。及德讨苻广,辨复劝和反。和不从,乃杀和,以滑台降魏。魏行台尚书和跋在邺,帅轻骑自邺赴之。既至,辨悔,闭门拒守。跋使尚书郎邓晖说之,遂开门内跋。跋悉收德宫人府库。德遣兵击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原文:丙子,魏主珪遣建义将军庾真、越骑校尉奚斤击库狄、宥连、侯莫陈三部,皆破之,追奔至大峨谷,置戍而还。 己卯,追尊帝所生母陈夫人为德皇太后。 夏,四月,鲜卑叠掘河内帅户五千降于西秦。西秦王乾归以河内为叠掘都统,以宗女妻之。 甲午,燕大赦。 会稽王道子有疾,且无日不醉。世子元显知朝望去之,乃讽朝廷解道子司徒、扬州刺史。乙未,以元显为扬州刺史。道子醒而后知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六月,乌孤以利鹿孤为凉州牧,镇西平,召车骑大将军傉檀入录府国事。会稽世子元显自恃年幼不欲顿居重任,戊子,以琅邪王德文为司徒。魏前河间太守范阳卢溥帅其部曲数千家,就食渔阳,遂据有数郡。秋,七月,己未,燕主盛遣使拜溥幽州刺史。 辛酉,燕主盛下诏曰:“法例律,公侯有罪,得以金帛赎,此不足以惩恶而利于王府,甚无谓也。自今皆令立功以自赎。勿复输金帛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燕辽西太守李朗,在龙城任职十年间威行境内,但因担心被燕主盛疑心,故迟迟不赴朝廷。他担心自己的家在龙城,不敢公然叛变,因此暗中招募魏兵,承诺以郡降魏,并遣使向龙城传达这一信息,夸大了敌人的势力。燕主盛对此深感怀疑,质问使者是否真有此事,最终证明李朗并无背叛之心。盛尽灭李朗一族,丁酉日,派遣辅国将军李旱征讨他。 初
燕主宝之败亡,中书令、民部尚书封懿投诚于北朝。 武威王秃发乌孤酒后不慎,马受惊伤胁而逝,遗命立嫡长子为君。国人推其弟利鹿孤即位,谥号乌孤为武王,庙号列祖。利鹿孤实行大赦,迁都至西平。南燕王德遣使者游说幽州刺史辟闾浑,欲招安其地,辟闾浑未从。德遂派遣北地王钟率二万步骑攻之,自琅邪进兵北上,以南海王法为兖州刺史,镇守梁父。攻克莒城,守将任安弃城南逃。德任命潘聪为徐州刺史,镇守莒城。兰汗之乱时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本历史书籍,记载了晋武帝的生平。诗中“李旱行至建安”指的是晋武帝时期的将领李旱,他率军到达了建安地区。 晋武帝司马炎于泰始元年(265年)建立西晋王朝,是为晋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等。李旱作为晋武帝时期的重要将领,参与了平定内乱、对外扩张等多种军事行动。建安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辛恭靖固守百馀日,魏救未至,秦兵拔洛阳,获恭靖。 译文: 辛恭靖在洛阳坚守了一百多天,但是魏国的救援没有到达,秦朝的士兵攻占了洛阳,抓获了辛恭靖。 关键词解释: 1.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上古到五代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2. 卷一百一十一: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部分,记录了晋朝的纪事。 3. 辛恭靖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自帝即位以来,内外乖异: - 描述了自从晋安帝即位以来,国家内部和外部都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情况。 - 皇帝与群臣之间出现了分歧,朝廷内部的政策也与民间的需求产生了冲突。 2. 石头以南皆为荆、江所据: - 指的是长江下游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
诗句及译文: 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同郡刘怀敬之母,裕之从母也,生怀敬未期,走往救之,断怀敬乳而乳之。及长,勇健有大志。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好樗蒲,为乡闾所贱。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 诗歌鉴赏: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春,正月辛酉日,东晋进行大赦。 在这年,东晋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包括燕昌黎尹留忠的谋反被处死,牵涉到尚书令东阳公慕容根、尚书段成等人,他们都因此事被牵连而遭受死刑。此外,东晋朝廷还派遣中卫将军卫双去凡城诛杀留忠的弟弟幽州刺史留志。 东晋朝廷的局势并不稳定。在这一年,桓玄对东晋的控制力日益增强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 佺期勒兵建牙,声云援洛,欲与仲堪共袭玄。仲堪虽外结佺期而内疑其心,苦止之;犹虎弗能禁,遣从弟遹屯于北境,以遏佺期。佺期既不能独举,又不测仲堪本意,乃解兵。 【译文】: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晋朝时期,王仲堪和司马勋约定共同袭击司马曜,但王仲堪对司马勋心存疑虑,不断阻止他的进攻;最终司马勋不得不解除了对他的进攻。 - 在这一年中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仲堪遣殷遹帅水军七千至西江口,玄使郭铨、苻宏击之,遹等败走。 【注释】:仲堪派殷遹带水军七千人到西江口,玄派郭铨和苻宏去攻击他,但殷遹等人被打败并逃跑了。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晋简文帝时期的一次战役,其中殷遹率领的水军被玄派出的将领郭铨和苻宏击败,最终导致殷遹等人败逃。 玄使郭铨、苻宏击之,遹等败走。 【注释】:玄派郭铨和苻宏去攻击他们
仲堪逃亡的时候,文武官员没有人跟随他,只有罗企生跟着他。路过家门时,仲堪的弟弟仲遵生说:“我们如此分离,怎么不握手告别!”企生随即下马握住了他的手,仲遵生力气大,因此将他拉下来,说:“家里还有老母,你要去往哪里?”企生挥泪道:“今日之事,我一定死在那里,你们奉养母亲,也不失为一个儿子的道理。我们一家之中,既有忠也有孝,又有什么可遗憾的!”仲遵生抱他越紧,仲堪在路旁等着他,看见企生没有脱身的希望
诗句解释: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这是书籍的标题,表示这是《资治通鉴》中的第三十三卷,记录的是晋朝的史事。 - "凉王光疾甚":这句话表明了凉王(即晋王)司马光的身体非常不好。 - "立太子绍为天王":司马光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绍成为皇帝,也就是天王,也就是晋朝的新国王。 - "自号太上皇帝":司马绍自称自己为太上皇帝,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尊称,表示他的最高地位。 -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弘密遣尚书姜纪谓纂曰:“主上暗弱,未堪多难。兄威恩素著,宜为社稷计,不可徇小节也。”纂于是夜帅壮士数百逾北城,攻广夏门,弘帅东苑之众斧洪范门。左卫将军齐从守融明观,逆问之曰:“谁也?”众曰:“太原公。”从曰:“国有大故,主上新立,太原公行不由道,夜入禁城,将为乱邪?””因抽剑直前斫纂,中额,纂左右禽之。纂曰:“义士也,勿杀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庚子,公元四零零年) 春,正月,壬子朔,燕主盛大赦,自贬号为庶人天王。魏材官将军和跋袭卢溥于辽西,戊午,克之,禽溥及其子焕,送平城,车裂之。燕主盛遣广威将军孟广平救溥,不及,斩魏辽西守宰而还。 注释: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 卷第一百一十一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译文:乙亥,大赦。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东晋实行大赦的历史事件,强调了皇帝的宽容和仁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国家的不稳定因素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凉王刘纂因为大司马李弘功高震主,心生忌惮。李弘也自感不安,于是利用东苑的部队发动叛乱,进攻刘纂。刘纂派遣将领焦辨迎战,但李弘的部队溃败逃走。刘纂随后纵兵大掠,将所有东苑的妇女赏赐给军队,连李弘的妻子和儿女也在劫难逃。刘纂在嘲笑地问群臣:“今天的战斗如何?”侍中房晷回答说:“天降灾祸至凉州,忧患接连而至。先帝刚去世不久,隐王就被废黜;山陵还未竣工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 辛卯年,公元351年,燕国发生了一起谋反事件。当时的燕襄平令段登等密谋发动叛乱,最终被平定。中书令杨颖对凉王纂提出劝谏:“利鹿孤上下用命,国未有衅,不可伐也。”然而,凉王纂不顾他的反对,决定发兵进攻武威王利鹿孤。在夏,四月的战役中,凉国军队在三堆击败了利鹿孤的军队,斩首二千余人。 当初,陇西人李暠文采出众,受到世人的称赞。他曾与郭黁和其同母弟宋繇共同居住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诗句解析 1. 视罴卒:吐谷浑视罴卒,世子树洛干方九岁,弟乌纥堤立。 - 视罴卒:吐谷浑的国王视罴去世。 - 世子树洛干:视罴的儿子树洛干出生,当时只有九岁。 - 弟乌纥堤:视罴的弟弟乌纥堤开始掌权。 2. 妻念氏:妻树洛干之母念氏,生慕璝、慕延。 - 树洛干之母念氏:树洛干的妻子是名将念氏,这对夫妇共同育有两个孩子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夏,六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以琅邪王师何澄为尚书左仆射。澄,准之子也。 秋,七月,壬子,太皇太后李氏崩。 丁卯,大赦。 西秦王乾归使武卫将军慕兀等屯守,秦军樵采路绝,秦王兴潜引兵救之。乾归闻之,使慕兀帅中军二万屯柏杨,镇军将军罗敦帅外军四万屯侯辰谷,乾归自将轻骑数千前候秦兵。会大风昏雾,与中军相失,为追骑所逼,入于外军。旦,与秦战,大败,走归苑川
乾归奔金城翻译 探索历史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 1. 引言 - 背景介绍:后秦时期动荡局势 - 主要人物介绍:乾归及其政治生涯 - 写作动机和目的 2. 乾归的逃亡 - 逃离原因:内部权力斗争与外部压力 - 逃亡过程描述及影响 3. 干归的政治决策 - 面对困境选择:东奔成纪或西保允吾 - 政治策略分析:权衡利弊与未来展望 4. 干归与众豪帅对话 - 对话内容摘要 - 对将领影响分析 5.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它详细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广泛历史事件。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相关诗句的解析: - 诗句翻译: 1.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丁亥,尚书左仆射王雅卒。 2. 九月,癸丑,地震。 3. 凉吕方降于秦,广武民三千馀户奔武威王利鹿孤。 4. 冬,十一月,高雅之与孙恩战于馀姚,雅之败,走山阴,死者什七、八。 - 诗句注释:
```markdown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秦王兴遣晋将刘嵩等二百馀人来归。 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叛,移檄六郡,推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领敦煌太守。暠赦其境内,改元庚子。以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谘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遣从事中郎宋繇东伐凉兴,并击玉门已西诸城,皆下之。 酒泉太守王德亦叛北凉,自称河州刺史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壬辰,燕主盛立燕台,统诸部杂夷。 魏太史屡奏天文乖乱。魏主珪自览占书,多云改王易政,乃下诏风励群下,以帝王继统,皆有天命,不可妄干。又数变易官名,欲以厌塞灾异。仪曹郎董谧献《服饵仙经》,珪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封西山以供薪蒸。药成,令死罪者试服之,多死,不验;而珪犹信之,访求不已。 珪常以燕主垂诸子分据势要,使权柄下移,遂至败亡,深非之。博士公孙表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