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 第八十回 ·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却说比丘国君臣黎庶,送唐僧四众出城,有二十里之远,还不肯舍。三藏勉强下辇,乘马辞别而行。目送者直至望不见踪影方回。四众行彀多时,又过了冬残春尽,看不了野花山树,景物芳菲。前面又见一座高山峻岭。三藏心惊,问道:“徒弟,前面高山,有路无路?是必小心!”行者笑道:“师父这话,也不象个走长路的,却似个公子王孙,坐井观天之类。自古道:山不碍路,路自通山。何以言有路无路?”三藏道:’虽然是山不碍路,但恐险峻之间生怪物,密查深处出妖精。”八戒道:“放心,放心!这里来相近极乐不远,管取太平无事!”师徒正说,不觉的到了山脚下。行者取出金箍棒,走上石崖,叫道:“师父,此间乃转山的路儿,忒好步。快来,快来!”长老只得放杯策马。沙僧教:“二哥,你把担子挑一肩儿。”真个八戒接了担子挑上。沙僧拢着缰绳,老师父稳坐雕鞍,随行者都奔山崖上大路。但见那山——
云雾笼峰顶,潺湲涌涧中。百花香满路,万树密丛丛。梅青李白,柳绿桃红。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嵯峨石,翠盖松。崎岖岭道,突兀玲珑。削壁悬崖峻,薜萝草木秾。千岸竞秀如排戟,万壑争流远浪洪。
老师父缓观山景,忽闻啼鸟之声,又起思乡之念。兜马叫道:“徒弟——
我自天牌传旨意,锦屏风下领关文。观灯十五离东土,才与唐王天地分。
甫能龙虎风云会,却又师徒拗马军。行尽巫山峰十二,何时对子见当今?
行者道:“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三藏道:“徒弟,虽然说得有理,但不知西天路还在那里哩!”八戒道:“师父,我佛如来舍不得那三藏经,知我们要取去,想是搬了;不然,如何只管不到?”沙僧道:“莫胡谈!只管跟着大哥走。只把工夫捱他,终须有个到之之日。”
师徒正自闲叙,又见一派黑松大林。唐僧害怕,又叫道:“悟空,我们才过了那崎岖山路,怎么又遇这个深黑松林?是必在意。”行者道:“怕他怎的!”三藏道:“说那里话!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游记》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是吴承恩所撰写的经典篇章,描绘了孙悟空保护唐僧的情节。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比丘的国家,国王和臣民们热情地送行唐僧师徒四人出城。然而,唐僧却执意要救下一位被捆绑在黑松林中的美女。尽管孙悟空多次劝阻,但唐僧仍然坚持救人。

  2. 故事情节:在山脚处,唐僧一行继续前行,孙悟空则拿出金箍棒,警惕地巡视四周。突然,他们发现一座高山峻岭,唐僧心中忐忑不安,担忧会有妖怪出现。而孙悟空则轻松笑道:“师父,此间乃转山的路儿,忒好步,快来快来!”最终,师徒顺利通过了险峻之地,继续前行。

  3. 文化价值:《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学内涵,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一经典章节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魅力。

《西游记》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不仅是一次充满惊险的旅程,也是对人性、友情和勇气的深刻探讨。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魅力,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