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六曲护春风,白雪生香满院中。
夜静月明幺凤下,半窗疏影隔帘笼。
梅花百咏庭梅
介绍
《梅花百咏庭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诗作,它以梅花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 作者背景:韦珪,元代著名文人,曾应宪使之命吟咏梅花。《梅花百咏庭梅》的创作与韦珪的个人兴趣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文学氛围。韦珪酷嗜梅花,其读书处名为梅雪窝,这可能与他对梅花的深厚情感有关。
- 创作时间:《梅花百咏庭梅》的创作始于元至正二年冬十一月,由韦珪所作,后经多次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这一过程反映了诗歌创作的动态发展,也显示了诗人对梅花主题的不断深化和丰富。
- 艺术特色:《梅花百咏庭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例如,“夜深灯影雪模糊”一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夜景,增添了一种朦胧美,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幽深与诗意。这种细腻的描绘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 文化意义:《梅花百咏庭梅》不仅是一首纯粹的诗歌作品,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作为元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该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取向,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梅花百咏庭梅》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元代咏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该诗作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也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和借鉴。
- 传承价值:虽然《梅花百咏庭梅》已有一定的传世版本,但考虑到其珍贵性及稀有度,现存的版本非常有限。黄丕烈嘉庆十七年题跋中提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现存版本十分罕见,这也反映了其传承价值的珍贵性。因此,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这首诗作,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略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
- 现代价值:《梅花百咏庭梅》不仅在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现代文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价值。通过对其内容的重新解读和现代语境下的再创造,可以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新的素材和灵感,同时也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
《梅花百咏庭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的诗歌,更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和哲学思想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相关推荐
注释:在梅花的庭院中,有六曲栏杆围绕着,春风在其中守护着。白雪覆盖着院落,散发出阵阵香气。夜晚安静,月光明亮,幺凤落在半窗前,窗外的月光透过帘子照射进来。 赏析:诗中的"百咏庭梅"指的是诗人赞美梅花的各种诗句,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环境、香气和夜间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街头儿女不解事”一句中,“解”是“懂得”的意思,“事”指“卖花的事”,即“卖花人”。全诗的意思是:有客人在孤山吊鹤归来,半肩行李插在疏枝上。街头的孩子们不懂得这些事理。刚说卖花人还没回来。 【答案】 注释:孤山:在杭州西湖西北,山上多梅。吊鹤:以鹤代鹤。百咏:指各种咏梅花的诗词。疏枝:疏朗的枝条。街头儿女:指街上的小贩。卖花人:卖花人还未回来
这是一首描写庭前梅花的五言律诗。诗人在西湖赏梅后,带着酒醉回家,路上遇到险阻,只好借力而行。 第一句“短筇挑酒过西湖”,意思是拿着一根短竹杖提着酒壶走过西湖。短筇,是竹制的手杖,用来形容人的身材娇小。挑酒,是提着酒壶的意思。 第二句“折得冰梢傍玉壶”,意思是折取一枝梅花挂在玉壶旁边。冰梢,是指冬天刚开放的梅花枝条,颜色洁白。 第三句“日暮醉归山路险”,意思是天黑了回家时山路又危险
诗句解释: 1. 玉堂咫尺有神仙,翠箔笼春信不传。 - “玉堂”通常指的是高贵的地方,这里可能指一个高雅的书房或者官员的办公场所。 - “咫尺”即很近的意思,形容距离极近。 - “有神仙”表示这个地方如同仙境一般,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气息。 - “翠箔”是一种用翠绿色布料制成的帘子,这里比喻为春意盎然的景象。 - “笼春信”意味着春天的消息被这绿色的帘幕所笼罩,暗示春天的气息难以穿透。 2.
这首诗的大意是:梅花百咏庭梅,妆阁打开镜子面对早晨的寒气,菱角花的影子里雪花团团。素鸾舞罢却飞去,留下芳容正面看。 注释: 1. 妆阁开奁对晓寒,菱菱影里雪团团:妆阁打开镜子面对早晨的寒气,菱角花的影子里雪花团团。妆阁,指女子梳妆用的台子。奁,古代女子用来盛放梳妆用具的盒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妆阁上打开镜子面对寒冷的早晨,看到菱角花的影子里雪花团团。 2. 素鸾舞罢却飞去,留得芳容正面看
注释:梅花在庭院中开放,层层的花瓣护着它,不让春天的气息打扰到它。尽管春天即将到来,但梅花仍保持着它的芳香,不轻易散发出来。 赏析:诗中描绘了梅花在庭院中的美丽景象。梅花不畏严寒,守护着春天的到来,即使春天即将来临,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芬芳,不愿轻易释放出来。诗人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梅花百咏庭梅 土脉阳和气候新,花房微露一分春。想应未识东君面,犹自含羞效浅颦。 注释:土质松软、阳光温暖、气候宜人的春天到了,梅花的花蕾微微露出一点娇嫩的春意。想象中的梅花,可能还未曾见到过春风的身影,所以它只能羞涩地轻轻皱起花瓣来掩饰自己的美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梅花绽放的美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捕捉到了梅花的细微之处,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含蓄。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 鉴赏诗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的感情;二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体会景色的特点;三是要结合写作背景以及整首诗的意境特点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四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创作技巧。 此诗为咏梅而作,以“梅花百咏”为题,前两句写冬末春初之梅,其特点是枝干劲挺,枝条斜出,枝叶繁密,枝头花朵盛开,香气四溢
梅花百咏庭梅 玉脸盈盈总是春,都将笑色媚东君。 道人放鹤归来晚,月下看花似白云。 注释: 1. 玉脸盈盈:形容梅花的花瓣洁白如玉,像美人的脸庞一样娇嫩美丽。 2. 将:助词,表示将要发生或出现。 3. 媚:此处指吸引、诱惑之意,形容梅花的美丽动人。 4. 道人:道教中人,这里指道士。 5. 放鹤归来:传说古代有道士在山林中修炼多年后,放飞一群仙鹤回家。后来用“放鹤归来”来比喻回归故里,回到人间。
【注释】 岩谷:深山幽谷。养素:修养本性。真:真实。孤根历尽冰霜苦:梅花独自在寒风中开放。人间别有春:世上别有一番春色。 【赏析】 此诗描写了梅花在寒冬中不畏严寒,依然傲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梅花与松竹等其他植物的生存状态,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人间真情的美好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诗歌。 “浮玉溪边夜未期”,点明地点为“浮玉溪”。浮玉溪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故乡所在地。此句写梅花开放于月色下,景色优美,但时值深夜,故用“浮玉溪边夜未期”形容其美景之幽静。 “暗香疏影静相宜”,以“暗香”和“疏影”来表现梅花的清雅高洁。这里暗指梅花的品格高洁
【注释】: 百咏:指众多的人写的关于梅花的诗。梅花:即梅,一种花。 玉妃:这里指梅的品种之一——玉堂春。平碾:将梅子捣碎。白朱砂:白色颜料,这里用来比喻梅子的色白。六出花:指梅花瓣像雪花一样六瓣。 散作春风:飘落在温暖的春风中。六出:六片花瓣的意思。 夜半月明:月光如霜。月明:月光明亮。霜露重:形容夜色中的寒气逼人,霜和露都凝结在身上。满襟清泪湿年华:衣襟被冷风吹得湿润了,眼泪也流了下来
【注释】 1. 青子:指梅花。 2. 百咏庭梅:即《梅花百咏》。 3. 廉纤雨:细密的小雨。 4. 江南四月天:指江南地区春末夏初的季节,气候温暖宜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 首句“青子初肥色半鲜”描绘了梅花刚长出时的样子,颜色鲜艳,生机勃勃。这里的“青子”指的是梅花的花蕾,而“初肥”则暗示着它们刚刚开始生长。第二句“绿阴深处压枝悬”
【注】梅百咏:指宋代诗人林逋的《梅花百咏》 庭梅:庭园中的梅树。 并蒂连枝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注释】并蒂(bìng tì):同一根茎上长出两枝或两朵花。 连枝:枝干相连。 朵朵:形容花朵多而密集。 双:成双成对。 偏宜:特别适宜。 照影:映照影子。 傍:靠近。 寒塘:冷清的水塘。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诗,写梅与月、风、雪等景象的相互映衬。首句“并蒂连枝朵朵双”,以并蒂比喻梅枝相依
【注释】 1. 蕊珠宫: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借指梅花。 2. 小仙娃:仙女般的花蕾。 3. 暂别:短暂分离,这里指梅花暂时离开梅园来到庭中。 4. 椒房:古代帝王妃嫔所居住的宫殿,这里借指梅花生长的梅园。 5. 抑翠华(yìcuihuá):抑制翠绿的花叶,使之不展露锋芒。 6. 底事:何事。 7. 尘缘:尘世的缘分,即人世间的感情。 8. 谪(zhé)来:被贬谪来。 9. 名花:指有名的
梅花百咏庭梅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注释: 1. 苏老:指苏轼(Su Shi),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2. 玉一林:形容梅花如玉石般纯洁美丽。 3. 六桥:苏州著名的园林景点,有五座石拱桥,因而得名。 4. 风月:这里指自然景色和月光,也泛指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5. 知音:指理解、欣赏彼此的人,这里特指对梅花有共同情感的人。 6. 桃李
《梅花百咏庭梅》 官庭把酒送行人,对雪看花值早春。 杜老飘零头白尽,底须朝夕苦催人。 注释与译文 注释 1. 官庭 - 指官府庭院。 2. 把酒 - 端起酒杯。 3. 送行人 - 为远行的人饯行。 4. 对雪 - 观赏雪景。 5. 早春 - 春天的开始时期。 6. 杜老 - 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7. 头白尽 - 形容头发全部变白。 8. 底须朝夕苦催人 - 必须日夜不停地催促他人。
【注解】 梅花百咏:即《梅花百咏》,为宋代诗人苏轼所编的诗话集。庭梅:指庭院里的梅花。“百咏”是泛称,实际上只咏了100种花,包括梅花在内;“庭梅”是特指。 侬家:我家。老树:指梅花树。临书屋:靠近书房。清夜:深夜。不眠:因看花而失眠。 残雪:未融尽的积雪。半霄:一半天空。寒月:月光如霜。上:升起。暗香:梅花散发出的香气。和影:映照在窗上的梅花影子。度:经过、通过。疏檐:稀疏的屋檐。 【赏析】
【译文】: 梅花百咏庭梅刚采摘的梅花带着雪珠,清香回甘齿颊不知寒。 屈原如果了解梅花的风味,未必就专心嗜好菊花和兰花。 【注释】: 旋摘冰英:刚采摘的花。冰英:初生的花朵,未开放时如冰。 屈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赏析】: 《梅花百咏•庭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梅花的清高,下片则以屈原自比,借屈原之口表达了自己“未必专心嗜好菊兰”的傲骨。 全词意境高雅,笔力遒劲
【注释】 新陶瓦缶胜璚壶:新制的陶器比玉制酒壶要好。璚,一种美玉。 分得春风玉一株:分得了一缕春风,就像得到了一颗美玉。 最爱寒窗闲读处:最喜欢在冬夜的寒窗下,静静地阅读。 夜深灯影雪模糊:夜深时,灯火映着雪花,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冬夜读书的情景,通过对比新旧陶器和不同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诗的开头,“新陶瓦缶胜璚壶”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琼林:指美丽的梅花。 - 浮翠:形容梅花的颜色鲜艳如翡翠。 - 淡朦膧:形容颜色淡雅朦胧。 - 遥望:远看。 - 珠光:形容月亮明亮如珍珠。 - 隐见中:在月光下隐约可见。 - 东风:春风。 - 一夜:一夜之间。 - 不散:没有散开。 - 晓看:清晨看。 - 浑似:好像。 - 碧纱笼:用碧色纱布做成的笼子,用来比喻梅花的花瓣。 赏析:
梅花百咏庭梅 标格清高迥不群,自开自落傍无邻。 天寒岁晏冰霜里,青眼相看有几人? 注释: 1. 标格清高:形容梅花的品格高洁。 2. 迥不群:远远超出同类。 3. 自开自落:自己开放和凋谢,比喻不受外界影响。 4. 傍无邻:周围没有邻居。 5. 天寒岁晏:天气寒冷,年关将近。 6. 冰霜里:严寒中的冰霜之中。 7. 青眼相看:用青色的眼睛互相看。这里指彼此欣赏。 赏析: 这首是咏物诗
梅花(新诗咏物) 新锄的孤根亲手栽,和锄浇水破苍苔。 寒窗岁晚多清事,只欠幽香带雪开。 注释: ①斸:锄地。 ②苍苔:深绿色的一种苔藓,比喻泥土。 ③幽芳:芳香。 赏析:《梅花》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写梅树刚栽下时的情景。第二首写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为人们带来清新的事。第三首写梅花虽已盛开,但还未完全开放。第四首写梅花虽未全部开放,但香味已经非常浓郁
【注释】 梅花百咏庭梅 数个冰花三五枝,东风点缀特稀奇。 黄昏照影临清浅,写出林逋一句诗。 【译文】 梅花百咏庭梅 梅花树上有几枝结满白花花的冰凌 在微风中随风摇曳格外引人注目(“点缀”是点染的意思) 傍晚时分映衬着清浅的江水 仿佛林逋那首“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里的画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庭园梅花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梅花百咏”为题,借咏梅抒写自己孤高、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情操
注释:梅花百咏庭梅 不将冰雪枝梢数丈长,害怕春色过墙。 大材未必难为用,禹殿云深锁栋梁。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的诗。全诗通过描写梅花不与冰枝争长,不畏春光照耀、不怕邻墙相侵,表现了梅花傲然独立、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首句点明主旨。“冰梢”,指梅花枝条。次句说它不与冬寒争长,以免妨碍春日的阳光照临。“怕分”,是怕之意,“春色”喻春天的阳光。三、四两句承前意发展,说梅花即使枝干高大也无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筛选词语,概括并分析诗句的意思。“梅花百咏庭梅”是全诗的标题,点明主题。“洗却铅花扮道装,檀心浅露紫香囊”的意思是:梅花洁白如玉,不饰铅华;香气四溢,像淡雅的紫色香包。“铅花”指的是白色的梅花,“道装”即指道人的衣服,“紫香囊”指带有香味的紫色口袋。“从今宫额翻新样
【注释】 乘鸾(chéngluán)姑射:仙女名,传说中人面鹿身。下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县东南。鼓瑟湘妃:相传舜死于苍梧而葬于江南九疑山,湘水女神娥皇、女英泪滴成斑竹为笛。出上游:指舜帝南巡的故事。江干新话曲:指《江上渔者》这首古诗。冷香幽翠:指梅花的香气和颜色。不曾愁:没有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人用典故抒写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上片以神话传说开篇,赞美梅花的高洁
梅花百咏 庭梅 暗香浮动正朦胧,古树横斜浅水中。 清景满前吟未就,又移疏影过溪东。 注释与赏析: 1. 暗香浮动正朦胧,古树横斜浅水中。 - 暗香浮动:指的是梅花的香气在夜色中隐约可见。 - 正朦胧:形容夜色中的景色朦胧不清,增加了一种神秘和美感。 - 古树横斜:描绘了一株古老的树木,其枝干横卧,形态奇特。 - 浅水中:暗示古树生长在浅水之中,增添了一份自然和谐的氛围。 2. 清景满前吟未就
【注释】 梅花百咏庭梅:即《梅花百咏》。 手挽冰枝那忍触,莫教香雪涴苍苔:手拉冰冷的梅花树枝,不忍去摘梅花。不要让香雪玷污了青翠的苔藓。 并刀轻断梢头玉,笑引春风上鬓来:用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并刀,轻松地割断了梅花枝条,将花枝上的花瓣轻轻摘下。梅花仿佛在笑,将芬芳的香气引到自己的鬓边。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通过描写诗人与梅花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美丽品质。
梅花百咏庭梅 【注释】:旋汲温泉养折枝:温泉水可以滋润花朵。折枝,指梅花树枝。 冰花寒玉净相宜:冰花和寒玉一样洁白,相互衬托更加美丽。 从今借得恩波力:从此可以借助温泉的恩泽之力。 会见青青结子时:不久就会结果实。 赏析: 这首七绝以“梅花”为题,通过赞美梅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梅花的美景。泉水滋养着枯萎的枝条,使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注释】 ①梅花百咏:即《梅花百咏》,是南宋诗人王十朋的一组咏梅诗。 ②庭梅:庭院中的梅花。 【译文】 对着雪景欣赏梅花,可自由自在地观赏;兴致来了,也不怕为花而害羞。 我临风一笑,乌纱帽侧斜,比黄花插在头上还要好看。 【赏析】 此诗首句起势不凡,“对雪看花”四字,便把诗人那种超尘脱俗、闲适自得的心态和态度表露无遗。次句“兴来宁复为花羞”更是直抒胸怀,表明诗人面对梅花时那种悠然自得
译文: 姑射仙人的翠鸾被蒙上香气,蒙蒙香雾沾湿了飘飞的翰墨。夜深时分舞罢霓裳羽衣曲,留下如葱绿色的衣裳守护着清晨的寒冷。 注释: 1. 姑射仙人:传说中的仙女,居住在昆仑山,常以翠鸾为伴。 2. 翳翠鸾:用翠鸾(一种美丽的鸟)来比喻姑射仙人。 3. 蒙蒙香雾:淡淡的香气笼罩在周围,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4. 飞翰:指飞翔的羽毛,这里借指舞者的衣袖。 5. 夜深舞罢:夜晚结束,舞蹈结束了。 6.
注释: 东风吹梦返湖山,玉减香消怨夜寒。 东风拂面使人醒来回到湖山之中,梅花香气已逝,令人哀怨夜晚的寒冷。 毕竟明年又相见,早将春信报平安。 终究明年还能再次相见,我早已把春天的消息传递到您的身边。 赏析: 此诗以梅花为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东风吹梦返湖山”,以春风为引子,描绘出了一幅湖山景色的画面。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解析】 “梅花百咏庭梅”是题目,此诗是《梅花百咏》之一。全诗以“梅花”、“芳心”、“寂寂”等词语为主,写出了梅花孤傲的性格和不与百花争春的特点(或:梅花的清高、幽远、淡雅),表达了诗人孤高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怀,以及孤独寂寞的情怀。 【答案】 梅花百咏 迢迢春信隔江南,寂寂芳心负岁寒。青鸟不来仙梦杳,月明空自倚阑干。译文: 远远地传来春天的消息,我身在江南却感觉春天离我很远
【注释】 凌风:凌驾于风之上。 却月:形容梅花的清丽超逸,如月亮般皎洁明亮。 那堪:哪堪。那,代词。 江北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赏析: 《梅花百咏·庭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前两句以“却月”和“凌风”来描绘梅花的高洁、清丽、超凡脱俗,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后两句通过“如今不独扬州种,江北江南总是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
【解析】 此诗首尾两句写梅花,“野老”指自己。“野老庄南天气暖,一枝常是占先春。”意思是在庄南的野地,气候渐暖,梅花就率先开放。“一枝”,特指一株。“占先春”,意即早于春天开花。 “夜来雪里东风急,时有清香暗袭人。”意思是夜来,当雪花飘落的时分,东风吹得特别急促,梅花散发出来的幽香,不时地随风袭来。 【答案】 译文:在庄南的野地,气候渐暖,梅花就率先开放;夜来,当雪花飘落的时分,东风吹得特别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