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旃蒙大荒落,尽著雍涒滩,凡四年。
安皇帝己义熙元年(乙巳,公元四零五年)
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己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桓振挟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荆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许。辛卯,宗之击破振将温楷于柞溪,进屯纪南。振留桓谦、冯该守江陵,引兵与宗之战,大破之。刘毅等击破冯该于豫章口,桓谦弃城走。毅等入江陵,执卞范之等,斩之。桓振还,望见火起,知城已陷,其众皆溃,振逃于涢川。
乙未,诏大处分悉委冠军将军刘毅。
戊戌,大赦,改元,惟桓氏不原;以桓冲忠于王室,特宥其孙胤。以鲁宗之为雍州刺史,毛璩为征西将军、都督益、梁、秦、凉五州诸军事、璩弟瑾为梁、秦二州刺史,瑗为宁州刺史。刘怀肃追斩冯该于石城,桓谦、桓怡、桓蔚、桓谧、何澹之、温楷皆奔秦。怡,弘之弟也。
燕王熙伐高句丽。戊申,攻辽东。城且陷,熙命将士:“毋得先登,俟铲平其城,朕与皇后乘辇而入。”,由是城中得严备,卒不克而还。
秦王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又命罗什翻译西域《经》、《论》三百馀卷,大营塔寺,沙门坐禅者常以千数。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乞伏乾归击吐谷浑大孩,大破之,俘万馀口而还,大孩走死胡园。视罴世子树洛干帅其馀众数千家奔莫何川,自称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树洛干轻徭薄赋,信赏必罚,吐谷浑复兴,沙、漒诸戎皆附之。
西凉公暠自称大将军、大都督、领秦、凉二州牧,大赦,改元建初,遣舍人黄始梁兴间行奉表诣建康。
二月,丁巳,留台备法驾迎帝于江陵,刘毅、刘道规留屯夏口,何无忌奉帝东还。
初,毛璩闻桓振陷江陵,帅众三万顺流东下,将讨之,使其弟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出外水,参军巴西谯纵、侯晖出涪水。蜀人不乐远征,晖至五城水口,与巴西阳昧谋作乱。纵为人和谨,蜀人爱之,晖、昧共逼纵为主,纵不可,走投于水;引出,以兵逼纵登舆,纵又投地,叩头固辞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记录了晋朝的历史事件和变迁。以下是关于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 作品背景与内容:
-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涵盖了中国长达1362年的丰富历史。
- 该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共分为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古代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 《资治通鉴》的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堪称一部“超级案例集”,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字优美,叙述流畅,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文学史上,《资治通鉴》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被后世文人引用或改编,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素材,如《晋书》、《宋书》等正史中就有大量引用《资治通鉴》的内容。
- 文学形式与结构:
- 《资治通鉴》采用编年体的形式,按时间顺序编排,便于读者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这种结构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脉络,对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在文学表现手法上,《资治通鉴》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形式,为世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关推荐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译文:在乙巳年(公元405年),安皇帝在江津设立行宫。 注释:乙巳,是古代纪年的干支之一,代表年份。义熙元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开始。 赏析:这首诗是描述晋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它记录了晋安帝在位期间的许多重大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其中,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这些事件都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诗歌翻译赏析 从原文到译文,领略文学之美 1. 诗作原文简介 - 诗句来源及背景 - 作者介绍及其作品风格 - 诗作原文概述 2. 诗篇翻译过程 - 译员选择与资质 - 翻译原则与方法 - 语言转换与文化传递 3. 译文艺术特点 - 词汇选择与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与情感传递 - 语言风格与韵律美 4. 赏析与批评 - 读者反馈与评价 - 学术界观点与争议 - 个人鉴赏与感悟 5.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译文:初,毛璩闻桓振陷江陵,帅众三万顺流东下,将讨之,使其弟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出外水,参军巴西谯纵、侯晖出涪水。蜀人不乐远征,晖至五城水口,与巴西阳昧谋作乱。纵为人和谨,蜀人爱之,晖、昧共逼纵为主,纵不可,走投于水;引出,以兵逼纵登舆,纵又投地,叩头固辞,晖缚纵于舆。还,袭毛瑾于涪城,杀之,推纵为梁、秦二州刺史。璩至略城,闻变,奔还成都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 乙巳,帝至建康。 [译文]: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春,正月,东晋皇帝刘裕抵达建康 [1][2]。 赏析: 本诗是《资治通鉴》中记录的一段历史事件,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诗中的“资治通鉴”是指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 乙巳,帝至建康。 [译文]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己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 初,南燕主备德仕秦为张掖太守,其兄纳与母公孙氏居于张掖,备德之从秦王坚寇淮南也,留金刀与其母别。备德与燕王垂举兵于山东,张掖太守苻昌收纳及备德诸子,皆诛之,公孙氏以老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狱掾呼延平,备德之故吏也
【诗句】: 1.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译文:这是《资治通鉴》的卷名,记录了公元三百六十六年的晋朝史事。 2. 超恐为秦人所录 译文:慕容超担心自己会被秦国人记住。 3. 乃阳狂行乞 译文:于是假装疯狂,四处乞讨。 4. 惟东平公绍见而异之 译文:只有东平公慕容绍对他另眼相看。 5. 言于秦王兴曰:“慕容超姿干瑰伟,殆非真狂” 译文:向秦王苻兴报告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五月,桂阳太守章武王秀及益州刺史司马轨之谋反,伏诛。秀妻,桓振之妹也,故自疑而反。桓玄余党桓亮、苻宏等拥众寇乱郡县者以十数,刘毅、刘道规、檀祗等分兵讨灭之,荆、汀、江、豫皆平。诏以毅为都督淮南等五郡军事、豫州刺史,何无忌为都督江东五郡军事、会稽内史。 北青州刺史刘该反,引魏为援,清河、阳平二郡太守孙全聚众应之。六月,魏豫州刺史索度真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是晋安皇帝的第三年,公元405年。这一年中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 1. 燕辽西太守邵颜事件: - 原文:“八月,燕辽西太守邵颜有罪,亡命为盗。” - 译文:在八月,燕国辽西郡太守邵颜因为罪过而流亡成为盗贼。 - 注释:燕国位于中国北方,是十六国之一。辽西郡是燕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亡命为盗”意味着邵颜因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成为强盗。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中记载,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当时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击襄阳。 译文: 晋纪三十六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 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己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 赏析: 这段记录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
诗句译文,赏析及注释 从政之术:谨慎使用赏罚 1. 译文 手令戒诸子,以为:从政者当审慎赏罚,勿任爱憎,近忠正,远佞谀,勿使左右窃弄威福。毁誉之来,当研核真伪;听讼折狱,必和颜任理,谨勿逆诈亿必,轻加声色。务要广咨询,勿自专用。吾莅事五年,虽未能息民,然含垢匿瑕,朝为仇雠,夕心膂也,粗无负于事,平心而论,初不容有损益。计其近则不足如远则乃有余也,庶亦无愧于前矣。 2. 译文 手令警告诸位儿子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四》 南燕主超猜虐日甚,政出权幸,盘于游畋,封孚、韩讠斤屡谏不听。超尝临轩问孚曰:“朕可方前世何主?”对曰:“桀。”超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鞠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得如是!宜还谢。”孚曰:“行年七十,惟求死所耳!”不谢超而退。超以其时望,优容之。 (译文:南燕国主慕容超猜忌暴虐一天比一天厉害,政权完全由宠幸者掌握,自己则沉迷于游牧打猎,封孚、韩讠斤多次规劝
这首诗是关于西秦的秃发傉檀对沮渠蒙逊发动进攻,而蒙逊坚守城池的故事。诗中的关键词包括“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秃发傉檀伐沮渠蒙逊”,以及“秦王兴以为忠”。 译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秃发傉檀攻打沮渠蒙逊,蒙逊守城坚守。秃发傉檀到赤泉就撤兵了,献马三千匹、羊三万口给秦国,秦王认为他忠诚,任命他为都督河右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凉州刺史,镇守姑臧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是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一个故事。诗中主要讲述了晋武帝派大臣王尚去凉州,让王尚将凉州的百姓迁移到长安,并对王尚进行了任命。同时,还描绘了王尚在凉州期间的生活和工作。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别贺宗敞送尚还长安,傉檀谓敞曰:“吾得凉州三千馀家,情之所寄,唯卿一人,奈何舍我去乎!”敞曰:“今送旧君,所以忠于殿下也。”傉檀曰:“吾新牧贵州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秋,七月,魏太尉宜都丁公穆崇薨。八月,秃发傉檀以兴城侯文支镇姑臧,自还乐都;虽受秦爵命,然其车服礼仪,皆如王者。甲辰,魏主傉如豺山宫,遂之石漠。九月,度漠北;癸巳,南还长川。 刘裕闻谯纵反,遣龙骧将军毛修之将兵与司马荣期、文处茂、时延祖共讨之。修之至宕渠,荣期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承祖自称巴州刺史,修之退还白帝。秃发傉檀求好于西凉,西凉公暠许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 超遣慕容镇攻青州,慕容昱攻徐州,右仆射济阳五及韩范攻兗州。昱拔莒城,段宏奔魏。封融与群盗袭石塞城,杀镇西大将军馀郁,国中振恐。济阳王凝谋杀韩范,袭广固,范知之,勒兵攻凝,凝奔梁父;范并将其众,攻梁父,克之。法出奔魏,凝出奔秦。慕容镇克青州,钟杀其妻子。地道以出,与高都公始皆奔秦。秦以钟为始平太守,凝为侍中。南燕主超好变更旧制,朝野多不悦;又欲复肉刑
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六:安皇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 春,正月,辛丑朔,燕大赦,改元建始 - 事件概述:在这一年中,安皇帝刘义熙即位,标志着东晋的开始。刘义熙通过大赦来安抚国内,同时改元“建始”,显示其治理国家的决心和希望。 - 政治背景:刘义熙是东晋开国皇帝,他在位初期需要稳定政权、恢复生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大赦和改元。 - 社会影响
``` 燕王熙为后苻氏起承华殿,负土于北门,土与谷同价。 宿军典军杜静载棺诣阙极谏,熙斩之。 ```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晋朝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燕王为了其皇后苻氏建造承华殿,并因反对者杜静的极谏而被斩杀。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现状,同时也反映了燕王的权力欲和残忍无情。 关键词解释: 1. 负土:指搬运土石等建筑材料。 2. 季夏:夏季的一个时期。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5月壬戌日,燕国的尚书郎苻进谋反,被诛。苻进是苻定的子嗣。 魏主拓跋珪向北巡视,抵达濡源。 北魏的常山王拓跋遵因罪行被杀。 起初,拓跋珪消灭了刘卫辰,其子勃勃投奔到秦国,秦国的高平公没弈干将女儿嫁给他。勃勃身材魁梧,仪态出众,个性聪慧,秦王拓跋兴看到他后感到惊异,与他谈论军国大事,对他的宠爱超过了旧有的官员。拓跋兴的弟弟拓跋邕劝谏说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译文: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春季,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发动军队袭击襄阳,桓蔚失败后逃往江陵。已丑,刘毅等人的几支军队到达马头。 赏析:这首诗是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的一篇记录。诗中通过描绘晋安帝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鲁宗之发动军队袭击襄阳,桓蔚失败后逃往江陵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初时,中卫将军冯跋及弟侍御郎素弗皆因被熙之不公正对待而得罪。熙欲加害二人,冯跋兄弟逃亡至山泽间。由于熙赋役繁重,民众不堪其苦,冯跋与素弗及其侄子万泥商议:“我们无路可归,不如借民人之怨,共谋大事,或许可建立功业。”于是三人乘车,使妇人驾,秘密潜入龙城,藏身于北部司马孙护家中。当熙出城送葬之时,冯跋等与左卫将军张兴及其苻进余党起事叛乱。冯跋素与慕容云交好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 熙退入龙腾苑,尚方兵褚头逾城从熙,称营兵同心效顺 译文 :晋安皇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击襄阳,桓蔚走江陵。己丑,刘毅等人的几支军队抵达马头。 赏析 :此句反映了晋朝内部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对抗,显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中领军慕容拔谓中常侍郭仲曰 译文 :中领军慕容拔对中常侍郭仲说:“大事即将成功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 译文:秃发珪檀再次对秦国表示二心,派遣使者邀请乞伏炽磐,但被乞伏炽磐斩断了来使,并把使者送到长安。 关键词解释: - 资治通鉴:一部记录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部分,涉及到了晋朝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诗句: - 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兵击杨承祖,斩之。 修之欲进讨谯纵,益州刺史鲍陋不可。 修之上表言:“人之所以重生,实有生理可保。臣之情也,生涂已竭,所以借命朝露者,庶凭天威诛夷仇逆。今屡有可乘之机,而陋每违期不赴,臣虽效死寇庭,而救援理绝,将何以济!” - 魏主珪如豺山宫。候官告:“司空庾岳服饰鲜丽,行止风采,拟则人君。” 珪收岳,杀之。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蒙逊进攻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降之。 冬,十月,秦河州刺史彭奚念叛,降于秃发傉檀,秦以乞伏炽磐行河州刺史。 南燕主超使左仆射张华、给事中守正元献太乐伎一百二十人于秦,秦王乃还超母妻,厚其资礼而遣之,超亲帅六宫迎于马耳关。 夏王勃勃破鲜卑薛千等三部,降其众以万数,进攻秦三城已北诸戍,斩秦将杨丕、姚石生等。诸将皆曰:“陛下欲经营关中,宜先固根本
翻译如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傉檀害怕外来的侵略者,把三百里以内的居民都迁移到姑臧;国内的人们感到恐慌和愤怒,屠各部的一个名叫七儿的人发动叛乱,一夜之间聚集了数千人。殿中都尉张猛在大庭广众中大声疾呼:“主上在阳武之战中的惨败,是由于依赖人多的缘故。反省自己的过错并改正,有什么损害?而你们却突然跟随小人干不义的事情!殿中的兵现在到达,祸患就在眼前!”大家听到这话,都散去
诗句如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庚申,武陵忠敬王遵薨。 魏主珪如豺山宫,遂至宁川。南燕主超尊其母段氏为皇太后,妻呼延氏为皇后。超祀南郊,有兽如鼠而赤,大如马,来至坛侧。须臾,大风,昼晦,羽仪帷幄皆毁裂。超惧,以问太史令成公绥,对曰:“陛下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敛繁多、事役殷重之所致也。”超乃大赦,黜公孙五楼等。俄而复用之。 北燕王云立妻李氏为皇后,子彭城为太子。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谯纵遣使称藩于秦,又与卢循潜通。纵上表请桓谦于秦,欲与之共击刘裕。秦王兴以问谦,谦曰:“臣之累世,著恩荆、楚,若得因巴、蜀之资,顺流东下,士民必翕然响应。”兴曰:“小水不容巨鱼,若纵之才力自足办事,亦不假君以为鳞翼。宜自求多福。”遂遣之。谦至成都,虚怀引士;纵疑之,置于龙格,使人守之。谦泣谓诸弟曰:“姚主之言神矣!” 秦王兴以秃发傉檀外内多难
兴遗傉檀书的赏析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记载了东晋时期的一则军事策略,其中涉及兴遗傉檀与齐难之间的一次军事行动。通过分析这段文字,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及人物心理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 从政治角度考虑,此篇文献展示了东晋朝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和对外政策的调整。兴遗傉檀在得知齐难正在对勃勃进行讨伐时,选择了观望的态度,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加强防御或直接介入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诗句翻译与赏析 译文: 秋,七月,刘毅派遣卫大将军常山公刘显率领二万骑兵作为各军后继力量,抵达高平。听闻吕纂战败的消息后,他加快了行军速度,前往增援。刘显派善于射箭的孟钦等人五人向凉风门挑战,但未及开弓便被宋益等将领迎击并斩杀。刘显于是将罪责推卸给孟钦等人,并向吕纂派遣使者谢罪,安抚河外地区,随后率军返回。吕纂派遣使者徐宿向前秦表示谢罪。 赏析:
乞伏炽磐以秦政浸衰,且畏秦之攻袭,冬,十月,招结诸部二万馀人筑城于嵻良山而据之。 十一月,秃发傉檀复称凉王,大赦,改元嘉平,置百官。立夫人折掘氏为王后,世子武台为太子,录尚书事。左长史赵晁、右长史郭幸为尚书左、右仆射,昌松侯俱延为太尉。 南燕汝水竭。河冻皆合,而渑水不冰。南燕王超恶之,问于李宣,对曰:“渑水无冰,良由逼带京城,近日月也。”超大悦,赐朝服一具。 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