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衣自种一池荷,采采青黄当绮罗。
怪底迩来秋气早,水禽飞去晓霜多。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介绍
。
《幽居杂咏》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组诗,共74首。
本集收录了作者在明永乐十年(1402年)至成化二十三年(1489年),以及洪武十一年(1388年)前后所作的七十四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人生哲理的作品。
诗集以”幽居杂咏”为题,反映了作者在隐逸生活中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些作品多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李梦阳(1526年-1590年),字献吉,号西涯先生、龙场野史主人等,明代文学家、诗人。他以诗文
相关推荐
【注释】 幽居杂咏:隐居时所写的诗歌。七十四首:这是作者自编的一组诗,共四十六首。 仙衣:神仙的衣服,这里指荷花。 绮罗:华美的丝织品,这里借指荷花。 迩来:近来。这句说最近秋天来得早了。 水禽:水中游动的鸟类,如鸭子、鹅等。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秋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在初秋时节,闲居无事,以欣赏自然之美为乐事。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荷塘里,荷叶茂盛,荷花盛开。荷花的颜色青黄相间
【注释】 杂咏:即组诗,多咏物抒情之作。幽居:隐士的居所。杂咏七十四首:《幽居杂咏》共有七十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四十六首。 纨绮:指华美的丝织物,这里比喻富贵之人。几场:几次。水云乡:指隐逸之地。 扁舟:小船,泛指船只。鸣榔:敲击船桨的声音。夕阳:落日的余晖。管:听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所作。诗人以“闲身赢得水云乡”开篇,意在说明自己之所以隐居,是因为厌倦了尘世的纷扰,渴望远离官场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三吴地区游玩时,与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醉中吹箫的诗。松风惊觉游仙梦,疑是钱塘八月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吴地区的游玩生活。诗人在三吴地区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与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醉中吹箫。松风惊觉游仙梦,疑是钱塘八月潮。这里的“松风”和“钱塘八月潮”都是引发游仙梦的元素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从《明史·方孝孺传》得知,洪武元年(1368)方孝孺被诛,其门人弟子纷纷逃散。洪武十一年(1378),方孝孺之子方孝嗣从海外归来,方孝孺才得赦免,并被朝廷起用,任翰林侍讲学士。这首诗是方孝孺在洪武十一年返回故乡后所作。 自别瀛洲鹤背寒,石田茅屋岁漫漫。 从《明史·列传第一〇一》得知,方孝孺被诛时,“有司收孝孺家人入都,孝孺正色曰:‘天降夷狄
【注释】 幽居:隐居。杂咏:诗体名。七十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四十四首。学炼还丹岁月迟,要观沧海倒枯时:我学道练功多年,但时间过得太慢了,如今该是观看沧海之水干涸之时。 人间甲子成何事,不似山翁一局棋:人生六十年为一个甲子,但在这漫长的一生中又有何作为呢,还不如山翁下一盘围棋来消磨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时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及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学炼还丹岁月迟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偶趁新凉理钓船,秋云映水色澄鲜。 渔童解撒拦江网,剩得槎头缩项鳊。 注释:我偶然趁着凉爽的秋日去整理我的钓船,秋天的云彩映照在水面上,使得水面颜色更加清澈鲜亮。渔童解开了拦江的渔网(捕鱼的工具),只留下了一些蜷缩着尾巴的鳊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渔人劳作的场景。诗中的“新凉”一词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自洪武元年至十一年(1368—1378)期间,在南京建都之前,曾在安徽凤阳的老家(今属安徽省)隐居的生活。“杂咏”,指作者对隐居生活所作各种体裁的诗歌。七十四首,这里是指《幽居杂咏》共四十四首诗。 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自从洪武十一年(1378)从凤阳老家回到南京以后,作者开始在南京建都,过着帝王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南京建都后所作的。
注释: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野老烹鸡会四邻,瓦盆盛酒乱无巡。风林自奏阳春曲,一日莺声到夕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在家乡隐居,与四邻相聚,共烹佳肴,共享天伦之乐。他们坐在瓦盆中喝酒,歌声缭绕,如同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傍晚时分,莺鸟的歌声回荡在空中,与夕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远公莲社久相招,老大无心到石桥。 遥想东林山月出,白猿啼处树萧萧。 【注释】: 幽居杂咏:作者在归隐后写的一些诗词。 幽居:隐居的住处。 杂咏:即杂言诗,随意吟咏,不拘格律。 七十四首:作者一共写了74首杂咏诗。 洪武: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即1368年到1398年。 平原:指山东平原县。这里是作者家乡。 还家:回到家里。还:返回。 莲社:佛教团体
注释1:幽居杂咏:诗人自创的一组诗。 注释2: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这是洪武十一年(1368年)从山东平原返回故乡所作。 注释3:十载:十年。 注释4:山中:指隐居在深山中。道经:道家经典。 注释5:石坛:道士修炼的地方,多用石头堆砌。烟雨:雾气和水汽交织在一起。 注释6:桂花生:花开放。 注释7:长安市:古时候京城的名称。 注释8:卖药:以卖药为业。 注释9:无人识姓名:没有人认识他。
【注释】: 1. 幽居:隐居。杂咏:即七绝,每句七个字的五言绝句。 2. 自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平原还家作:自那时起,我回到家乡。 3. 隐去无心恋岁华:意思是说我已经不留恋人间的生活了。 4. 惟:只有。 5. 同野老(lǎo):与乡下的老人一起。 6. 问桑麻:询问农民种田的情况。 7. 青青柳:指垂柳,这里用来形容乡村的景色。 8. 县令:官名,是掌管一县行政工作的长官。 9. 莫
【注释】 幽居:隐居。杂咏:即“杂诗”。七十四首:杜甫有《秋兴八首》共八十字,每首十句,共八十句,故称“七律”。此诗为其一。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平原:指诗人的故乡山东济南府历城(今济南市)。日:每天。见:被。嫌:讨厌。高歌:高声歌唱。酒伴:指酒友。坐柽(chénɡ)阴:坐在树阴下。柽,一种树木。 【赏析】 这首杂咏是作者隐居时所作。全篇用比兴手法,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感受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高原极目浩茫茫,鸟尽遥天若个长。一片夕阳秋草地,不如今古几兴亡。注释:高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的原野显得十分辽远。鸟儿飞尽后,天空显得多么空旷啊!一片黄昏的余晖洒在秋草如茵的原野上,那景色该是多么凄凉。这原野上的秋草,见证了无数的兴亡。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七言绝句。诗人登上高原,放眼望去,只见一片浩渺的草原。此时,天色渐晚,太阳渐渐落山
注释: 醉里临风吊屈原,楚吟空赋远游篇。 凌空语气谁能解,千古惟应待我传。 译文: 在醉酒中面对清风吊念屈原,只能徒然地写下《远游》的篇章。 凌空的语气谁能理解呢?只有我才能将它流传千古。 赏析: 诗人通过对屈原的吊念和对《远游》篇章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种理解和感悟超越了常人,只有他才能将这种理解和感悟传达给后世
《幽居杂咏·试学鸱夷物外情》出自明代诗人孙蕡的古诗《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生活的愧疚。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修炼境界的追求,以及这种修炼境界的深奥和孤独。 诗中“柏子香消昼景迟”一句,通过柏树果实香气的消散和白昼的漫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后两句“坐调元气学希夷,旁人那解玄中意”
注释: 终古无名识是非,百年高兴子陵矶。 沙鸥不管人间事,细雨斜风自在飞。 译文: 自古以来没有人知道谁是谁非,只有快乐的时候才像严子陵那样。 沙鸥不关心人间的事,在细雨斜风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王裴仙子住山椒,静夜能来不待招。 莫怪寒林星斗黑,野人疏懒坐相邀。 注释:在幽雅的山中隐居着一位仙女,她住在山椒(山顶)的地方。在寂静的夜晚,她能够自由地来到我们身边,不需要我们去招呼她。不要责怪寒林中的星辰和月亮显得暗淡,这是因为那些生活在野外的人,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动弹,所以只能坐在那里等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洪武元年(1368年)回到故乡后写的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长乐歌钟醉五侯,沧浪何似泛扁舟。 无人解得闲中意,云满秋空水自流。 注释:幽居杂咏是作者在洪武十一年回到平原家中后所写的一组诗。这些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长乐歌钟醉五侯,沧浪何似泛扁舟。 没有人理解这种闲适的生活,就像云遮住了秋天的天空,水面上没有一点波澜。 注释:长乐歌钟指的是宫廷里的娱乐活动,五侯则是指皇帝的亲信大臣们
【注释】:厌看桃李媚春阳,最是秋来乐意长。 千点黄花数行柳,幽居人道似柴桑。 译文:厌倦了观赏桃花和李花媚媚的盛开在春天阳光下,最让人高兴的是到了秋天,乐趣更长。 千点菊花数行柳树(这里指篱笆上的菊花和杨柳),幽居的人说这就像是柴桑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柴桑生活的喜爱。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幽居杂咏是诗人在幽居中创作的七十四首诗。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这是诗人在洪武十一年回到平原后所作的诗。 野吟诗句出天成,景物如云眼底生:野外吟咏的诗句如同天然形成,景物如同天上飘来的云朵般出现在我的眼前。 白石江头乌桕树,夕阳疏雨鹁鸠声:站在白石江边的乌桕树下,听着夕阳下稀疏的雨声,仿佛听到鹁鸠的叫声。 赏析: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指明初诗人高启的《幽居杂咏》七十六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自洪武元年(1368)至十一年,共九年时间。洪武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所定年号,为公元1368—1398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洪武十一年(1378)秋天归隐后所作。诗中写自己归隐后的闲适生活,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鹤背腰缠”三句,点明隐居之地。鹤背腰缠,意谓鹤形似人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归隐后生活的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译文】这是一组名为《幽居杂咏》的诗歌,共计七十四首,是我在洪武十一年从平原返回家乡后的作品。 【注释】幽居:隐居。杂咏:各种诗歌。洪武:明朝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朱棣建立的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2. 依山茅屋小于舟,吟对风光忆旧游。 【译文】我的小屋依山而建,比小船还小,我在这里吟咏
注释:我在洪武十一年从平原还家后写的一首杂咏诗,题目叫做《幽居杂咏七十四首》。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我能像现在这样度过我的一生,那么我就没有什么奢求了。 译文:我使用旧瓮中的村醪和新的酒来酿酒酿菜,到了四月蚕茧成熟了,又收了麦子。只要我能够长寿,过上这样的生活,那我又何必追求世俗的名利呢?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只要有好的生活条件,就能过上幸福的一生
幽花满树酒盈樽,白水斜阳度曲村。 曾忆少陵风雪里,也曾朝叩富儿门。 【注释】:幽居:隐士的居所。少陵:杜甫号;这里泛指杜甫。 【赏析】:此诗首句是写诗人隐居生活之清幽闲适。“幽花”两句写自己以酒为伴,在斜阳中漫步,欣赏曲径通幽之美。第三句回忆往昔的岁月,当年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曾到过自己的家乡,向富人敲过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在的满足和快乐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怪底襄阳孟浩然,蹇驴冲雪踏江天。 注释:这是一首杂咏诗,是作者在洪武十一年(1378)回到家乡之后所作。 “怪底襄阳孟浩然”:奇怪啊,这像什么?像诗人孟浩然。 “蹇驴冲雪踏江天”:形容孟浩然骑着一匹瘦弱的驴子,冒着大雪在江天之间行走。 “无人说与寒梅树”:没有人告诉这棵梅花树。 “只合开花暖阁边”:它只能开在温暖的房间里。 赏析:
幽居僻类杜陵家,春日垂垂橘柚花。 花径今朝缘客扫,瓷瓶汲水自煎茶。 注释:幽居偏僻得像杜甫的家一样,春天时,院子里盛开着橘子和柚子的花。今天是客人来拜访,把小径打扫干净;自己用陶瓷瓶子汲水来煎茶。 赏析:这首诗以幽居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春天景象。诗中通过“幽居僻类杜陵家”和“橘柚花”等关键词,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以“花径今朝缘客扫”开头,暗示了客人的到来
【注释】 幽居杂咏:指隐士隐居时写的诗。 冻雾:寒雾。 晕青:日晕,即太阳周围出现一圈光环,颜色呈青色。 长松:指松树。 茅檐:指茅屋的屋檐。 瀑:瀑布。 鸿门:古地名。 碎玉声:象声词,形容击石之声,如同碎玉。 【译文】 初冬寒雾刚刚散去,天边出现了日晕现象,松树上挂满了积雪,报告着新晴天气的到来。 听到山间瀑布的声音,我被惊醒了。何处有鸿门的碎玉般的清脆声响?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高启在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写的。 第一句“野人于世本无营”,意思是说,我这个生活在山林中的野人,对于世事并不追求什么,我的生活简单,不图名利。 第二句“尚有闲功日计程”,意思是说,虽然我没有追求名利,但是我还是有一些小成就,每天我都会计算我的劳动成果。 第三句“筼竹缚梯求密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用竹子绑了梯子,想要从山中取些药材。这里的“筼竹”是一种竹子
注释: 在幽静的地方闲居,写了七十四首杂咏诗。这是作者洪武十一年回到家乡后写的诗。梦中吟哦诗句,醒来就醉意未消地酣然入睡;到了春天来临时,秋天去时,总觉得一切都茫然不知。山中的日子本来就很少,想要找人记下岁月的年头,可是又找不到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感慨。他梦见自己在梦中吟哦诗句,醒来后却仍然沉浸在那种诗意的境界之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在梦中也沉醉其中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本学埋名坐钓矶,谁言天上客星移。 前滩水落西风冷,觅得羊裘不敢披。 注释:我在隐居期间写了这组诗,这是其中的第四十二首,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我回到家乡时。我原本的学术身份被埋没了,我坐在钓鱼台上,谁能说天上的星宿会移动呢?前面河水上涨,西边的风吹得很冷,我找了件厚厚的羊皮大衣,却不敢穿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写的一组诗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这是一首写自己隐居生活的诗作。幽居,指隐居在山林之中。杂咏,指写许多诗篇。 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天起,诗人回到家乡居住。 回塘曲渚月明多:池塘边的小洲上,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幽静美丽。 游妇相呼采芰荷:游女们相互呼唤着去采摘莲叶上的菱角。 老去风情浑尽减: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的风韵已经减少了许多。 隔花谁唱竹枝歌
注释:隐居生活杂诗共七十四首,这是洪武十一年从平原还家所作。 退休后赢得在幽居中睡觉,坦腹露头绿树阴中躺。不是葛巾忘了带,近来华发不能戴头簪。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晚年退隐的情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坦腹露头,绿树掩映。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隐居者,因为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没有因为退休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
【注释】 垂柳阴阴:形容柳条长而茂盛。护钓矶:保护钓鱼的石矶(小礁石)。柴扉:用树枝和竹片等编成的简易门,用柴草做成。时人:指同辈或一般人。知名姓:出名,有名。清世:清贫的世道。林泉:山林泉水。老布衣:年老的平民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平原时所作的杂咏诗之一。全诗描绘了一个幽居者在溪边垂钓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首句“垂柳阴阴护钓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这是一首杂咏诗,作于洪武十一年(1378)诗人归家之后,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和向往之思。 【答案】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为报奚童扫绿苔,柴门长日便教开。 晓烟晴日鹊声急
注释:幽居,指隐士的居所,这里指隐居生活。杂咏,指各种诗歌,这里指隐居生活的诗篇。七十四首,表示共有四十四篇。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是说这些诗是在洪武十一年从平原回到家中时写的。 译文:我的功勋名望本就达不到朝廷的要求,只得到了烟霞冷趣长。林下一瓢桑落酒,谁说能比得上市朝香。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士隐居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写道:“勋名本不到旗常,徒得烟霞冷趣长。”意思是说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书生元亦羡封侯,经世才迂不自由。 万一鹤书求野逸,素琴重到碧山幽。 注释:幽居杂咏是明朝诗人高启在洪武十一年回到故乡时所作的七十六首诗中的一首。书生指的是有学问的人,元亦羡是诗人的字。经世之才指的是治理国家的能力。万一鹤书求野逸指的可能是得到一封征召令,去为边塞效力。素琴指的是古琴。碧山幽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有才华的读书人
【注释】 平原:指元好问故里。周颙:《晋书·王戎传》:“(王)戎年十三,尝与诸从兄俱在庭中,食品将尽,谓母曰:‘举杯朝朝待何物?’母指颊而言:‘举杯朝朝待食钵。’” “千载”:即千年。 【赏析】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是元好问为自叹而作的一组诗,写于元好问晚年归乡隐居时。这组诗共七十六首,其中第164首题为《自叙老疾》。诗云:“平生多病独登台,老去投簪卧白云。万古文章惊海内,两朝人物照江湖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幽居闲散,生活清贫简朴,没有功名利禄之扰,所以诗中充满了闲适和宁静。 桂树丛生山正幽,王孙岁暮尽优游 桂树在山间生长,环境幽静。王孙(贵族的后代)在年老时尽情享受悠闲的生活。 不知招隐缘何事,聒聒风前咏不休 不知道为什么要隐居,只是听到风吹过的声音而忍不住吟唱不已。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选择在山中隐居
【注释】 幽居杂咏:指隐居生活的一些琐事。杂咏:即杂感。 约客:邀人入内共谈。 听琴:指聆听琴声。 扫石台:打扫台阶。 竹门咿轧:竹制的门发出的吱嘎之声。倚风开:依着风而开,形容门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 空山:空旷的山野。碧云合:天空中的白云聚集在一起。天外美人来不来:指天上的美人是否降临人间。 【赏析】 诗题“幽居杂咏”,是说作者在隐居的生活之中,有诸多琐碎的事情要作,因此便写下这些杂感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卯酒初醒午梦馀,南风入户北窗虚。 闲身已在羲皇上,到此令人悔读书。 注释:早晨醒来的酒还没有完全清醒,下午做的梦也已经结束。南风吹进室内,北窗显得空荡荡的。我闲散的身体已经回到了羲皇时代,到了这里让我感到后悔,以前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利用时间。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写的,表达了他对于过去读书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态度的反思
【注释】 幽居杂咏:指诗人隐居时所作的诗。七十四首:这是作者的自谦语,意谓他作诗之多,有七十四首之多。 韩子高轩:指韩愈。韩愈曾为中书舍人,故称其为“韩子”。 长倩落花:指诸葛亮。长倩,即庞统(庞德公)。 韬略:指用兵策略。 卧龙:指诸葛亮。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谦之作。首联说,自从洪武十一年(1378)自己从平原还家以来,已经过了七年的时间。这七年里,没有遇到韩愈,也没有遇到庞统和诸葛亮
【注释】 幽居杂咏:作者在家乡的闲居诗作。渊明: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千载:一千年,这里表示对陶渊明深深的敬仰。知音:理解并欣赏自己才能的人。冰弦:指琴声清脆如冰弦一般。商于:商山四皓之一,秦末隐居商山。绮角:指织成的美丽花纹的琴曲。寻绮角:寻找绮角般的音乐。寂寥:孤独寂寞。古人心:古人们的心情。 鉴赏: 这首杂咏,是作者在家乡的闲居时写的一首诗。作者对陶渊明有很深的认识和崇敬,因此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这是诗人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从北平还家后所作一组诗,共七十六首。“杂咏”是随意吟咏的意思。 平原:指元代名将常遇春的故乡。常遇春原籍凤阳(今属安徽),元末避乱隐居于山东之平原县。 云本无心:云本来是无心出山的。 偶:偶然,无意之中。 幽林薄暮鸟知还:傍晚时分,树林幽静,鸟儿知道要回来了。 驰驱子:奔走追逐的人。 红尘:指人间尘世。 【赏析】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故人肥马衣轻裘,意气扬扬得自由。 林下雨馀苔径滑,免劳相过碧山幽。 注释: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这是作者在洪武十一年回到平原后所作。故人肥马衣轻裘,指故人归来,骑着肥壮的马,穿着轻便的皮衣。意气扬扬得自由,形容心情舒畅,得意洋洋。林下雨馀苔径滑,雨后山间的小路因为潮湿而变得滑腻,因此不必再担心与朋友相见时要费力地穿过这片绿意盎然的山林前往他处了
【注释】 ①幽居:指隐居生活。②宋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擅长辞赋。③误对:错把悲伤的景物当成欢乐的去欣赏。④清秋:秋天。⑤湛湛:水波浩渺的样子。⑥鸱夷:传说中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自号鸱夷子皮,泛指隐者。⑦正可:正好。 【赏析】 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长江上枫树林中的扁舟情景,抒发诗人淡泊明志、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 前两句“多才宋玉久能诗,误对清秋景物悲”,是说才华横溢的宋玉久负盛名
【注释】 幽居杂咏:作者隐居期间所写的诗。 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这是诗人在洪武十一年(1378)从山东平原返回家乡后所作的一首诗。 【赏析】 此诗是明初大画家、文学家沈周于洪武十一年(1378)从山东平原返回家乡后的一首诗。诗人回忆自己归隐前的生活,对阮籍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首句“最爱佯狂阮嗣宗”,写诗人最喜爱的是晋代阮籍的佯狂行为。他以这种放达不羁的态度对抗黑暗的现实
【注释】 1. 幽居杂咏:指作者隐居时的所感、所思。 2. 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从洪武十一年(1378)春天回到故乡后所作。 3. 容得萧闲亦已多:即使能容忍清闲的生活,也是很多的了。 4. 敢论官绶与渔蓑:敢于谈论官职和渔翁的蓑衣。 5. 东流逝水西流日:东方的水向西流去,太阳也在往西落,表示时光在不停地流逝。 6. 百岁只消如此过:百年岁月,就让它这样度过吧! 【赏析】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雨浥琪花落满床,寂无人到读书房。 闲中不觉青春过,静里方知白日长。 注释: ①幽居杂咏:即隐者的诗歌作品。 ②雨浥琪花:形容雨水滋润了琪花。 ③琪花:一种珍贵的花草,常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④寂无人到:寂寞无人来访。 ⑤闲中:闲暇的时候。 ⑥不觉:不知不觉。 ⑦静里:安静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归隐之后所作的一首诗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呼龙种术岂无经,瘗鹤藏书亦有铭。 独对梅花写遗恨,招魂未续楚骚声。 注释 幽居杂咏:隐居时所作的诗。七十六首:这是作者自序中说的。据《明史·文苑传》记载,他“有《幽居集》、《南征录》、《大庖西序记》、《庚午外集》,又著有《水绘山传》、《吴越春秋》及《东越历朝实录》,合为八十卷”。但现存的《幽居集》只有四十一卷。 呼龙种:相传神农尝百草,遇神龙以药赐之
注释:傍晚的露水横亘在山巅,夕阳尚未落下。古老的松树上,一只鹤在枝头鸣叫,声音显得有些迟缓。 清晨,东面的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一片明亮,而西溪却还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仿佛是神仙沉睡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出时分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欲铸钟期未买金,断丝寒縆案头琴。 释义:我渴望能像古代的钟期那样去结识一位知音,却没有钱去买金子,只能把琴放在冰冷的案头上弹奏出凄清的音乐。 虚堂月底弹清曲,别鹤离鸾自赏音。 注释:在明亮的月夜中,我弹着清雅的曲子,就像那离群索居的仙鹤和被人们抛弃的鸾鸟一样自得其乐。 赏析: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家乡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音乐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笑杀仙源避世翁,洞门犹与世人通。 临流莫种桃花树,惹得春来着处红。 译文: 笑死人的隐居老人,洞口仍与世人相通。 不要在溪边种桃花树,否则惹来了春天和红色的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笑杀仙源避世翁,洞门犹与世人通"
注释:自从我年老之后,惹起世间的非议,就像川原上的锦树敛去了红霞。 我不借助烟霞来锁住我的关门,却在春风里怨恨物华的凋零。 赏析:此诗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首句写诗人自认为已经老了,引起世间的非议,与上文“衰翁”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世道的失望和对世事的感慨。第二句写诗人不借助烟霞来锁住自己的关门,表现出诗人对于世态的超脱和淡泊。第三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春风中对物华凋零的遗憾,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注释】: 幽居杂咏:隐逸者所创作的诗词。 七十四首:诗作数量的概称。 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这是一首写自己归隐后的生活情趣之作。 笑杀山阴王子猷:王子猷,名王徽之,晋朝人,有高洁的志向和雅致的情怀。他听说会稽山水之美,便弃官而去游览。有一次,他骑马走在雪路上,忽然停下来,欣赏起美丽的景色来,竟忘记了时间。后来有人告诉他说:“大雪压断树枝,你该回去了。”他这才醒悟过来,立即掉转马头返回去。
【注释】 幽居杂咏:诗人在隐居时写的诗。 梅花不解十分清,香影撩人说姓名:梅花虽然清香四溢,但似乎并不十分清新,它的影子仿佛在撩人,让人忍不住要问出它的“姓名”。 林壑(hè)未忘居鼎鼐,老枝留子待调羹:树林和山谷中的景象并没有忘记诗人曾经的地位和作用,他就像那老树枝上的果实一样,还等待着有人去品尝。 鼎:古代的烹饪器具,三足两耳,中间有盘。鼐:古鼎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梅花的七言律诗。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山巅幽绝人稀到,柑子阴凉客屡过。 不见晚来倾白堕(jiāng) 小园当奈月明何(nài):奈何。 赏析: 这首诗是朱元璋的《幽居杂咏》。诗中通过写山巅的清幽、柑子的阴凉和夜晚月光明亮,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山巅幽绝人稀到”,描绘了山巅的清幽景象。山巅,地势高峻之处,通常被云雾缭绕。幽绝,形容非常寂静,没有人烟。人稀到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幽幽绿树团华盖,聒聒流泉奏玉琴。 不必画堂丝与竹,自然山水有清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归隐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幽幽绿树团华盖,聒聒流泉奏玉琴",这里的"绿树"、"流泉"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团华盖"和"奏玉琴"则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不必画堂丝与竹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黄菊花开贫不厌,茅柴酒熟醉相呼。 译文:我最喜欢在秋天欣赏菊花,即使生活贫困也不感到厌倦,菊花开放时香气四溢;我家的茅屋和粗粮做的酒,酿得又纯又香,喝醉后互相呼唤着回家。 注释:幽居:隐居。杂咏:即杂诗。七十四首:指七十七首诗。陶彭泽:东晋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闻名于世
【注释】 柳塘: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放教:任凭。芊绵:柔软。婀娜娇:形容花木的优美姿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春雨过后,春天到来时,柳塘边、溪流上的景色变化。 第一句,写春雨后,柳塘边的春景:昨夜,春雨潇潇而下,声音急促;清晨起来,看到春水涨满小桥,欲将平桥淹没。“急”字点出春夜雨声之快,“欲”字写出春水流势之大。 第二句,由春景过渡到春情:春水上涨,柳条垂挂下来,像绿色的细长丝带
注释:我独自在幽居中饮酒独酌,却无法醉倒。可惜溪边上百朵鲜花已经盛开。花前几日南风很强劲,门外今天来了一位好客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独自饮酒、欣赏百花盛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春酒独酌不成醉”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可怜溪上百花开”一句则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最后两句“花前几日南风紧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如花女儿春柳腰,高歌自驾木兰桡。 弯弯才见初生月,隐隐斜明第四桥。 注释:这首杂咏是诗人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归家后所写,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如花”比喻女子的美丽;“春柳”指杨柳;“木兰桡”指木兰船,这里泛指船只;“第四桥”指的是诗人家乡的一座桥。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赏析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邻居家新酿的白酒已经近初熟,我整天忙着为花朵忙碌。 我将随着粉蝶翩翩起舞,想要趁游蜂上下狂舞。 邻屋白酒近初熟,老子尽日为花忙。 注释:邻居家酿造的新酒已经接近成熟了,我整天忙于为花朵忙碌。 我将随着蝴蝶翩翩起舞,想要趁蜜蜂上下飞舞。 将随粉蝶联翩舞,欲趁游蜂上下狂。 注释:我将跟随蝴蝶翩翩起舞,想要趁着蜜蜂上下飞舞。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
这首诗是诗人在洪武十一年从山东平原回到家乡后所作。诗人以幽居杂咏的形式,抒发了对家乡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不觉门外春已过,只说饮酒日豪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过去;只是说,每天饮酒的时候都会豪气冲天地吟诵。这里的“豪吟”是指诗人喜欢饮酒作诗的情景。 林花尽褪娟娟色,涧竹都成密密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林中的花儿已经完全褪去了娇嫩的颜色,涧边的竹子也都形成了茂密的阴影
这首诗是洪武十一年(1378年)诗人从平原返回家中后所创作的杂咏诗组中的第七十四首。 初开草堂三五日,池上鸥鹭日频来。 注释:在草堂刚刚开放了三四天时,池上的鸥鹭就开始频繁地来了。 赏析:这四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刚回到家乡,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新生活的建设——修建草堂。草堂虽然刚刚开放,但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的鸟儿和水鸟——也就是鸥鹭,它们开始频繁地来到这片新的家园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江上好景莫虚度,屋边乱红今已深。 不是春风相勾引,道人争看日携琴。 注释:幽居杂咏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所作的一组七言诗,共有七十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四十四首。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家乡时对自然景色的感受。“江上”句写春天江上的美景。“屋边”句写春天屋边的美景。“不是”句写春风吹过没有引来人们欣赏的景物。“道人”三句写道人看见作者在江边弹奏乐器,都争着来看了
【注释】 柏子:柏木的果实,即柏子仁。柏子香:柏子仁的香气。消:消散,散去。坐调:指静坐修炼。元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希夷:道家语,意指虚无缥缈的境界。旁人:他人。那解:怎能理解。文火温温:指文火慢烤。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自己修炼成仙的诗。首句写修炼过程,次句写修炼结果。三句说明别人不能理解修炼的过程和结果。末句表明作者对这种修炼方法的看法。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半世为儒好自轻,狂歌浪谑斗诗声。 内庭消尽还丹火,传得江湖说姓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洪武十一年(1378)回到平原老家之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以及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 “半世为儒好自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在半生的时间里一直在做儒者,但他总是喜欢自我贬低。这里的“自轻”是指诗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批评和反省。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自从进入珠宫捧玉宸,别招猿鹤作新邻。 空林寂静无来客,千载丹枫作老人。 注释:幽静的居所中,我吟咏着杂诗七十四首,这些诗是写于洪武十一年我从平原回到家乡时所作。自从我进入皇宫(指皇宫里的书房)捧起那把御用笔(指御笔),我便与猿鹤为伴(指在皇宫的园林中与猿、鹤为邻)。在这静谧的树林里,没有来客(指没有闲游的人),只有千年的丹枫树如同一位老人。赏析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尘缘静尽觉神清,对月虚堂炼鹤形。 采得石楠花上露,研朱自点石台经。 译文: 在尘世的纷扰中,我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感觉神清气爽。我对着明亮的月光,坐在空荡荡的堂屋里,修炼成一只鹤的样子。我在石楠花上采集到了清晨的露水,用它来研磨朱砂,为石台经文点上红色的印迹。 注释: 1. 尘缘静尽:指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内心的平静。 2. 对月虚堂:形容自己在明月下
【注释】幽居:隐居。杂咏:即杂感诗,指闲适无事时所写的一些不拘格律的抒情小诗。羽步:步行轻快的样子。天坛: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礼帝居:在天坛祭祀帝王。星文:天上的星星。拱北:指北斗七星。连珠:形容北斗星排列成圆形。寒云:乌云。丹砂井:丹砂矿。虹光:彩虹的光芒。彻:通“澈”,穿透。 这首诗的译文是:步行轻松愉快地到天台去祭拜皇帝,北斗七星排成圆形拱卫着北方。乌云不能遮挡住丹砂井
幽居杂咏,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炼得梅花白雪颜:形容梅花如雪般洁白。炼,修炼,比喻修养。梅花,这里指梅花的品质。 关元静夜浴金丹:关元是道家术语,指人体的下丹田,是人体的生命之源,也是修炼的重要地方。金丹,指道家所说的炼丹术,是一种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方法。在静夜中沐浴金丹,象征着修炼者在寂静无声的夜晚,通过内观和冥想等方式,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呼龙起种春田玉
【注释】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指作者的七十六首诗。蒲团:即蒲团草编的坐垫,古人打坐时坐的一种垫子。窈冥:幽深、渺茫的境界。大洞经:《道藏》中一部重要的经典。碧坛:道家的祭坛,这里指祭祀场所。琪(qí)花:美玉名。这里指灵芝草等仙草。风泠泠:风吹的声音。泠泠:形容风声悠扬。 【赏析】 此为《幽居杂咏·七十六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之一首。 首联写自己幽居的生活。“蒲团静坐思窈冥”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 天台:指今浙江天台县。天台山风景优美,素有“佛宗道祖”之称。 石桥:即石梁溪桥。 龙鳞: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美人:指作者的妹妹张氏。看花去:指妹妹邀请作者一起去观赏桃花。 云暖:天气晴朗温暖。洞房、仙帐:指闺房和床上的被褥。 赏析:这首诗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在返回家乡后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回到故乡,欣赏到了天台山的新景象
【注释】 丹成:炼丹成功,即得道。八极:八方。恣神游:随心所欲地遨游。蕊阙:花蕊宫阙,指仙境。鹤骑秋:白鹤乘风。上苑:皇家园林。花一梦:如梦一般。五云:帝王所居之地的祥云。回首:回头望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从山东返回老家时写的杂咏诗,共七十四首。此诗为其中之一。 首联“丹成八极恣神游,蕊阙风随鹤骑秋”,描绘了一幅神仙在八方遨游,乘着白鹤飞过秋天的画面。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