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二 · 晋纪三十四

起重光赤奋若,尽玄黓摄提格,凡二年。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公元四零一年)
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安国将军鍮勿仑曰:“吾国自上世以来,被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民心。然建都立邑,难以避患,储畜仓库,启敌人心。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邻国弱则乘之,强则避之,此久长之良策也。且虚名无实,徒足为世之质的,将安用之!”利鹿孤曰:“安国之言是也。”乃更称河西王,以广武公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牧、录尚书事。
二月,丙子,孙恩出浃口,攻句章,不能拔。刘牢之击之,恩复走入海。
秦王兴使乞伏乾归还镇苑川,尽以其故部众配之。
凉王纂嗜酒好猎,太常杨颖谏曰:“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沈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纂逊辞谢之,然犹不悛。番禾太守吕超擅击鲜卑思盘,思盘遣其弟乞珍诉于纂,纂命超及思盘皆入朝。超惧,至姑臧,深自结于殿中监杜尚。纂见超,责之曰:“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超顿首谢。纂本以恐愒超,实无意杀之。因引超、思盘及群臣同宴于内殿。超兄中领军隆数劝纂酒,纂醉,乘步挽车,将超等游禁中。至琨华堂东阁,车不得过,纂亲将窦川、骆腾倚剑于壁,推车过閤。超取剑击纂,纂下车禽超,超刺纂洞胸;川、腾与超格战,超杀之。纂后杨氏命禁兵讨超,杜尚止之,皆舍仗不战。将军魏益多入,取纂首,杨氏曰:“人已死,如土石,无所复知,何忍复残其形骸乎!”益多骂之,遂取纂首以徇,曰:“纂违先帝之命,杀太子而自立,荒淫暴虐。番禾太守超顺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庙。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纂叔父巴西公佗、弟陇西公纬皆在北城。或说纬曰:“超为逆乱,公以介弟之亲,仗大义而讨之。姜纪、焦辨在南城,杨桓、田诚在东苑,皆吾党也,何患不济!”纬严兵欲与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二 · 晋纪三十四”是《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中的一卷,记载了晋朝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的历史。

晋纪三十四记录了安皇帝丁在隆安五年春,即农历正月期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的情况。这段历史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朝臣之间的矛盾,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激烈以及个人野心对国家的影响。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全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为止,涵盖了16个王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官修史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其编纂不仅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历史素养,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卓越成就。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二 · 晋纪三十四》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不仅是了解晋朝历史的宝贵文献,也是学习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重要案例。读者可以通过它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同时对《资治通鉴》作为史学经典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