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屠维作噩,尽上章阄茂,凡二年。
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公元四零九年)
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会群臣,叹太乐不备,议掠晋人以补伎。领军将军韩讠卓曰:“先帝以旧京倾覆,戢翼三齐。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仇敌,可乎!”超曰:“我计已定,不与卿言。”
辛卯,大赦。
庚戌,以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毅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独扬州主簿吴郡张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
秦王兴遣其弟平北将军冲、征虏将军狄伯支等帅骑四万击夏王勃勃。冲至岭北,谋还袭长安,伯支不从而止;因鸩杀伯支以灭口。
秦王兴遣使册拜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承制封拜,悉如王者之仪。
二月,南燕将慕容兴宗、斛谷提、公孙归等帅骑寇宿豫,拔之,大掠而去,简男女二千五百付太乐教之。归,五楼之兄也。是时,五楼为侍中、尚书、领左卫将军,专总朝政,宗亲并居显要,王公内外无不惮之。南燕主超论宿豫之功,封斛谷提等并为郡、县公。桂林王镇谏曰:“此数人者,勤民顿兵,为国结怨,何功而封?”超怒,不答。尚书都令史王俨谄事五楼,比岁屡迁,官至左丞。国人为之语曰:“欲得侯,事五楼。”超又遣公孙归等寇济南,俘男女千馀人而去。自彭城以南,民皆堡聚以自固。诏并州刺史刘道怜镇淮阴以备之。
乞伏炽磐入见秦太原公懿于上邽,彭奚念乘虚伐之。炽磐闻之,怒,不告懿而归,击奚念,破之,遂围枹罕。乞伏乾归从秦王兴如平凉;炽磐克枹罕,遣人告乾归,乾归逃还苑川。
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作乱,秦太子泓遣镇军将军彭白狼帅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馀党。诸将请露布,表言广其首级。泓不许,曰:“主上委吾后事,不能式遏寇逆,当责躬请罪,尚敢矜诞自为功乎!”
秦王兴自平凉如朝那,闻姚冲之谋,赐冲死。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介绍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历史著作。
《资治通鉴》,又称《资治通鉴纲目》,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翻译: 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公元四零九年) 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会群臣,感叹太乐不备,议掠晋人以补伎。领军将军韩讠卓曰:“先帝以旧京倾覆,戢翼三齐。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仇敌,可乎!”超曰:“我计已定,不与卿言。”辛卯,大赦。 庚戌,以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毅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南燕慕容氏兴宗、斛谷提等侵扰宿豫,简男女二千五付太乐教之。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南燕主慕容超在204年二月期间,派遣将领慕容兴宗、斛谷提和公孙归入侵宿豫,并占领此地后大肆抢掠的事迹。这些将领被描述为“勤民顿兵,为国结怨”,意指他们虽然勤于军事征讨,却给国家带来了怨恨。此外,还提到了桂林王慕容镇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是“何功而封”,即质疑为何要给予他们封赏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 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作乱,姚泓遣镇军将军彭白狼帅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馀党。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 秦王兴自平凉如朝那,闻姚冲之谋,赐冲死。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 初,苻氏之败也,王猛之孙镇恶来奔
【注释】 1. 魏主:魏国的国君,即拓跋珪。 2. 恶之:讨厌它。 3. 命左校以冲车攻东、西序:命令左校使用冲车攻击东、西两侧的殿堂。 4. 皆毁之:全都被毁坏了。 5. 服寒食散:服用寒食散,一种中药方剂。 6. 性多躁扰,忿怒无常:性格多变化,容易发怒,情绪不稳定。 7. 灾异数见:多次出现不寻常的事情。 8. 占者多言当有急变生肘腋:占卜的人大多说会有紧急的情况发生在他们的身边。 9.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 第一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 译文:资治通鉴,卷第115,晋纪第37 - 赏析:这是书籍或文献的名称,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来自《资治通鉴》。 - 第二句:“夏王勃勃帅骑二万攻秦,掠取平凉杂胡七千馀户,进屯依力川” - 译文:夏王刘勃勃率领骑兵二万人进攻后秦,抢掠了平凉地区杂居的胡族七千多户
诗句: - 刘裕举起手,指指天,喜形于色。身边的人说:“主公您还没有见到敌人,就先高兴起来,这是为什么?”刘裕回答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译文: 刘裕的军队经过大岘时,燕国军队没有出现。刘裕举起手指向天空,满脸的喜悦表情。身边的人问:“主人您还没有看见敌人,就先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刘裕回答说:“我军已经越过险要的地方,士兵们都有必死的决心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超遣尚书郎张纲乞师于秦,赦桂林王镇,以为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引见,谢之,且问计焉。镇曰:“百姓之心,系于一人。今陛下亲董六师,奔败而还。群臣离心,士民丧气。闻秦人自有内患,恐不暇分兵救人。散卒还者尚有数万,宜悉出金帛以饵之,更决一战。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敌;如其不然,死亦为美,比于闭门待尽,不犹愈乎!”司徒乐浪王惠曰:“不然。晋兵乘胜,气势百倍,我以败军之卒当之,不亦难乎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中的一段内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plaintext 或谓裕曰:“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 有人告诉刘裕说:“张纲有巧思,如果他能让张纲担任攻城武器的制作,广固城一定可以被攻克。” 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 恰巧这时张纲从长安回来,太山太守申宣抓住了他,送到了刘裕那里。 裕升纲于楼车,使周城呼曰
诗句: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义熙五年春正月庚寅朔) 译文:南燕国的国君超在朝会时感叹太乐的不完善,因为乐器不够齐全,打算抢掠晋国人补足。 注释:晋纪三十七,是《资治通鉴》中的一部分,记载了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 赏析: 本诗描述了南燕国国君超对太乐的不完善的遗憾,以及他试图通过掠夺晋国人来弥补这一不足的行为。这不仅揭示了南燕国国君对于音乐艺术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决心
赏析 第一段: 诗句: 冬,十月,段宏自魏奔于裕。 译文: 冬季,十月,段宏从北魏逃到慕容裕那里。 分析: 此段描绘了段宏因不满北魏的待遇而投奔慕容裕的情况。"自魏奔于裕"说明段宏在困境中选择了投靠新的势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个体的生存挑战。 第二段: 诗句: 张纲为裕造攻具,尽诸奇巧。超怒,县纲母于城上,支解之。 译文: 张纲为慕容裕打造攻城武器,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巅峰之作,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1362年历史。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详细地记录了晋朝的历史,其中也包括了南燕国的建立和灭亡。
这首诗的原文是: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初,珪如贺兰部,见献明贺太后之妹美,言于贺太后,请纳之。贺太后曰:“不可。是过美,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夺也。”珪密令人杀其夫而纳之,生清河王绍。绍凶很无赖,好轻游里巷,劫剥行人以为乐。珪怒之,尝倒悬井中,垂死,乃出之。齐王嗣屡诲责之,绍由是与嗣不协。 戊辰,珪谴责贺夫人,囚,将杀之。会日暮,未决。夫人密使告绍曰:“汝何以救我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译文:齐王拓跋嗣闻变,便从外面回来,白天躲藏在山中,夜晚住在王洛儿家。王洛儿的邻人李道潜奉承给拓跋嗣,民间很了解他,很高兴地相告;拓跋绍听说后,逮捕了李道潜,把他杀了。拓跋嗣招募人寻找拓跋绍,想要杀了他。猎郎叔孙俊和宗室疏属拓跋磨浑自己说知道拓跋嗣的所在,拓跋绍派两个帐下人员与他一起前去;叔孙俊、拓跋磨浑得以出来,就逮捕了帐下人员去见拓跋嗣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春季,正月,乙巳朔,太白星犯虚、危星座。南燕灵台令张光劝说南燕主超,超亲手杀了他。柔然侵犯北魏。安皇帝庚义熙六年(庚戌,公元四一零年)。 魏长孙嵩将兵讨伐柔然。魏主嗣以郡县豪右多为民患,悉以优诏征之。民恋土不乐内徙,长吏逼遣之,于是无赖少年逃亡相聚,所在寇盗群起。嗣引八公议之曰:“朕欲为民除蠹,而守宰不能绥抚,使之纷乱。今犯者既众,不可尽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 南燕国贺赖卢和公孙五楼挖地道攻击晋军,但未能抵挡。由于城长时间封闭,城中的男女因脚病而衰弱的人占了大半,出降的接连不断。刘裕乘坐战车登城,尚书悦寿劝说刘裕说:“现在助纣为虐,战士们疲惫不堪,我们只守着这个穷困的城市,绝望于外援,上天时运也可知了。既然天意人事已经如此,难道您不考虑一下变通的策略吗?”刘裕叹息道:“兴废,是命运决定的。我宁愿奋剑而死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 臣光曰: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戎狄横骛,虎噬中原。刘裕始劝王师剪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慰抚疲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 初,徐道覆闻刘裕北伐,劝卢循乘虚袭建康,循不从。道覆自至番禺说循曰:“本住岭外,岂以理极于此,传之子孙邪
初,道覆使人伐船材于南康山,至始兴,贱卖之,居人争市之,船材大积而人不疑,直至此刻,悉数取以装舰,旬日而办。循自始兴寇长沙,道覆寇南康、庐陵、豫章,诸守相皆委任奔走。 安成忠肃公何无忌自寻阳引兵拒卢循。长史邓潜之谏曰:“国家安危,在此一举。闻循兵舰大盛,势居上流,宜决南塘,守二城以待之,彼必不敢舍我远下。蓄力养锐,俟其疲老,然后击之,此万全之策也。今决成败于一战,万一失利,悔将无及!”参军殷阐曰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西秦王乾归攻秦金城郡,拔之。 夏王勃勃遣尚书朝金纂攻平凉。秦王兴救平凉,击金纂,杀之。勃勃又遣兄子左将军罗提攻拔定阳,坑将士四千馀人。秦将曹炽、曹云、王肆佛等各将数千亡内徙,兴处之湟山及陈仓。勃勃寇陇右,破白崖堡,遂趣清水,略阳太守姚寿都弃城走,勃勃徙其民万六千户于大城。兴自安定追之,至寿渠川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晋纪三十七,是《资治通鉴》的一部分,记录了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409年)的春季。在这一年的初春,南燕国的君主超在朝会中感叹国中的太乐演奏不够完备,并考虑掠夺晋人以补充其乐队。领军将军韩𧨳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引用先帝的教训来说明不应因小失大。然而,南燕主超坚持己见,并最终采取了行动。此外,刘裕对刘籓、诸葛长民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循之始入寇也,使徐道覆向寻阳,循自将攻湘中诸郡。荆州刺史刘道规遣军逆战,败于长沙。循进至巴陵,将向江陵。徐道覆闻毅将至,驰使报循曰:“毅兵甚盛,成败之事,系之于此,宜并力摧之。若此克捷,江陵不足忧也。”循即日发巴陵,与道覆合兵而下。五月,戊午,毅与循战于桑落洲,毅兵大败,弃船,以数百人步走,馀众皆为循所虏,所弃辎重山积。 初,循至寻阳,闻裕已还,犹不信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朝廷听说刘毅兵败,人心惶恐畏惧。当时北师大部刚返回,将士们多有伤病,而建康的战士不满数千。刘循已经攻克二镇,士兵达十余万,战船车辆百里不绝,楼船高十二丈,败退的士兵争相称赞其强大。孟昶、诸葛长民想要乘坐皇帝的车驾过江,王檀不同意。起初,何无忌、刘毅南征时,孟昶就预料他们一定会失败,但最终果然如此。此时,他又认为王檀不能抵抗刘循,众人大多相信他的话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 乙丑,卢循至淮口,中外戒严。 - 琅邪王德文都督宫城诸军事,屯中堂皇,刘裕屯石头,诸将各有屯守。 - 裕子义隆始四岁,裕使咨议参军刘粹辅之,镇京口。粹,毅之族弟也。 - 裕见民临水望贼,怪之,以问参军张劭,劭曰:“若节钺未反,民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贼若于新亭直进,其锋不可当,宜且回避,胜负之事未可量也;若回泊西岸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公元403年至959年间的历史。本诗描述了刘裕登石头城望循军的情景,展现了他初见时的反应和后来的转集。诗中的“资治通鉴”是对司马光编撰的这部历史巨著的简称,而“石头城”则是位于今天的江苏南京附近,是当时的军事重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人简介: - 刘裕,字德舆,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即晋安帝时的宰相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赏析 历史长河中的兴衰更迭 1. 前言 - 背景介绍 - 创作动机与目的 2. 内容提要 - 概述事件发展 - 主要人物及关系梳理 3. 文本翻译 - 逐句对照原文与译文 - 文化与历史背景知识补充 4. 译文赏析 - 词汇选择与表达方式分析 - 文风特点及修辞技巧解读 5. 相关注释 - 重要名词解释 - 难解词汇与典故解析 6. 赏析与讨论 - 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乙丑,魏主嗣还平城。 在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公元409年)的春正月庚寅朔日,南燕国主慕容超在朝廷上召集群臣,他感叹国家太乐的不完备,提议掳掠晋人作为补充。此时,领军将军韩卲进言,指出先帝由于旧都的倾覆而退守到三齐,陛下却不计划使天下士民得到休养生息,以等待魏国内部出现分歧矛盾,然后利用机会恢复过去的国家大业。相反却要再去侵扰掠夺南面的邻国以扩大仇敌的范围。对此
诗句: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译文:桓谦与苟林相互呼应,江陵士民多怀异心,道规会将士告之,众人皆服。 注释:桓谦,晋朝时期的将领,因与苟林相互呼应而引起江陵士民的不满。苟林,南蛮校尉,分兵配给他,让他乘胜伐江陵。江陵士民,指居住在江陵的老百姓。去就之计,即离开或留下的想法。东来文武,指桓谦率领的军队和文臣武将。若欲去者,本不相禁,意为如果他们想要离开,我们并不加以阻止。夜开城门,达晓不闭
{"译文":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0年)九月,刘遵在巴陵斩杀苟林。桓石绥乘卢循叛乱之机,起兵洛口(今陕西洋县),自号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也自称梁州刺史,占据西城(今陕西安康市西北)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 译文: - 刘裕大军即将到来,进攻范崇民于南陵。 - 王仲德等人听说刘裕大军将至,进攻范崇民于南陵。 - 刘钟自行侦查敌军动向,天雾,敌军钩得其舸。 - 钟于是率左右攻击敌舰,贼突然关闭舰门以拒之。 - 钟便徐还,与王仲德共攻范崇民,崇民逃走。 赏析: 此诗描述了晋朝时期,刘裕的军队准备攻击南陵的敌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晋纪三十七(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 燕广川公冯万泥、上谷公冯乳陈,自以宗室,有大功,谓当入为公辅。燕王冯跋以二籓任重,久而弗征,二人皆怨。 是岁,乳陈密遣人告万泥曰:“乳陈有至谋,愿与叔父图之。”万泥遂奔白狼,与乳陈俱叛,跋遣汲郡公冯弘与张兴将步骑二万讨之。弘先遣使谕以祸福;万泥欲降,乳陈不可。兴谓弘曰:“贼明日出战,今夜必来惊我营,宜为之备。”弘乃密严人课草十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