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雨为云事渺然,尚馀芳韵在诗篇。
步虚仙队嫌狂逸,小谪人间十九年。
怀仙志
介绍
《怀仙志》是明代诗人方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怀仙志》:
- 诗歌原文:
- 为雨为云事渺然,尚馀芳韵在诗篇。
- 步虚仙队嫌狂逸,小谪人间十九年。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 诗歌鉴赏:
- 意境美:《怀仙志》中的“为雨为云”、“尚馀芳韵”描绘了一个飘渺而美丽的仙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 语言精炼:全诗用词简练,但意蕴深远,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 创作背景:
- 明代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作者生平:方朔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 作品影响:
- 文学史地位:《怀仙志》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后世评价:后世学者和读者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它是明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 文化价值:
- 思想内容:通过对仙境的描述,反映了作者追求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精神世界。
- 艺术表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诗歌的魅力。
- 研究意义:
- 学术价值:对《怀仙志》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文化背景。
- 教育意义:通过对《怀仙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 创作特点:
- 主题鲜明:《怀仙志》的主题明确,即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为雨为云”、“尚馀芳韵”等意象,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艺术手法:
- 比喻象征:通过“为雨为云”等自然现象来隐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经历。
- 对比衬托:通过对比仙境的美好与人间的艰辛,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倾向。
- 文化内涵:
- 道家思想:《怀仙志》中的“步虚仙队”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 人生哲学:通过对仙境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怀仙志》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怀仙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首诗的注释要结合全诗内容进行理解。“为雨为云事渺然,尚馀芳韵在诗篇”意思是说,我像雨和云一样,行云布雨,但结果渺茫难测,但我的诗却有如芳香的韵味留在诗篇中;“步虚仙队嫌狂逸,小谪人间十九年”意思是说我虽然像神仙一样,但却被贬谪到人间已经十九年了。 【答案】 译文见上题。 赏析见上题
【赏析】 这首七绝,首句写江边送别的情景。次句以“惆怅”点题,写佳人去后不归,诗人无限依恋之情。第三句写镜中照见自己孤寂的倩影。第四句写雀台深锁,旧踪已稀,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五、六两句写诗人闻见所见,更觉惆怅。末两句是写景抒情,抒发诗人对佳人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全诗情真意切,意境深远。 【注释】 (1)怀仙志:指思慕神仙。 (2)江干:江边的岸边。握别:手拉着手告别。依依:依恋的样子。
怀仙志 兰土伤埋玉,芳词剩绮霞。纤腰元绾柳,润脸昔呈花。 流盼馀青琐,徵歌杳缝纱。赏音怀格调,留恨怨琵琶。 注释: 1. 兰土伤埋玉:指兰花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如同被埋没的玉石一般。 2. 芳词剩绮霞:形容诗词之美如同绚丽的晚霞,令人陶醉。 3. 纤腰元绾柳:形容女子婀娜多姿,如同缠绕着柳枝般柔美。 4. 润脸昔呈花:形容女子面容美丽,如同盛开的花朵一般娇艳。 5. 流盼余青琐
```plain 香生生也艳晶晶,花自亡姿月失明。 质格本来称赵美,鬼方曾换几多城。 注释: 香生:美丽的女子。 生也:即“是”。 艳晶晶: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花自亡姿:比喻女子失去了自己的姿容。 月失明:比喻女子失去了美貌。 质格:品质、品格。 本来:原来。 称赵美:原本是赵国的美丽女子。 鬼方: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曾换几多城:曾经被用作政治交易的牺牲品,换了多少城池。 译文:
【注释】 当年歌舞醉仙城:当年的欢歌笑语,陶醉在那如仙的京城之中。 想像精魂泪欲倾:想象着那些精魂,泪水已经快要流尽了。 终古嫣香应不歇:那永远的芬芳香气,应该永远不会消失。 骚坛期结后生盟:期待与年轻的诗人结盟,共结友情。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酒席上,听到友人高谈阔论后有感而发之作。全诗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结交志同道合之士,共同追求文学创作的愿望
【注释】乔仙:指传说中的神仙。师雄:即王维的好友、同僚,字子安,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幽恨:深重的哀愁怨恨,暗指王维与友人之间的友情。罗浮:山名,在广东省增城西北。睡冷:形容梅花开放时香气浓郁。佳人:美女,暗指梦中情人。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中借咏梅写情,寄意遥深,含蓄蕴藉。首句“长忆乔仙去不回”点出诗人对故人之怀念和追思。乔仙是诗人仰慕的朋友,他离开后,就再没有回来过。这两句是说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薄命伤红粉,风流忆翠翘”,薄命伤红粉”指命运不济,美人迟暮”。“风流”代指美好的时光或青春。“忆”字表明怀念。“翠翘”是古代妇女头上的首饰。“歌藏花底舌,舞绝柳边腰”,歌声藏在花瓣下面,舞姿消逝在杨柳之间。“楚馆”指楚国的歌舞妓院
注释: 生涯原作梦,名字古而香。 不谓巫云片,翻流洛水长。 几人矜薄幸,三载戏逢场。 摇落芙蓉色,秋江自渺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梦天》的第二首。这首诗以梦为题,借梦中游历仙界的经历抒发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写自己梦游仙界的经历,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羡慕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生涯原作梦,名字古而香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一朝闻信息,尽日念成痴:一天之内得知仙山的消息,整日里沉浸在对成仙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 世有不平事,花无长艳时:世上总有不公之事,花儿再美丽也难以持久。 - 昏沉人鬼路,凄断死生期:在人世间迷失方向,感受到生死的无常,心中充满悲痛。 - 瘗玉谁同恨,怜才心独悲:没有人能理解我的悲痛,只有怜惜我才华的人才能体会到我的心酸。
弱水蓬山总杳然,访寻谁得见神仙。 珠飞合浦还何日,剑落延津别几年。 云散楚台悲月死,雨过隋苑惜花眠。 裴航忍断蓝桥路,愁向天涯盼暮烟。 解析: 1. 第一句“弱水蓬山总杳然,访寻谁得见神仙。”中的“弱水蓬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它们都位于弱水中,非常遥远且难以到达。作者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想要寻找到真正的神仙。 2. 第二句“珠飞合浦还何日,剑落延津别几年
【解析】 “方乔”是作者自况,意谓自己本想成仙学道,但因尘俗所累,未能如愿。“泉台”指墓地,这里借喻自己的坟墓。“镜得纯阳也枉然”意为,如果真有仙人来照见,也只会徒增悲哀而已。 【答案】 译文:脱离尘世的束缚,飞升到那遥远的世界去,我本想成仙学道,但因尘俗所累,没能实现心愿。墓地上,我孤独地埋葬了自己,像镜中的水银一样,白白地流落在地上。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思想情感
注释:我虽然愿意为神仙,但死亡又怎能比得上活着时的欢愉?我要问飞琼西楼的消息,看看是否有仙人出现。我家旧日倚赖的清商曲调,现在只能让秋蛩来表达我对月光的怨恨。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幻想。首句“一死如何一笑轻”,表现出诗人对生与死、仙与人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颔联“儿家旧倚清商曲,长付秋蛩怨月明”进一步描绘了仙境的美好。诗人在想象中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暮云淡荡暗东洲 - "暮云"指傍晚的云雾,暗示时间是黄昏时分。 - "淡荡"形容天空中云彩的轻盈飘渺。 - "暗东洲"可能指的是视线所及的东方小洲被暮云遮蔽的情景。 - 注释:描绘一幅黄昏时分,云层低垂覆盖着小岛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似乎在表达对远方某个地方的思念。 2. 一段柔香付水流 - "柔香"指的是柔和而细腻的香气。 -
注释: 罗敷:指汉代的美女罗敷,传说她美丽而善良。愁逐楚山云:指罗敷因被太守召见,离开家乡前往都城,所以愁眉不展。偏向东方恼使君:指罗敷被太守召唤,心中不满,所以对东方感到讨厌。披咏莲香长恨句:指罗敷在旅途中听到荷花的香气,不禁想起自己曾经被太守召去,心中十分懊悔。断猿三叫不堪闻:指猴子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罗敷听到后觉得很难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罗敷被召去都城的情境
怀仙志 瑶琴声绝月黄昏,深院凄凉空掩门。 清事已非茶灶冷,痴情曾寄墨卿存。 镜沉秋水菱花影,帐断芙蓉蛱蝶魂。 从古芳菲易零落,且将哀绪托啼猿。 赏析: 这首诗以“怀仙志”为题,描绘了一个人在深深的夜色中,对着瑶琴弹奏,思念仙人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仙人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两句"瑶琴声绝月黄昏,深院凄凉空掩门。"描述了夜晚的场景,瑶琴的声音在月光下消失,深院的门也显得孤独而寂寞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第一句:“恻恻微风几度思,芙蓉端不耐寒迟。” - 关键词:恻恻、微风、芙蓉、命薄、欢成梦、情痴、怨入诗 - 注释:微风吹过,带着淡淡的忧愁,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思念。芙蓉(荷花)因寒冷而未能盛开,象征着生活的不易和命运的无常。 - 赏析:首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出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伤。 2. 第二句
弱水茫茫路几千,蓬莱从此返飞仙。 注释:弱水,指传说中流过不周山的河流。几千,形容路程遥远。蓬莱(péi láng),传说中的神山名,也泛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返飞仙,返回天上成仙。 空余昨夜西风急,憔悴芙蓉倍可怜。 注释:空余,只剩下。昨夜,指前夜。西风,秋天的风。憔悴芙蓉,比喻女子容颜枯槁。倍,更加。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仙境向往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弱水、蓬莱、西风等元素
注释: 露湿荒台,秋天的思念更加浓重,月光下的美人离去,月亮又变得圆又大。麻姑鸟爪写下的文字小,樊素樱桃写出的文字细。离别的鹤在天边留下声音,断箫的声音寒冷生病的我。返魂香没有消息,花枝很多,被隔在帘后,让人烦恼。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图:露湿荒台,月光下,美人离去,月亮变圆。然后笔锋急转,描写了一个离别的场景:离别的鹤在天边留下声音,断箫的声音寒冷生病的我
【注释】 ①阳台:神话中男女幽会的地方。②华奁(lián)脂散:指女子搽胭脂。③逸藻:飘逸的文采。④了却前因业:指消除前生的罪孽或宿业。还归不染身:回到清净无瑕的人身。⑤倚肩:依偎在肩上的意思。⑥杀意中人:即“意中之人”,指自己心爱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怀仙的诗,诗人以梦为媒,抒发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开头二句“不入阳台梦,徒悲柳叶颦”,诗人用典抒情。这里化用了《高士传》中的典故
怀仙志 春天的明艳,天下皆显美丽,然而嫣香薄质的美丽,转瞬即逝。 竹枝染泪,愁情更甚,草色笼烟,怨情未断。 星海茫茫,尘世如梦已断,巫山寂寂,雨声空响。 金钗小冢,频频浇祭,但愿芳魂,月下可看。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句中的“春容天下丽”,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而“嫣香薄质霎时残”,则表达了春天虽美却易逝的无奈。接下来的“竹枝染泪愁偏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佳人不可再,云散竟何之? - “佳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不可再”意味着这样的女子已经不复存在,无法再次遇见。“云散”则暗示着这种美的存在是短暂而飘渺的,就像云一样随风散去。“竟何之?”表示诗人对这种美好事物消散后的去向感到好奇。 2. 艳句留千古,芳容绝一时。 - “艳句”指的是美丽动人的诗句
【注释】 怀仙志:思念仙女的志向。 章台:汉代宫殿名,这里指洛阳城。 迢遥:遥远。 袅袅:形容烟云飘荡的样子。 缥缈:形容山势高远。 旧恨:往日的遗憾。 好好、红红:都是歌女的名字。 高唐:传说中的神女居地。《高唐赋》是宋玉所作,后常借指神仙居住之地。 【译文】 香消粉褪,翠帐空荡,洛阳城已不再留恋那春风;遥望洛水,人去何方,蓬山路竟不通达。 昔日因情爱而写下的诗句中,有谁怜我独好
【赏析】 “染得桃花巧作笺”:用桃花染纸,写出了笺纸的艳丽。 “浓香腻骨号书仙”:用浓香形容桃花笺,写出桃花笺的颜色鲜艳、质地细腻,像一位仙人一样高洁雅致。 “软绡红泪今犹在”:用红泪来形容桃花粉笺,写出了桃花粉笺的艳丽和娇艳。 “欲对清歌却渺然”:用清歌来比喻桃花,写出了桃花的娇美和柔媚
怀仙志 袖里相思字未残,阳台一望路漫漫。 亦知恨结珊瑚碎,无奈愁深翡翠单。 太液池边香乍冷,若耶溪畔曲生寒。 迢遥仙旆何繇觅,从解骖虹会也难。 注释: - 袖里相思字未残:在衣袖中藏着相思的字句,但尚未写完。 - 阳台一望路漫漫: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只见道路漫长无边。 - 亦知恨结珊瑚碎:我知道你的遗憾就像珊瑚一样破碎。 - 无奈愁深翡翠单:但我却无法排遣深深的忧愁,如同翡翠般脆弱。 -
怀仙志 幽芳着雨晓枝空,枉杀忙蜂万叶中。 春思徒依南浦绿,夜魂犹入小窗红。 竹含烟翠留清韵,柳变霜黄罢舞风。 可惜芳华容易歇,忍看琼树委墙东。 注释: - 幽芳着雨晓枝空:芳香在雨中显得更加清新(“幽”字有“淡雅、含蓄”之意)。早晨的雨后,花香弥漫,使得树枝显得空旷而幽静。 - 枉杀忙蜂万叶中:白白地浪费了蜜蜂忙碌寻找花蜜(“枉杀”意为徒劳无功)的时间和努力。 - 春思徒依南浦绿
诗句释义: 施僧衣笥尽零凋,留得罗裙金缕销。 译文: 僧人的衣物已经全部被风吹散,只剩下几件破旧不堪。留下的只是一条金色花纹的罗裙,已经磨损得无法再穿。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哀愁和怀旧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其中,“施僧衣笥尽零凋”一句,描绘了僧人所剩无几的衣服,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无奈和感伤。而“留得罗裙金缕销”一句
蒙蒙春色暗青楼, 歌谢台荒舞亦休。 锦队凄凉云雨恨, 花钿零落燕莺愁。 心飞南国香何在, 目极东洲水自流。 却忆当樽人似玉, 月明无复引箜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蒙蒙春色暗青楼 —— 春天的朦胧中,青楼显得格外幽暗,象征着某种无法言说的哀伤或寂寞。 2. 歌谢台荒舞亦休 —— 曾经繁华的歌剧院(谢台)如今荒废了,歌舞也停止了,反映出一种失落和衰败。 3. 锦队凄凉云雨恨 ——
怀仙志 胜览何如此,临高自怆神。 谁知台下雨,故是梦中人。 赋色今犹丽,游踪久已尘。 楚宫亦烟灭,虚忆细腰春。 注释 1. 胜览何如此:这里的“胜览”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景色或风景,"此"指眼前的景象。"如此"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惊叹。 2. 临高:站在高处,这里指山或楼阁等高处。 3. 自怆神:因美景而感到悲伤或失落。 4. 谁知台下雨:谁曾想到在高处(如台)会下起雨来
这首诗的原文是: 销尽铅华自可怜,樽前歌舞总寒烟。 虎丘冢冷馀青草,燕子楼空委翠钿。 风过竹声疑解佩,春传莺语想当筵。 芳魂东逐罗浮近,一枕梅花入梦仙。 译文如下: 我厌倦了华丽的外表,独自感到可悲。在酒桌上唱歌跳舞,但总感觉像是飘散的烟雾。虎丘的坟墓上只剩下青草,燕子楼上空空如也,只留下翠绿色的钿片。风吹过竹林,仿佛听到了玉佩的声音,春天的莺歌仿佛在宴会上响起。我的灵魂向东飞去,靠近罗浮山
【注释】 ①孤桐:桐木,古人常用以比喻贤臣。②醉秋蟾:指嫦娥奔月后,人们常在月下饮宴赏月,故有“醉秋蟾”之说;这里暗指嫦娥。③朱樱:指石榴花。④窝云:形容女子的眉毛像云朵一样柔美。⑤沈郎:指南朝宋诗人沈约,他因疾病而消瘦,故称病怯。⑥芳魂归处:指嫦娥的魂魄回到了月宫。⑦仙影:指月亮上的阴影,也代指月中的嫦娥。⑧怆:悲伤。隔帘:隔着窗子。 【赏析】 此词为咏叹中秋怀人之作,借咏嫦娥抒发相思之情
注释: 水月空花见色身,蛾眉鸦鬓总镂尘。 等闲红袖香销后,元是青莲自在人。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容貌和气质与她的身份不符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矛盾现象的无奈和感叹。 首句“水月空花见色身”,以水月和花朵为喻,形容女子的美貌如同水中的月亮和空中的花朵,虽然美丽但缺乏真实感。蛾眉(即眉毛)和鸦鬓(即头发)则代表了女子的美丽容颜,但这样的美丽只是表面现象,无法长久保持。
这首诗的译文是: 文采风流世间流传,吴姬高情正可怜。 红英香落愁蝴蝶,青冢春深怨杜鹃。 梦断阳台遗玉珥,魄沦湘水冷金钿。 艳骨伤土令人痛,感慨何论齐物篇。 注释解释: 怀仙志:怀念神仙之志向。 文采风流世所传:文采和风度在世间被人们传颂。 吴姬:古代指美女。 高调:高傲的态度。 红英香落愁蝴蝶:红色的鲜花落下,使愁苦的蝴蝶感到悲伤。 青冢春深怨杜鹃:青色的坟墓在春天里,使人感到怨恨的杜鹃鸟。
【注释】 《怀仙》: 怀:思念。仙:神仙。 歌舞楼:指歌女歌舞的楼台,即“霓裳羽衣”之楼。 香缥缈:香气袅袅飘逸。 珍珠帘:用珍珠做成的帘子。 玲珑:精巧细致。 海棠春睡:形容女子娇美如海棠花般可爱。 迷蝴蝶:喻意女子貌美,像蝴蝶一样令人迷恋。 华清一梦:华池温泉的美称,比喻美好、浪漫的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歌女的诗。从题目看,作者对歌女很向往,想通过她们寄托自己的情思
怀仙志 伤心玉殒看情史,长恨红妆薄命多。 兰麝土归空怅望,芙蓉香冷易消磨。 猿声啸夜悲风月,鹃血啼春惜绮罗。 可是广寒云重锁,却教无路觅霜娥。 注释: 1. 伤心玉殒看情史:意指看到玉石(这里可能是象征)破碎时,回想起那些与它相关的情感故事。 2. 长恨红妆薄命多:长久地感叹女性命运的短暂和不幸。红妆指的是女子化妆打扮的样子,薄命则表示命运悲惨。 3. 兰麝土归空怅望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水月、空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 第一句:“水月空花见色身,蛾眉鸦鬓总镂尘。” 水月:这里指代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象征着虚幻和无常。 空花:指水中的花,虽然美丽但很快会消散,象征着短暂和虚无。 色身:指的是人的外貌,这里暗示了外表的美丽和虚荣。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细长而美丽,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 鸦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诗如下: 怀仙志 积泪销遗枕,残脂剩稿妆。 青裳春已断,碧玉恨何长。 扑蝶闲歌扇,骑鱼出井梁。 宝奁芳句在,惆怅墨花香。 注释: - 积泪销遗枕:积累的泪水已经流干,留下的只有遗落的枕头。 - 残脂剩稿妆:残留的胭脂和剩余的纸笔被用来装饰妆容。 - 青裳春已断:青色的衣裳已经无法抵挡春天的到来。 - 碧玉恨何长:碧绿的玉石象征着爱情的遗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碧桃花底坐春朝,曾听莺声啭柳条。 注释: - 怀仙志: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超凡脱俗的情怀。 - 碧桃花:指春天盛开的桃花,通常代表美好和希望。 - 坐春朝:坐在春天早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莺声:黄莺的叫声,是春天的象征。 - 啭柳条:黄莺在柳树上婉转地歌唱。 2. 妙墨有灵兰气在,归云无主翠钿销。 注释: - 怀仙志: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超凡脱俗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