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刘裕还建康。
秦广平公弼有宠于秦王兴,为雍州刺史,镇安定。姜纪谄附于弼,劝弼结兴左右以求入朝。兴征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弼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国人恶之。会兴以西北多叛乱,欲命重将镇抚之;陇东太守郭播请使弼出镇,兴不从,以太常索稜为太尉、领陇西内史,使招抚西秦。西秦王乾归遣使送所掠守宰,谢罪请降。兴遣鸿胪拜乾归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太子炽磐为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
兴命群臣搜举贤才。右仆射梁喜曰:“臣累受诏而未得其人,可谓世之乏才。”兴曰:“自古帝王之兴,未尝取相于昔人。待将于将来,随时任才,皆能致治。卿自识拔不明,岂得远诬四海乎!”群臣咸悦。
秦姚详屯杏城,为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苏;勃勃遣平东将军鹿弈干追斩之,尽俘其众。勃勃南攻安定,破尚书杨佛嵩于青石北原,降其众四万五千;进攻东乡,下之,徙三千馀户于贰城。秦镇北参军王买德奔夏,夏王勃勃问以灭秦之策,买德曰:“秦德虽衰,籓镇犹固,愿且蓄力以待之。”勃勃以买德为军师中郎将。秦王兴遣卫大将军常山公显迎姚详,弗及,遂屯杏城。
刘籓帅孟怀玉等诸将追卢循至岭表,二月,壬午,怀玉克始兴,斩徐道覆。
河南王乾归徙鲜卑仆浑部三千馀户于度坚城,以子敕勃为秦兴太守以镇之。
焦朗犹据姑臧,沮渠蒙逊攻拔其城,执朗而宥之;以其弟挐为秦州刺史,镇姑臧。遂伐南凉,围乐都。三旬不克;南凉王傉檀以子安周为质,乃还。
吐谷浑树洛干伐南凉,败南凉太子虎台。
南凉王傉檀欲复伐沮渠蒙逊,邯川护军孟恺谏曰:“蒙逊新并姑臧,凶势方盛,不可攻也。”傉檀不从,五道俱进,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馀户而还。将军屈右曰:“今既获利,宜倍道旋师,早度险伌。蒙逊善用兵,若轻军猝至,大敌外逼,徙户内叛,此危道也。”卫尉伊力延曰: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是北宋时期司马光及其助手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的一些特点:
编纂背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著作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还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旨在通过历史的教训指导现实,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
内容涵盖:《资治通鉴》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其中“卷第一百一十六”收录了晋朝的历史事件。它详细记录了包括安帝、恭帝在内的多个重要历史阶段,如义熙年间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以及桓蔚走江陵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势,也为研究晋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历史价值:《资治通鉴》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它不仅是一部详尽的编年史书,还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智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洞察历史的发展趋势,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历史认识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典籍,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和智慧的文学作品。它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学习资源,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重光大渊献,结束阏逢摄提格,共四年。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季正月,己未,刘裕返回建康。 秦广平公吕弼受到秦王苻兴的宠爱,担任雍州刺史,镇守安定。姜纪巴结附和吕弼,劝说吕弼拉拢苻兴的左右亲信以求得入朝为官。苻兴征召吕弼担任尚书令、中书监、大将军。吕弼于是竭尽全力结交朝廷官员,招揽名望权势,以此来倾轧东宫;国人对此十分厌恶。恰逢苻兴因为西北地区多叛乱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八 诗句翻译 【原文】秦姚详屯杏城,为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苏;勃勃遣平东将军鹿弈干追斩之,尽俘其众。 译文: 姚详驻守在杏城,被夏王赫连勃勃逼迫,向南逃亡到了大苏。赫连勃勃派遣了平东将军鹿弈干追击并斩杀了他,完全俘虏了他的部众。 注释解析 - 杏城: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是后秦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 - 夏王勃勃:即赫连勃勃,是后秦的君主,他试图扩张势力范围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译文:南凉王秃檀想要再次攻打沮渠蒙逊,邯川护军孟恺劝阻他说:“沮渠蒙逊刚刚统一了姑臧,凶势正盛,我们不能攻打他。”秃檀不听他的劝告,从五路同时进攻,到达番禾、苕藋,掠夺了五千多户而返回。将军屈右说:“现在我们虽然获得了利益,应该加倍地撤回军队,早日渡过险要的河流。沮渠蒙逊善于用兵,如果他率领轻装部队突然来攻,强大的敌兵在外,内里的百姓就会叛离我们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卢循收集士兵,抵达番禺,然后包围了它。孙处坚守了二十多天。沈田子向刘藩报告说:“番禺城虽然地势险要坚固,是贼寇的老巢;现在卢循围困它,可能会有内变。况且孙季高兵少力弱,不能持久,倘若贼寇退守广州,形势就会再次危急。”夏季,四月,沈田子领兵救援番禺,攻击卢循,击败他,杀死了一万多人。卢循逃跑,沈田子和孙处一起追击他,又在危梧、郁林、宁浦打败了卢循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译文:刘裕(即刘毅)在建康(今南京)担任要职,但家中贫困,一次与好友比赛射箭,庾悦(当时任司徒右长史)夺去了他的场地。刘裕因此心怀不满,后来成为江州刺史。他请求兼管江州,并建议撤除庾悦的都督职位,任命自己为江州都督,以治理百姓为职责。同时,他也请求允许自己在寻阳(今江西九江市附近)拥有三千士兵来辅助郡的戍防。这些举措显示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策略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西晋武帝到东晋简文帝期间的历史事件。本卷共涉及四件历史事件,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多方面内容。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 1. 勤于政事:描述了君主致力于治理国家政务的情景。 2. 劝课农桑:指鼓励发展农业和纺织等手工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3. 省徭役:减少不必要的劳役,减轻民众负担。 4. 薄赋敛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是岁,并州刺史刘道怜为北徐州刺史,移镇彭城。 安皇帝辛义熙八年(壬子,公元四一二年) 春,正月,河南王乾归复讨彭利发,至奴葵谷,利发弃众南走,乾归遣振威将军乞伏公府追至清水,斩之,收羌户一万三千,以乞伏审虔为河州刺史镇枹罕而还。 二月,丙子,以吴兴太守孔靖为尚书右仆射。河南王乾归徙都谭郊,命平昌公炽磐镇苑川。乾归击吐谷浑阿若干于赤水,降之。 夏,四月
这首诗是关于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诗中描述了东晋的大将谢安,他的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性格以及他在东晋政权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 注释:这是一部记录古代历史的书。 2. 毅性刚愎 - 注释:毅(即谢安)性格刚烈、固执己见。 3. 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 - 注释
诗句及翻译: 乞伏炽磐攻南凉三河太守吴阴于白土,克之,以乞伏出累代之。 六月,乞伏公府弑河南王乾归,并杀其诸子十余人,走保大夏。平昌公炽磐遣其弟广武将军智达、扬武将军木弈干帅骑三千讨之;以其弟昙达为镇京将军,镇谭郊,骁骑将军娄机镇苑川。 译文: 乞伏炽磐攻打南凉的三河太守吴阴,在白土取得了胜利,以此作为乞伏氏继续统治的象征。然而,不久之后,乞伏公府便杀害了南凉的国王乾归,并杀死了他的许多儿子
诗句: ``` 八月,乞伏炽磐自称大将军、河南王,大赦,改元永康;葬乾归于枹罕,谥曰武元王,庙号高祖。皇后王氏崩。 庚戌,魏主嗣还平城。 九月,河南王炽磐以尚书令武始翟勍为相国,侍中、太子詹事赵景为御史大夫;罢尚书令、仆、尚书六卿、侍中等官。 癸酉,葬僖皇后于休平陵。 刘毅至江陵,多变易守宰,辄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万馀人以自随。会毅疾笃,郗僧施等恐毅死,其党危,乃劝毅请从弟兗州刺史籓以自副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之一,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以下是根据提供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的内容: 1. 原文解读:“壬午,裕帅诸军发建康,参军王镇恶请给百舸为前驱。” 这句反映了刘裕集结军队并开始进攻的过程。王镇恶请求提供百艘船只作为他的先锋队。 2. 译文对照:《资治通鉴》的译文将原句翻译为“壬午日,刘裕带领各路军队从建康出发
这首诗的译文是: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初,毅季父镇之闲居京口,不应辟召,常谓毅及藩曰:“汝辈才器,足以得志,但恐不久耳。我不就尔求财位,亦不同尔受罪累。”每见毅、籓导从到门。辄诟之,毅甚敬畏,未至宅数百步,悉屏仪卫,与白衣数人俱进。及毅死,太尉裕奏征镇之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固辞不至。 仇池公杨盛叛秦,侵扰祁山。秦王兴遣建威将军赵琨为前锋,立节将军姚伯寿继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兴以杨佛嵩为雍州刺史,帅岭北见兵以击夏 兴任命杨佛嵩为雍州刺史,并率领岭北的兵力去对抗夏国。行至数日,兴对群臣说:“佛嵩每次面对敌军时,勇气无法自制。我常常节制他的兵力不超过五千人。现在所带领的兵众已经很多,一旦遇到敌人必定会失败。行动已远,再追赶就来不及了,这该怎么办呢?”佛嵩与夏王勃勃交战,果然战败,被勃勃擒获,英勇不屈而绝命。 秦立昭仪齐氏为后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 长民弟辅国大将军黎民说长民曰:“刘氏之亡,亦诸葛氏之惧也,宜因裕未还而图之。” - 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邪! - 下官自义熙以来,忝三州、七郡,常惧福过灾生,思避盈居损。富贵之旨,非所敢当。 - 且使以书呈裕,裕曰:“阿寿故为不负我也。” - 刘穆之忧长民为变,屏人问太尉行参军东海何承天曰:“公今行济否?”承天曰:“荆州不忧不时判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译文: 沮渠蒙逊即河西王位,大赦,改元玄始,设置官员如同凉王慕容德的三河王一样。 太尉司马裕打算征伐蜀地,选择元帅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因为西阳太守朱龄石既有武干,又熟悉吏职,所以想要用他为帅。但众人都认为朱龄石资历尚浅,难以担当重任,但司马裕不同意。十二月,任命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领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人去攻打蜀地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中,毛修之固请行,但因担心其至蜀后可能多所诛杀,引起当地土人的反感或不满,因此不被允许。毛修之的请求被拒绝,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策略。在毛修之的请求中,他希望前往蜀地执行任务,以维护国家的稳定。然而,由于他对可能引起的政治后果的担忧,他的请求最终未能实现。 文中还涉及到了对荆州十郡的设置以及加封太尉裕为太傅、扬州牧的事件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安皇帝义熙七年(辛亥,公元411年) 春季,正月己未,刘裕返回建康。 译文: 太尉刘裕上表称:“大司马刘温认为'百姓没有固定的根基,伤害治理的情况很深',《庚戌》年对士族进行土地断分以统一他们的产业。因此,国家的财富和国力都由此而增长。但从此至今,逐渐衰败松弛;请求继续实行前制。”于是按照地域将土地断分,只有徐、兖、青三个州位于晋陵的百姓,不在此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诗句: - 勃勃自谓其祖从母姓为刘,非礼也。 译文: 拓跋氏自称为他们的祖先的堂母姓为刘,这不合礼节。古代的姓氏没有固定,因此他改为了赫连氏。他称帝王的徽号如天之子,是因为他的姓氏与天相连。那些不属于正统的人,都用铁伐来命名,意味着他们像铁一样刚硬锋利,能够打败人。 注释: - 拓跋氏自认为他们的祖先的堂母姓为刘,这与古代的习惯不符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蒙逊寝于新台,阉人王怀祖击蒙逊,伤足,其妻孟氏禽斩之。蒙逊母车氏卒。 五月,乙亥,魏主嗣如云中旧宫。丙子,大赦。西河胡张外等聚众为盗;乙卯,嗣遣会稽公长乐刘絜等屯西河招讨之。六月,嗣如五原。 译文: 蒙逊在新建的宫殿内去世,宦官王怀祖攻击蒙逊,导致他的脚受伤。其妻子孟氏将其斩首。蒙逊的母亲车氏去世。 五月,乙亥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诸将以水北城地险兵多,欲先攻其南城。龄石曰:“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尽锐以拔北城,则南城不麾自散矣。”秋,七月,龄石帅诸军急攻北城,克之,斩侯晖、谯诜;引兵回趣南城,南城自溃。龄石舍船步进。焦纵大将谯抚之屯牛脾,谯小苟塞打鼻。臧熹击抚之,斩之;小苟闻之,亦溃。于是纵诸营屯望风相次奔溃。 八月,龄石入成都,诛纵同祖之亲,馀皆按堵,使复其业。纵出成都。先辞墓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魏奚斤等破越勤于跋那山西,徙二万馀家于大宁。 河西胡曹龙等拥部众二万人来入蒲子,张外降之,推龙为大单于。 丙戌,魏主嗣如定襄大洛城。 河南王炽磐击吐谷浑支旁于长柳川,虏旁及其民五千馀户而还。 八月,癸卯,魏主嗣还平城。 曹龙请降魏,执送张外,斩之。 丁丑,魏主嗣如豺山宫。癸未,还。九月,再命太尉裕为太傅、扬州牧;固辞。 河南王炽磐击吐谷浑别统掘逵于渴浑川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辛酉,魏大赦,改元神瑞。 【注释】:辛酉日,魏国进行大赦,并更换年号为“神瑞”。 【译文】:辛酉日,北魏进行大赦,更改了年号为“神瑞”。 【赏析】:此句反映了北魏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安抚民心而进行的大规模政策调整。通过这次大赦,可以有效地减少人民的不满情绪,稳定社会局势,为新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同时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详细记载了从西晋安帝辛义熙七年春至秋的史事。在这部历史典籍中,记录了许多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的重大事件,其中涉及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事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该文献逐句的释义: 1. 夏,五月,辛酉,魏主嗣还平城:夏季,五月初九,北魏国主拓跋嗣返回平城。 2. 秦后将军敛成讨叛羌,为羌所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兴病得厉害,弼暗中聚集几千人,图谋发动叛乱。姚裕派人将弼的叛逆行为报告给在藩镇的几个哥哥,于是姚懿在蒲孤集结军队,镇东将军、豫州牧姚洸在洛阳集结军队,平西将军谌在雍州集结军队,都打算去长安讨伐叛乱的弼。恰巧兴病好了,见到群臣,征虏将军刘羌哭着告诉了兴。梁喜、尹昭请求杀掉弼,并且说:“如果陛下不忍心杀弼,也应该剥夺他的权力。”兴没有办法
【注释】 1.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等人编纂。 2. 卷一百一十六:指的是资治通鉴的某一卷的第16篇。 3. 晋纪三十八: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晋朝的历史部分。 4. 唾契汗、乙弗等部:指吐谷浑汗国的部落,即吐谷浑的部族。 5. 南凉王傉檀:指后秦时期的南凉国国王李虎的儿子李勃勃,他在位期间建立了南凉王朝。 6. 邯川护军孟恺:指的是孟恺,他在南凉担任邯川护军的职位。 7.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八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公元411年)春,正月己未,刘裕还建康。 诗句:城溃炽磐入乐都,遣平远将军捷虔率骑五千追傉檀。以镇南将军廉屯为都督河右诸军事、凉州刺史,镇乐都;秃发赴单为西平太守,镇西平;以赵恢为广武太守,镇广武;曜武将军王基为晋兴太守,镇浩亹;徙虎台及其文武百姓万馀户于枹罕。赴单,乌孤之子也。河间人褚匡言于燕王跋曰:“陛下龙飞辽、碣,旧邦族党,倾首朝阳,以日为岁
诗句,译文为柔然可汗斛津将嫁女于燕,斛律兄子步鹿真对斛律说:“幼女远嫁忧思,请以大臣树黎等女为媵。”斛律不许。步鹿真出,谓树黎等曰:“斛律欲以汝女为媵,远适他国。”树黎恐,与步鹿真谋使勇士夜伏于斛律穹庐之后,伺其出而执之,与女皆送于燕,立步鹿真为可汗而相之。 赏析: 这首五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示了柔然汗国的内部矛盾以及可汗与臣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译文: 六月,泰山太守刘研等率领流民七千多户,河西胡族酋长刘遮等人率部落一万多人投降北魏。 戊申日,北魏国主拓跋嗣前往豺山宫;丁亥日,返回平城。 乐都的溃败后,南凉安西将军樊尼从西平逃奔向南凉王秃发檀报告情况,秃发檀对部下说:“现在连妻子儿女都被沮渠蒙逊俘虏走了,退路都没有了,你们能和我一同去投奔沮渠蒙逊吗?用我们的家财去换取他的女儿来救出我的妻子和孩子。”于是率领军队向西进发。他的部下纷纷逃亡
这首诗的译文大致如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六 · 晋纪三十八 傉檀的所有城邑都向炽磐投降,惟独尉贤政驻守浩宜,坚不可摧。炽磐派人对他说:“乐都已沦陷,你的妻子儿女都在我们手里,你一个人坚守一座城池,打算做什么呢?”尉贤政回答道:“蒙受凉王的厚恩,为国藩屏。虽然知道乐都已陷落,妻子儿女也成了俘虏;如果先归顺获得奖赏,后顺从接受诛杀,但是不知道主上的存亡,不敢归降;妻子儿女是小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 八月,戊子,魏主嗣派遣马邑侯陋孙出使至秦。辛丑,派遣谒者于什门出使至燕,悦力延也出使至柔然。于什门抵达和龙,不肯入见,声称:“大魏皇帝有诏令,须冯王出来接受,然后我们才敢入城。”燕王跋派人牵拉逼迫让他进城,于什门见到跋不拜。跋派人按其项颈,于什门说:“冯王拜受诏令,我自以宾主致敬,为何受到逼压呢!”跋愤怒,留下于什门不遣送他,于什门多次侮辱他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重要史书,收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到唐德宗建中四年止的1302年间的历史。其中,十一月壬午日记载了魏主嗣派遣使者巡视各州,检查守宰的资财情况,发现非自己家所带之财物者,均被视为赃物。西秦王炽磐迎娶秃发氏为后,柔然可汗大檀入侵北魏,魏主嗣北击之,但遇大雪士兵冻死及堕指者达十二三。燕辽西安素弗去世,燕王跋比安葬七陵。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