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三 · 晋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
安皇帝戊元兴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卢循使司马徐道覆寇东阳;二月,辛丑,建武将军刘裕击破之。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为大将军。
丁巳,玄杀冀州刺史孙无终。
玄上表请帅诸军扫平关、洛,既而讽朝廷下诏不许,乃云:“奉诏故止。”玄初欲饬装,先命作轻舸,载服玩、书画。或问其故,玄曰:“兵凶战危,脱有意外,当使轻而易运。”众皆笑之。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南燕主备德故吏赵融自长安来,始得母兄凶问,备德号恸吐血,因而寝疾。
司隶校尉慕容达谋反,遣牙门皇璆帅众攻端门,殿中帅侯赤眉开门应之;中黄门孙进扶备德逾城匿于进舍。段宏等闻宫中有变,勒兵屯四门。备德入宫,诛赤眉等。达出奔魏。
备德优迁徙之民,使之长复不役;民缘此迭相廕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以避课役。尚书韩讠卓请加隐核,备德从之,使讠卓巡行郡县,得廕户五万八千。
泰山贼王始聚众数万,自称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镇讨禽之。临刑,或问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为乱兵所害。”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尔!”始曰:“皇后不知,自古岂有不亡之国!朕则崩矣,终不改号!”
五月,燕王熙作龙腾苑,方十馀里,役徒二万人。筑景云山于苑内,基广五百步,峰高十七丈。
秋,七月,戊子,魏主珪北巡,作离宫于豺山。
平原太守和跋奢豪喜名,珪恶而杀之,使其弟毘等就与诀。跋曰:“A212北土瘠,可迁水南,勉为主计。”且使之背己,曰:“汝何忍视吾之死也!”毘等谕其意,诈称使者,逃入秦。珪怒,灭其家。中垒将军邓渊从弟尚书晖与跋善,或谮诸珪曰:“毘之出亡,晖实送之。”珪疑渊知其谋,赐渊死。
南凉王傉檀及沮渠蒙逊互出兵攻吕隆,隆患之。秦之谋臣言于秦王兴曰:“隆藉先世之资,专制河外,今虽饥窘,尚能自支,若将来丰赡,终不为吾有。凉州险绝,土田饶沃,不如因其危而取之。”兴乃遣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晋纪三十五》是一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号东原,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在《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中,司马光担任主编,历时十九年完成这部巨著。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而且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容概述:《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其中,“卷一百一十三 · 晋纪三十五”记录了西晋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例如,安帝元兴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卢循派司马徐道覆进犯东阳,这是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事件。此外,还有关于建武的一些记载,显示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态和军事活动。

  3. 历史地位:《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国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编年体的单一形式向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发展。这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一次系统整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启迪和警示。司马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晋纪三十五》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西晋时期的史书,它更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著作。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