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世,道光时,十八年,二月卯。春分节,八日花朝。
良辰揽揆嘉名诏。伯仲间怜偏小。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介绍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是元代诗人张可久的一首作品,出自《小山乐府》。这首诗以七十七句七十七字,自述其生平遭遇,表达其壮志难酬的感慨。
张可久,号小山,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散曲作家、杂剧作家。他的散曲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其中,《小山乐府》是一部著名的散曲集,其中包括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张可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用“石莲”来比喻自己的坚韧不拔,用“七十七”来象征人生的坎坷与曲折,用“自寿词”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
【译文】 尧舜的盛世,道光的年华,十八年,二月卯日,春分节气,正月初八花朝。 美好的时间,揽揆嘉名诏,伯仲间偏小。 【注释】 “石莲”是诗人自号,“七十七”是他作诗的数目。 “尧舜世”:指唐尧、虞舜之世,即太平盛世;“道光时”,指清朝道光年间;“十八年”,指作者生年的年数;“二月卯”:按农历纪年法,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春分节”,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3月20日左右;“花朝”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稼轩的《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以下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第一段 - 注释:记,回忆。梅岭,地名,在今广东。戏鼓桃,游戏娱乐。柳江,指柳江县,在今广西。度龀髫,度过童年时光。大河嵩岳,即黄河、太行山等险峻之地,也暗指中原大地。承恩泽,接受皇帝的恩惠。移畿辅,迁居至京畿地区。路近云霄,道路畅通,接近皇宫。 - 译文:回想我年轻时,在梅岭游玩,击鼓弹桃,度过美好的童年
【注释】 石莲:指石延年。七十七自寿词:即《七十七自寿诗》,为石延年自题的七律诗。正宫端正好:正宫,唐时宫调名之一,本调二十八字,四言一句。端正,谓韵律整齐,音调和谐。 堂萱(xuān)老:比喻自己老了。萱草,又叫“忘忧草”,传说中能使人忘记忧愁。堂萱,泛指家庭。 陈封章:封章,指封印、封存之意;陈封,指陈设、陈设之意。此处指辞去官职、退隐林下的意思。 庭椿耄(mào):椿树,长寿之树
【注释】 端正好:曲牌名。 柳下:词中指作者自己。 专心:专一、专注。 科名:科举考试中的功名。 连镳(biāo):并列前行。这里指同朝为官。 【赏析】 《正宫·端正好》原是元代大曲,共三段,每段四句,每句七字,全曲共一百零八字,分作三段。这是第一段。这首小令,写柳下老人专心祭祀枣糕,并以此自寿。“柳下”两句,写其专心祭祀枣糕,并以此自寿。柳下老人以诚心祭祀,枣糕便化为甘露,染红了他的宫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咏物词,写的是石莲七十七朵的自寿词。下面是诗词原文: 正宫端正好 春闱独愧泥金报。空惹人七次牢骚。永使我落孙山,文憎命,长辞号舍,焚砚学君苗。 注释: 1. 春闱:春季科举考试。 2. 泥金报:指科举考试的录取通知书。 3. 七次:这里指连续七次科举考试没有中举。 4. 文憎命:指不喜欢科举考试。 5. 长辞号舍:长期离开考场。 6. 焚砚:烧毁砚台。 赏析:
【注释】 端正好:正宫端正好。 登仕版:指进入仕途。 冬官雅操:冬官,掌管建筑的官员。雅操,高雅的操守。 屯田韵号:屯田,管理农田、土地的官职。韵号,音律的名称。 鼎湖:即鼎湖仙去,传说中黄帝的陵墓。 遏密箫韶:停止音乐歌舞。 燕郊:这里指京城之外的地方。 神路:指通往神灵的道路。 六年照料:指六年来一直照管着某事或某人。 柳湖:即西湖。 【赏析】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是一首自度曲兼小令
【注释】 石莲七十七:指苏轼的字子由,字文叔。 正宫端正好:是《端正好·自寿》一词的曲牌名。 惊心的鲸奔龙跳:意谓大江汹涌如惊心动魄的鲸鱼腾跃,龙在云中跳跃,形容水势之大。 金堤走扫:意谓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冲刷着金堤。 兴工:指筑堤。 百万赈饥:意谓救济百姓数百万口。 拯此鸿嗷:意谓解救这亿万百姓。 人牵茭(jiǎo):意谓百姓扶老携幼,牵牛挽车,来求苏辙救灾。 粟空廒(áo):意谓粮食被水淹了
【注释】 石莲:人名,此处泛指作者。正宫端正好:曲牌名。 因之迁调:因此被提升官位。迁调,升迁。任以领袖,使继欧(欧公)包:任命他担任首领或主管。欧公,即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继欧包,接替欧阳修主持政务。一重轻严如斧钺:双重压力像斧头和利剑一样严峻。一重、二重,指两种不同的压力。 阳世阴曹:阳间阴间,这里泛指官场上的各种势力。阳世阴曹,比喻官场的黑白两面。 一重轻严如斧钺、一出入判决秋毫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是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以“七十七”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晚年生活状况的无奈和自嘲。 译文: 我像石头莲一样坚强自立,七十一岁了还要自寿。又三年,我转任督漕官,早晨要牵挽船只,晚上要叫嚣喧闹。我受尽挑剔,费尽心思,才能勉强应付。 现在让我妻子入天庾,精米与糙米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状况的无奈和自嘲
石莲:这里是指作者自己的名字。石莲七十七,是说自己年已七十有七了。 自寿词:即自己的诗篇,以词名之。 正宫端正好(调见《中吕·喜春来》),曲牌名。此为单调。句末三字用韵。 ■忽开海岛。幕忽危燕雀,蓦地听蒙尘耗。麻鞋行在路迢迢,这句是说忽然之间,如同进入了海岛,突然听到危险的消息,行走在遥远的路上。 有似失群鸟。望秦关一时怎到,觐天颜,恩莫报。抛江鱼味好,这两句是说自己好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鸟儿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议和成赔偿最要。搜索盈余,增加税繇。白下开藩,又返三山棹。 罗掘成空,桑孔为劳。粥无米妇难巧。 【注释】 端正好:曲牌名,是中吕宫调名。 石莲: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岳夫人。 正宫:古代宫调之一,即宫调的正格。 “议和成赔偿”句:意谓宋金双方达成和议后,金方要求宋朝付出巨额赔款。 搜索:指搜括。 增加:指扩大。 “白下开藩”句:意谓在南京(古称白下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都统署,天津新撤须探讨。又调我京畿镇剿。光阴两月圣恩叨。 注释:《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忠诚于职守、勤勉工作精神的诗词。"都统署"是指都统署(即清朝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驻地)的所在地;"天津新撤须探讨" 表示天津地区在最近被撤销了;"又调我京畿镇剿" 说明作者被调往京城附近进行镇压;"光阴两月圣恩叨" 则表达了作者对皇帝赏赐的感激之情。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漕运河道通,五天期限,离开章江,两水滔滔。会城正在涉欧西教场。 笙歌酒醴娱来使,议抵罚赔结外交。又是萍江闹哄。 直动了兵联四省,方落得凯奏金铙。 注释:石莲: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七十七:指苏轼七十四岁。正宫端正好:指《端正好·上元令》一曲。漕运河道通:指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参知政事、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昭文院大学士,负责管理全国的水利交通事务
【注释】 石莲:指宋代名臣文天样。七十七自寿:指文天祥七十七岁生日,他以“岁”字为诗题,自号“石莲”。端正好:曲牌名。佐邮传:指文天祥被贬官后出任地方官。过一年,抚河南,悲两朝:指文天祥在南方任职的第二年就因忧愤而病逝。两朝:南宋与元朝。从旧地迁才乐:文天祥在任福建安抚使时因反对元朝统治,遭元兵攻击,被迫离开福州南下至广东潮州、江西吉安等地,但始终不忘故土,对宋朝忠心耿耿。重看竹马儿童老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 正宫端正好 - 石莲七十七:指的是自己,用“石莲”来代称自己。陆游在晚年时自号为“石莲居士”。 - 自寿词:即自我咏赞之词,这里指诗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 - 端正好:这是曲牌名,用于定调,表明接下来要唱的是一首端正的歌曲。 退院僧,瘦骨支,旧宫人,白发飘 - 退院僧:这里的“退院僧”是指已经退隐的僧人,与世俗的生活隔绝。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襁负逃。城头头白乌飞噪。 注释:忽然之间传来渔阳的战鼓声,整个神京都为之震动;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匆匆逃离。城头上,一只老乌鸦在空中飞翔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幼安避辽东早。 注释:随着军队一起行动的蜗牛无法学会飞翔,迷失道路的燕子只能在树林中寻找筑巢的地方。苏轼在年轻时就已避开了辽东的险恶形势。
【注释】 石莲:指佛教中莲花。七十七自寿:七十七岁。自寿,给自己祝福长寿。正宫端正好:正宫调。 鼓儿词,贾凫西,道情歌,郑板桥。旁人莫把痴顽笑:旁人不要嘲笑我,要理解我的处境,不要以为我是在胡闹。 快无祢鼓挝千杖,清少牙琴按七条。权当作歌合啸:快意的没有弹击一千根杖,清雅的不用弹拨七根弦。权,暂且,暂且。作,当作。权当,姑且地。歌合啸,唱和着呼啸。 博得个心闲梦稳:获得一个心情宁静
诗句释义: 1.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这是一首诗歌,题目是“石莲七十七自寿词”,属于《新刊大字校正全像华夷传教画像道书》中的内容。诗中以石莲(即观音菩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七十一岁的自赞之辞。 2. 安期枣莫寻,方朔桃难找: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找到安期枣和方朔桃(一种传说中的仙果),是非常困难的。这里可能暗含了对于寻找长寿或幸福生活的隐喻。 3. 算八旬仅有三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