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南朝寺,思公第一传。
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
贝叶收经夹,昙花散法筵。
山神应夜夜,来礼佛灯前。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介绍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般若寺的宏伟壮丽和佛教文化的繁荣兴盛,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诗的原文如下:
衡山福严寺二十四题
唐·白居易
香炉峰下梵王宫,
金刹楼高百丈中。
花落花开春不管,
潮生潮落日长空。
禅和静听松风寒,
菩萨闲眠石月红。
一片画图收不起,
主人将谓太虚空。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般若寺的壮观景象和佛教文化的魅力,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述了福严寺的景象和气氛。 首联“般若南朝寺,思公第一传”: - “般若”在佛教中是指智慧的体现,这里指福严寺。 - “南朝”可能指的是福严寺的历史背景,也可能只是形容其地理位置。 - “思公第一传”中的“思公”可能是对某个人或某位高僧的尊称,表示其在佛学领域的地位很高。 次联“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 - “方丈地”通常指的是寺院中供奉佛像的地方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题为《初地灵峰下,重来为讲经。神应合掌受,石亦点头听。云鹤随飞盖,湖龙入净瓶。至今花雨处,长照一镫青》。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初地灵峰下,重来为讲经。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初地"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场所,而"灵峰"则形容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作者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是为了讲经,说明他对此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2. 神应合掌受
这首诗描绘了般若寺的壮丽景象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思考。 诗句释义: 1. 塔寺前朝旧,山林宿业空。 - 塔寺前朝旧:指的是般若寺历经朝代更迭,依旧屹立在山门前。 - 山林宿业空:表示般若寺如同深山中的古树,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仍然保持着它的神秘和庄严。 2. 法身无幻坏,藏骨自神通。 - 法身无幻坏:表示般若寺的佛像没有形体上的改变,依然保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状态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神僧涅槃处,那有去来今。 尚记三生石,难磨万古心。 地埋禅刹在,山掩岳祠深。 长日闻钟梵,萧萧枫桂林。 注释: 1. 神僧涅槃处,那有去来今。 ——这里指的是神僧的涅槃之地,已经没有了过去和未来的来往。 2. 尚记三生石,难磨万古心。—— 仍然记得有三生石(佛教传说中记录前世因缘的地方),难以磨灭的是万古不变的心灵。 3. 地埋禅刹在,山掩岳祠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一柱标南纪,神功自断鳌。 - 注释: “一柱”指的是衡山的主峰之一——祝融峰。“标南纪”意味着它高耸入云,是南岳的象征。“神功自断鳌”形容其壮丽非凡的自然景观,仿佛具有神奇力量,将大鳌(古代传说中的巨大海兽)一分为二。 - 赏析: 这句诗赞颂了衡山的雄伟与神秘,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山峰的壮观。 2. 寒过岣嵝远,势敌祝融高。 - 注释:
注释: 1. 神僧手中钵,掷向最高峰。 - 神僧:指的是一位神秘的和尚。 - 手中钵:指的是和尚随身携带的食钵。 - 掷向最高峰:指的是将手中的钵投向最高的山峰。 2. 径度虚空上,难寻变化踪。 - 径度:意为直接穿越,径度指从一个地方直接到另一个地方。 - 虚空上: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难寻变化踪:表示在这样高耸的山峰上,很难找到任何明显的变化或痕迹。 3.
【注释】 衡山:指中国湖南省的南岳衡山。福严寺:在衡山,为佛教寺庙。梓上人:指作者的朋友。般若寺:在衡山的另一处名胜之地,也是佛教寺庙。燕坐:指安静地坐着。百念息:一切杂念都消失了。湛然方寸间:心静如水。相无分彼我:佛家认为一切众生本来平等,没有分别。空已判真顽:禅宗认为一切法本无所谓真假,是因缘和条件决定的。魑魅:古代传说中的鬼怪。刍尼:指僧人。众人笑痴衲:人们讥笑作者穿着破衣而入佛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如下: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曹溪一祖后,衡岳世多贤。 分得灯相续,提将印密传。 法音风万籁,禅性月中天。 珍重磨砖喻,微机要自诠。 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1.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这是一首诗,题目可能是作者在福严寺(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所题写的。"二十三题"可能指的是这首诗总共有23个句子或章节。 2. 曹溪一祖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题梓上人》,描绘了衡山福严寺的景象和氛围。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尘世苦热恼,山林长夏幽。 译文: 尘世中炎热难耐,山林中却清凉宜人。 注释: 尘世(人间) - 指世俗生活,充满烦扰;苦热 - 形容尘世中的炎热;恼 - 烦恼;山林 - 自然风光,远离尘嚣;长夏 - 夏季较长。 2. 岳神来护法,尊者坐经秋。 译文: 岳神降临保佑,尊者静坐等待秋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诗句的解析: 1. “一沼天成后”:描述的是福严寺内一个天然形成的池塘,这个池塘仿佛是上天精心布置的,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2. “双泉神应来”:这里的“双泉”指的是寺庙中的两个泉水,它们仿佛是神灵降临的象征,给这个地方增添了神秘和灵气。 3. “云根锡卓破,地胍虎跑开”:这句话描绘了寺庙中云根石和地脉石上的景象。云根石上的痕迹被锡杖打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赏析以及关键词注释: 1. 诗句翻译与注解: - 何许新亭好,轩窗窈窕深。:何许新亭好,何许?何处?新亭,指衡山福严寺中的般若寺,位于何处?新亭,即新亭好。轩窗窈窕深,轩窗,即窗户;窈窕,深邃。 - 天开云四面,地据岳中心。:天开云四面,天空开阔,云雾缭绕四野。地据岳中心,地据,占据;中心,指山顶。 - 雨绿蘼芜道,风香薝卜林。:雨绿蘼芜道,雨中绿草萋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依次为: 1. 两公俱古佛,遗迹在新亭。 2. 塔寺疑神造,山川本地灵。 3. 峰秋阳雁断,潭暮雨龙腥。 4. 老宿忘言久,闲抛案上经。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两公俱古佛” - 此句意指两位高僧皆如古老佛祖般存在,表明这两位僧人在佛教修行中已达到极高的境界。 2. “遗迹在新亭” - 新亭通常指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给梓上人赋般若寺细路摸索着藤萝,登上高亭在翠微之中。 树阴遮蔽草坐,山气湿润衣襟。 落日时孤钟震动,遥天一锡飞逝。 悠然片云下,知是应真归。 译文: 在衡山福严寺的二十三题中,我给梓上人赋诗赞美般若寺。 小路曲折地攀爬,到达了高亭之上,俯瞰翠微之间。 树木的阴凉覆盖了草地,山间的雾气湿透了衣襟。 落日时分,远处寺庙的孤钟震动,天际线处一道金光如飞鸟掠过。 悠然间,一片云朵飘过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传是竺僧说,幽如兜率宫。 - 解释与翻译:相传这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所说,它显得如此宁静和神秘,仿佛是兜率宫中一样。 - 关键词注释:竺(zhu) - 古汉语中的“印度”,代指佛教发源地;兜率宫 - 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之一,位于兜率天内院。 - 赏析:开篇便用“传是”引出了神秘莫测的传说背景,为接下来的画面铺垫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次句:驱龙劈地险,架石补天空
诗句释义: 螮蝀横当道,蜿蜒下汇潭。 螮蝀(zhì):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像船篷一样。横当道,横在道路中间。蜿蜒下汇潭,弯曲的水流汇入潭中。 幽光飞睒睒,危构郁耽耽。 幽光飞,光线昏暗不明。睒睒,闪烁的意思。危构,高耸的结构。郁耽耽,繁茂、茂盛的意思。 鸟下窥寒瀑,樵回带夕岚。 鸟,指鸟儿。鸟向下观察寒冷的瀑布。樵人,采木的人。回来,归来。带夕岚,披着傍晚的山岚。 遥知说法处,来作老人参。 遥知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张翥诗歌赏析及创作背景 1. 诗词原文 大慧谈经地,林园即给孤。 凿云藏舍利,鞭石起浮图。 风铎时喧寂,天经忽有无。 沙门每来此,三绕作南谟。 2. 诗词翻译 在大慧的讲经之地,是给孤园;在给孤园中,有凿出的云彩般的舍利塔,还有鞭石而起的佛塔。风铃声声,有时喧闹寂静;天上的法典,有时出现,又消失无踪。僧人经常来到这里,绕三圈作为对佛的崇敬和礼拜。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为《寄岳州别李洞二首》。诗中通过描写葫芦、懒瓒、香火、千载衡江水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上年贤宰相, 遁迹白衣时。 试问葫芦卜, 何如懒瓒知。 才名留别传, 香火寄空祠。 千载衡江水, 东流有所思。 接下来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 1. “上年贤宰相,遁迹白衣时。”——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贤良宰相的回忆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 诗句释义:在这首诗中,诗人张翥以“二十三题”为标题,赞美般若寺。他提到梓上人在此赋诗,这显示了他对梓上人的敬仰以及般若寺的崇高地位。 - 关键词注释:梓上人、二十三题、般若寺 - 赏析:通过这样的设置,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梓上人诗歌才华的赞赏,也强调了般若寺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这种称呼的使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 为梓上人赋般若寺》。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粲若唐宸翰,森然宋赐书。” - 注释:这两句形容的是寺内的书法作品非常精美。"唐宸翰"指的是唐朝皇帝的墨宝,"宋赐书"则是宋朝皇帝的赐书。 -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古代书法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艺术的欣赏。 2. “宝藏经阁上,光动道场初。” - 注释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神凿三百级,盘回上峻陂。 摄衣苍藓滑,倚杖白云多。 野叟耕麋𤲬,山都寄鸟窠。 朱陵是俦侣,飞锡定相过。 译文: 衡山的福严寺二十三题是给梓上人的《般若寺赋》,这是张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福严寺的壮丽景象和与梓上人的深厚友谊。诗人攀登了三百级台阶,来到了山顶上的峻陂。他穿着衣服,踩在覆盖着青苔的石头上,显得有些滑。他用双手支撑着拐杖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昔隐黄龙老,今遗书记寮。 人天所供养,巾盖此逍遥。 仙乐时时下,香云往往飘。 千秋一金塔,□□□□□。 注释: 1. 黄龙老:指传说中的仙人黄龙子,这里指代作者。 2. 书记寮:官府的文书处理室或秘书处。 3. 人天所供养:指人间和天界共同供奉的对象。 4. 巾盖:指道士头上戴的帽子。 5. 仙乐:指神仙的音乐,这里比喻佛教音乐。 6. 千秋:指长久的时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衡山福严寺》。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雪山一片雪,何日落中华。("雪山"指的是中国南方的山脉或丘陵地带,而"雪"则表示这些地方常年积雪,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译文:中国南方的山脉或丘陵地带,常年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等待着何时才能融化。 2. 皎洁无藏处,虚空自作花。("皎洁"是指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山峰和云海显得格外清晰和明亮。"虚空"则指天空中没有遮挡的地方
【注释】 ①衡山:在今湖南衡阳市,福严寺在山上。②二十三题:指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为福严寺作诗,共二十三首。③梓上人:即梓州(四川三台)的和尚。④“饭炊麻子”二句:麻子,即芝麻,用来做饭。⑤“颢气”二句:颢气,指天地间清高之气。⑥雷音:佛教语,指佛的声音。⑦知师:指梓上人所诵念的《般若经》的开篇偈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者何?一切众生,齐声闻、辟支佛。”最清苦:最清苦的修行。⑧北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