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炉兀兀坐成睡,梦到家山人不知。
半夜酒醒还是客,一庭黄叶雨来时。
旅夜
介绍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展现了他对政治失意和社会动荡的反思和批判。
《旅夜书怀》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首联以“江夜”为引,描绘了孤舟在月夜中的静谧与寂寥,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氛围。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因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遭遇的变迁,被迫离开繁华的长安,开始了长时间的流亡生活。
相关推荐
【注释】 旅夜:羁旅之夜。拥炉兀兀:指围坐在火炉旁边,昏昏欲睡的样子。兀兀:形容人精神不振,昏沉欲睡的样子。成睡:睡着了。梦到家山:梦中回到家乡。人不知:家乡的人不知道。 客:旅居他乡的人。 一庭:庭院。黄叶:泛指落花落叶。雨来时:即“雨来”,指秋雨来临的时候。 【赏析】 《旅夜》这首诗写诗人在异乡的羁旅之夜,思念家山之情。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逆旅频看镜,秋来白发生。 - 逆旅:旅店。逆旅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意为旅途中住宿的客栈或旅馆。 - 频看镜:频繁地观看镜子。 - 秋来:指秋天到来。 - 白发:年老时头发变白。 - 生:指人的头发由黑变白。 - 赏析:诗人通过反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衰老的快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凉。 2. 孤云渺何许,游子独关情。 - 孤云:指独自飘荡的云朵
旅夜 秋宵不成寐,缺月向人斜。 更漏传三鼓,寒灯落一花。 穷愁长伴客,幽梦只还家。 烽火何时息,吾生未有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旅夜中,无法入眠是因为天已破晓,残月斜挂在天空,冷清的月光洒在孤舟之上。随着更深人静,时钟敲响了第三声,而一盏孤灯也即将熄灭。在这寒冷的环境中,我深感孤独,只能梦想着回到温暖的家中。然而,战火未熄,国家动荡不安,我的一生似乎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 -
注释 1. 旅夜:旅途之夜,表达了诗人在外地过夜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2. 自惭身世拙:感到自己生来平凡,没有什么成就,内心感到惭愧。 3. 客里更关情:因为在外做客(指游子),而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4. 月树回凉影:夜晚月光下,树影摇曳,带来凉意。 5. 秋声叠夜砧:秋季的虫鸣声与夜晚捣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6. 道能忘畏垒:通过修行或学习,可以忘记恐惧和忧虑。 7.
旅夜 百卉巳萧索,哀蛩胡未休。 寒天清渭树,落月故乡楼。 古人犹涕泪,吾意岂公侯。 雍雍南去雁,漂泊向何州。 注释解析: 1. 百卉巳萧索:百花已经凋零,形容季节已经进入深秋或冬天,万物开始凋落。 2. 哀蛩胡未休:悲鸣的蟋蟀声未停歇,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凄凉。 3. 寒天清渭树:在寒冷的天气下,清冷的渭水之滨的树木显得格外清晰。 4. 落月故乡楼:月亮从故乡的楼阁上缓缓落下
诗意解析与注释: 1. 深夜候明发,重云未肯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期待天明的到来,但厚重的云层却不肯散开。 2. 幽襟仍宛转,孤咏且徘徊。——心情深沉,思绪纷乱,独自吟咏着,感到彷徨不安。 3. 风急鸦声散,灯寒雁影来。——随着风的加快,乌鸦的叫声逐渐消失,而灯光下的寒影又显现出来,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4. 翻思金阙路,雪里赐貂回。——回想起那通往皇宫的路,在雪地中被皇帝赏赐貂皮披风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旅夜书怀》中的前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谁怜漂泊客,江上忆归时。 - "谁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流浪在外、无依无靠的状态感到悲哀和无奈。 - "漂泊客":指的是四处流浪的游子。 - "江上":指代长江之上,即诗人流落之地。 - "忆归时":回忆起家乡的日子。 2. 生事杯中过,愁容镜里知。 - "生事":生活中的琐事或事情。 - "杯中"
【译文】 旅夜,霜清月白酒未醒,鸣咽悲笳调凤城。 纱静老梅横瘦影,庭空疏竹送寒声。 羁愁多病头应白,王事关心梦不清。 辗转残更眠未得,宦情争似故乡情。 【注释】 旅夜:客居他乡的夜晚。 霜清月白酒初醒,呜咽悲笳调凤城。 月清霜冷,酒才醒来,悲笳声调哀怨如凤凰城(古地名)。呜咽:悲伤地哭叫,声音低沉而长。凤城:指京都长安。 纱静老梅横瘦影,庭空疏竹送寒声。 纱静:纱帘微动,暗示人已入睡。老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信息提示,然后依据题目要求,从“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的角度进行思考作答。 【答案】 译文: 月光如水,洒进窗里;游子忽然想起自己的家乡,披衣起身徘徊在回廊上。夜深了,乌鸦啼叫不已。想飞却没有翅膀,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昨夜起观星,月在杨板上。 译文:昨天晚上起来观赏星星,月亮就挂在杨柳树上。 注释:观星:观赏天空中的星辰。杨板:一种古代的计时方法,用一根长竹竿立在地上,当竹竿的影子与地面重合时,就是中午或晚上的时间。 今宵不见月,星影空摇漾。 译文:今天晚上看不到月亮了,星星在空中晃动。 注释:今宵:今天晚上。摇漾:晃动。 羽虫飞拂户,灯吐孤火壮。 译文:小鸟在窗户上飞翔,灯里冒出了孤独的火焰。 注释
【诗句释义】 旅夜:旅途中的夜晚。 客愁常突兀:客人的忧愁总是突然而来。 今夜灯花生:今晚的灯光下,似乎有喜事发生。 虽知无喜报,愁亦暂时平:虽然知道没有什么好消息,但忧愁也暂时平息了。 解襟成独寝,留灯待天明:解开衣襟独自睡觉,留下灯光等待天亮。 喜固不可求,客心恒畏愁:喜悦固然无法追求,但是客人的心情却常常害怕忧愁。 【译文】 旅途中夜晚来临,客人的忧愁总是突然而来。 今晚的灯光下
《旅夜》 六街马憧憧,钟响声暂歇。 两星光灼烁,中有如眉月。 既见月如眉,还看月如镜。 月光自有恒,人心长不定。 注释: 1. 六街马憧憧:指的是京城繁华的街道上,马匹络绎不绝,人来人往。 2. 钟响声暂歇:表示时间流逝,钟声暂时停止。 3. 光灼烁:形容星星的光芒明亮闪烁。 4. 如眉月:月亮的形状像眉毛一样弯弯的,形象生动。 5. 既见月如眉,还看月如镜:意思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选项要求分析赏析。注意“旅夜”是题目,所以开头两句写景为主;后面八句为抒情为主,要抓住重点句子分析,如“天光霁生白”,写天晴时,天光和水汽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明亮;“堪断砌虫切”,写蟋蟀在断砖上鸣叫,声音凄切动人;“风高南雁翔”,写南飞的大雁,声势浩大,振翅翱翔;最后一句“浮生易衰谢
这首诗的意境是:在一个旅夜,诗人独处一间房内,四周静寂。他点燃一支沉香木制的蜡烛,烛光摇曳,映照出房间中的一切都显得幽暗。然而,在这样寂静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孤独和凄凉。 “沉水烟消腻烛黄”,这里的“沉水”是指沉香木制成的香烟。沉香木燃烧后,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可以驱散周围的浊气,净化空气。因此,当诗人点燃了这支沉香木制的香烟时,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之中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行夜宿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旅夜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首句“茅店寒威冽”,描绘了旅夜中茅店的环境,寒冷而寂静。茅店,是指农村路边或田野中的小店,通常用于休息或过夜。寒威冽,表示天气寒冷,气氛冷清。这句诗通过描述环境,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而寒冷的氛围。 次句“愁因不寐添”,表达了诗人因为旅途疲惫而失眠,感到愁闷的心情
诗句解释: 1. 旅夜:夜晚的旅途。 2. 旅馆羁身苦寂寥:在旅馆中,因羁旅他乡,身体感到孤独和寂寞。 3. 西风庭树响萧萧:西风吹动庭院中的树木,发出萧瑟的声音。 4. 秋钲廿五寒声碎:秋天的晚上,二十五点时分,寒声碎裂,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5. 何处高楼起洞箫:在何处的高楼里传来了洞箫的声音? 译文: 旅人在旅馆里羁留身心感到孤独与寂寞,西风吹动庭院中的树木,发出萧瑟的声音。在秋天的晚上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 - 霜砧:通常指的是用木材制成的捣衣工具,常在寒冷的夜晚用于敲打以帮助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 风笛:一种长笛,常用来演奏音乐,尤其在户外活动中如节日或庆典中。 - 异乡声:表达了诗人身处外地,听到的是异地的声音,即他国的音乐。 第2句:“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 - 江月:特指长江上月光映照的景象。 - 正当户
旅夜 江上月光正照人,烟沙近腊天。 不知今夜梦,可到故林边? 敝罶三星在,扁舟百丈牵。 浮生厌漂荡,四十转茫然。 注释: 1. 敝罶:破旧的鱼网。 2. 三星:指北斗七星(即“斗”字)。 3. 扁舟:单底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行旅的诗,通过描绘月夜、烟沙、渔网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江月当人起”,以月光为引子,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接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晚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老屋一镫昏,荒山尚有村。 - “老屋”指的是一间古老的屋子,“一镫昏”形容灯火微弱,天色已晚。“荒山尚有村”表达了虽然周围环境荒凉,但仍有村落的存在。 2. 风寒狸上壁,月黑虎蹲门。 - “狸”在这里可能是指狐狸,因为狐狸善于攀爬,所以用“狸”来形容其动作。“月黑”说明是月光照不到的夜晚。“虎蹲门”形象地描述了虎在夜间潜伏的样子。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旅夜” - 注释:描述了夜晚的旅行或旅途中的夜晚。 - 译文:在夜晚的旅程中。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环境,为下文营造了静寂而紧张的氛围。 第二句:“惊风飘海鸟” - 注释:海上的鸟被风吹得四散飞散。 - 译文:夜晚中,海鸟被突如其来的风暴吓得四处飞散。 - 赏析:这句话通过动态描写展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预测性,为接下来的描述增加了紧迫感。 第三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逐句翻译并理解诗意;最后对每句诗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四句写诗人因战乱而流落他乡,生活艰苦,疾病缠身,心情郁闷。后四句写自己思念故乡,但故乡已非旧日之故乡。
旅夜 玉露凉风急,萧然动客情。 回廊留夜月,落叶飒寒更。 梦短乡心远,庭空活火明。 那堪歌《九辩》,万里一孤檠。 注释: 1. 玉露凉风急:形容夜晚的天气寒冷,露水冰凉,风也特别急。 2. 萧然动客情:形容诗人因为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而感到心情忧郁、凄凉。 3. 回廊留夜月:回廊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走廊,夜晚的月光照射在回廊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感觉。 4. 落叶飒寒更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孤馆残灯尽 -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寒冷,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寂寞的画面。 2. 矬窗落月斜 - “矬”字在此可能为笔误,应为“破”,表示窗户破碎,月亮斜照进来,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3. 河声犹在枕 - 虽然夜深人静,但河水的潺潺声仍在耳边回响,让人难以入眠。 4. 客梦已还家 - 诗人在梦中回到了家中,这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 5. 身世悲蓬转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全诗内容的把握,以及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全诗内容的把握,以及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试题将诗歌与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手法及其作用放在一边,只关注诗句本身,这无疑加大了难度。但只要仔细阅读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旅夜”是五言古诗的形式,要求分析这首诗的意境、风格、情感等,然后进行赏析即可。本诗前两句写诗人客居他乡,环境凄凉,听到雨声、风吹声更加感到凄清。第三四句写诗人在孤独中消磨永夜,借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悲愁。最后两句写在深夜时分,饥饿老鼠四处窜动,寒夜里鸡儿啼叫不停,诗人在静寂中体会到了人生百态,领悟到人世的虚幻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