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潜客,性嗜兰蕙姿。
培根复诛蔓,汲清灌溉之。
吐芳出群卉,岂曰国香衰。
顾兹桂与茝,将随九畹滋。
枝叶峻以茂,采撷冀及时。
奉为君子佩,连茹以为期。
训士吟
介绍
《训士吟》是清代诗人戴亨创作的一首古诗。
《训士吟》不仅是对古代训诂学者的赞颂,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通过对戴亨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的文化和学术环境,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训士吟”。下面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 1. 北方有潜客,性嗜兰蕙姿。 北方有一位隐居的高人,他的性情喜欢兰花和蕙草的优美姿态。 2. 培根复诛蔓,汲清灌溉之。 他铲除了那些滋生蔓延的野草,用水来滋养这些兰花和蕙草。 3. 吐芳出群卉,岂曰国香衰。 这些兰花和蕙草散发着芬芳,怎么能说国家的传统香气已经衰落呢? 4. 顾兹桂与茝,将随九畹滋。 既然这样
【解析】 1.野鹤失云侣,日暮各孤飞。(译文:野性高洁的鹤失去了它那些云游四方的同伴,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各自孤独地飞翔。)野鹤失云侣——失去云游四方的同伴,“野”点出“鹤”,写出了鹤的孤傲、不羁。“日暮”指傍晚,写景兼表时间。“各”与前句“失”相呼应,表现鹤群的孤寂。 2.随风无定羽,栖息意何依。(译文:随风飘荡,翅膀上羽毛没有依靠。栖息在哪里呢?) 3.彩鸾振六翮,高踞琼树枝。(译文
诗句释义: 1. 种桑采桑叶,采桑养蚕子。 这句诗描述了种植和采摘桑叶,以及养育蚕的过程。 2. 风雨忽纵横,叶尽蚕欲死。 描述了桑叶被风雨破坏,蚕儿即将死去的情境。 3. 抱蚕对蚕泣,泪落桑园里。 表达了蚕儿感受到主人的悲伤,流泪的情景。 4. 讵缘绵绣心,淹没遽尔尔。 表达了蚕儿无法理解主人的心情,感到困惑和无助。 5. 所伤万人寒,不织从此始。 表达了蚕儿感受到了人们的苦难,决定不再纺织。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诗句释义: 1. 猗嗟此一生,生难尽慧识。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和智慧的感慨,认为人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见识,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2. 幸不堕顽蠢,造物岂我啬。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乐观态度,认为自己不会被愚钝和愚蠢所拖累,因为造物主不会吝啬给予我们机会。 3. 况藉古初人,阐微先我力。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敬仰,认为他们能够揭示宇宙的奥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九龄。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 - 嘉鱼乐澄渊,好鸟鸣高枝。 - “嘉鱼”指美好的事物或人,“乐澄渊”表示喜欢清澈的水域,这里比喻一个美好而清静的环境。“好鸟”指的是美丽的鸟儿,它们在高高的树枝上歌唱,象征着自由和快乐的生活。整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德輶鲜克举,安宅旷弃之。 - “德”在这里指的是品德,“輶”(yóu)是指轻便
【注释】: 1. 置身在宇宙,担当复谁诿: 身处世界之中,责任重大,无法逃避。 2. 人心能不死,天地因之位: 人心若能保持不朽,则天地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 3. 广厦覆万人,交疏绮筵备: 高楼大厦可以覆盖成千上万的人们,精美的宴会也准备就绪。 4. 所赖大匠能,经营使不坠: 依靠那些伟大的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使得建筑得以稳固不倒。 5. 草甲出勾芒,芟刈从此始: 从此刻开始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探奇及牛渚: - 「探奇」意味着探索新奇的事物或境界。「及」,达到的意思。 - “牛渚”是地名,位于安徽省当涂县西北,长江流经其间的一个小岛,这里指的是诗人探寻新奇的地方。 2. 穷幽入鬼隙: - “穷幽”意指探索深奥或隐秘的事物。 - “入鬼隙”则形容深入到极为狭窄或危险的境地。 3. 毕世谁能知,知之复何益: - “毕世”表示一生,“知”是指理解、知晓。
【解析】 此诗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借训士的比喻说明文章与德才的关系,劝诫士人要注重实际才能,不要光有文采。首联以“羊质虎其文”作比,说明虽文彩富丽,但未必能够显扬。颔联指出,如果躬行不逮,徒有文章,也无补于事。颈联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说只有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令人肃然起敬,而那些只是华而不实的人则必然被人看不起。尾联进一步申述了这一观点,说一个人要想内外一致,就必须内外兼备,既不能华而不实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意义。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解释和翻译: 原泉流不息 - 注释:原泉,指山间清泉,常流不断;不息,持续流动。 - 译文:山间的泉水永远流淌,源源不断。 积水成巨川 - 注释:积水,指积聚的水;成,形成。 - 译文:积累起来的水最终汇成了广阔的河流。 为山篑不辍 - 注释:为山篑,比喻为建设山岳而不断努力;辍,停止。 - 译文:为了建造高山不懈努力,从未停止
【译文】 盆中的花,虽然艳红如火,却因迎风而凋谢。睫毛未动,转眼间就枯槁了。根深土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岂能只是盆栽中娇艳的花朵。要成为栋梁之材,必须根基深厚,怎能只靠短暂的美丽? 【注释】 灼灼:形容光彩鲜艳。盆:浅盆。妖娆:妖丽。眄睐:看。睫:睫毛。移:移动。倏忽:极快地,一会儿。根株:指树木的根部和茎干。焉:怎么。自弱小:自己变得脆弱、渺小。防:防备,警惕。偶一疏:偶然疏忽。伺:等待。昏晓
【注】“训士吟”即《训士吟》诗。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花、树、草、鱼等物为比,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天运更代谢,气至物不遗。 自然规律变化无常,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地更新。 芳树花忽发,好鸟鸣其枝。 芬芳的花突然开放,悦耳的鸟鸣响在其枝头。 流水清且闲,游鱼漾绿姿。 清澈的流水悠闲自在,自由游弋的鱼儿摇曳着碧绿的身姿。 欣欣物各得,吾身亦化机。 万物欣欣向荣,我的身体也随着万物变化而生机盎然。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首,它的内容和意义都是非常深刻的。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读: 第一句:人匪道害依,交匪道害臧。 - "人匪道害依":这里“人”指的是普通人,他们的行为常常违背道德原则。“匪”是否定词,表示“不”。"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依赖,依附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普通人往往因为某种原因而违背道德原则,这种行为让人感到厌恶和不满。 - "交匪道害臧"
【注释】 槿花:木槿。 荣:开花茂盛。 亭亭:形容松柏挺拔的样子。 托根:指树根扎在土里,比喻扎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木槿花的“荣”、“死”、“风”、“水”,以及松柏之“苍”、“亭亭”和“贞”,“寒”“凝寒”“履”,从而表达作者对松柏、木槿等植物顽强生存、不屈不挠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译文】 早上看木槿开时鲜艳,傍晚见它凋谢了, 不是没有一时的繁荣,不久便如这木槿一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古意二首》。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步出城东门,徘徊歧路旁。 - 走出城门,在岔路口徘徊。 注释:描述了诗人从城中出来,站在城外的道路上,似乎在思考或彷徨。 2. 东门何所有,历历种白杨。 - 东边城门里有什么,那里长满了整齐的白杨树。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3. 秋风自西来,飒然起悲伤。 -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意。让我们逐句解读: 1. 求人人则贱,求我我自尊。 - "求人人则贱",意思是如果每个人都追求别人的认可,那么就会失去自己的尊严。 - "求我我自尊",意味着如果只追求自己的自尊,那么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2. 曷弗安所遇,反覆梏灵根。 - "曷弗安所遇",意思是为什么不安心于自己的遭遇。 - "反覆梏灵根",意味着反复地束缚着自己的心灵。 3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写出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日出扶桑阳,月落咸池阴。 翻译:太阳升起在扶桑(神话中的日神居处);月亮落下在咸池(神话中的月神居处)。 注释:“扶桑”是神话传说中太阳所由升起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思想主旨等进行综合分析。 “鹪鹩”:一种鸟,体小而善飞;“羽翰”,鸟的羽毛。“载憩芳树枝”,在美丽的枝头休息;“栖托岂不稳”:安于栖息难道不稳固吗?“安能薄天飞”,怎么能轻易地高飞远举呢!“裋褐裹珍玉,□晦待厥时。”用粗布衣裹着珍贵的玉石,等待时机。 “神龟不受缚,曳尾甘涂泥”:神龟不会被束缚
【注释】 人但知旦夕:人们只知日夜。 志士争千古:志士争相争夺不朽的名声。 神禹惜寸阴:大禹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 羲驭岂长午:羲和驾车岂是长久地在中午停留。 吾业不增修:我的学业不增加。 时去将焉补:时间过去了,哪里能够补救。 缠牵偶一长:偶然能走一走。 敬慎尔威仪:恭敬谨慎你的仪表。 周旋有规矩:行为举止要符合礼仪规范。 勿谓隐可欺:不要以为隐居的人是可以欺骗的。 放闲恣游逸:放松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