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刘裕还建康。
秦广平公弼有宠于秦王兴,为雍州刺史,镇安定。姜纪谄附于弼,劝弼结兴左右以求入朝。兴征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弼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国人恶之。会兴以西北多叛乱,欲命重将镇抚之;陇东太守郭播请使弼出镇,兴不从,以太常索稜为太尉、领陇西内史,使招抚西秦。西秦王乾归遣使送所掠守宰,谢罪请降。兴遣鸿胪拜乾归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太子炽磐为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
兴命群臣搜举贤才。右仆射梁喜曰:“臣累受诏而未得其人,可谓世之乏才。”兴曰:“自古帝王之兴,未尝取相于昔人。待将于将来,随时任才,皆能致治。卿自识拔不明,岂得远诬四海乎!”群臣咸悦。
秦姚详屯杏城,为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苏;勃勃遣平东将军鹿弈干追斩之,尽俘其众。勃勃南攻安定,破尚书杨佛嵩于青石北原,降其众四万五千;进攻东乡,下之,徙三千馀户于贰城。秦镇北参军王买德奔夏,夏王勃勃问以灭秦之策,买德曰:“秦德虽衰,籓镇犹固,愿且蓄力以待之。”勃勃以买德为军师中郎将。秦王兴遣卫大将军常山公显迎姚详,弗及,遂屯杏城。
刘籓帅孟怀玉等诸将追卢循至岭表,二月,壬午,怀玉克始兴,斩徐道覆。
河南王乾归徙鲜卑仆浑部三千馀户于度坚城,以子敕勃为秦兴太守以镇之。
焦朗犹据姑臧,沮渠蒙逊攻拔其城,执朗而宥之;以其弟挐为秦州刺史,镇姑臧。遂伐南凉,围乐都。三旬不克;南凉王傉檀以子安周为质,乃还。
吐谷浑树洛干伐南凉,败南凉太子虎台。
南凉王傉檀欲复伐沮渠蒙逊,邯川护军孟恺谏曰:“蒙逊新并姑臧,凶势方盛,不可攻也。”傉檀不从,五道俱进,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馀户而还。将军屈右曰:“今既获利,宜倍道旋师,早度险伌。蒙逊善用兵,若轻军猝至,大敌外逼,徙户内叛,此危道也。”卫尉伊力延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是北宋时期司马光及其助手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的一些特点:

  1. 编纂背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著作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还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旨在通过历史的教训指导现实,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

  2. 内容涵盖:《资治通鉴》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其中“卷第一百一十六”收录了晋朝的历史事件。它详细记录了包括安帝、恭帝在内的多个重要历史阶段,如义熙年间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以及桓蔚走江陵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势,也为研究晋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3. 历史价值:《资治通鉴》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它不仅是一部详尽的编年史书,还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智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洞察历史的发展趋势,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历史认识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典籍,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和智慧的文学作品。它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学习资源,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