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不在话下。
却说怡红院中宝玉正才睡下,丫鬟们正欲各散安歇,忽听有人击院门。老婆子开了门,见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名唤小鹊的。问他什么事,小鹊不答,直往房内来找宝玉。只见宝玉才睡下,晴雯等犹在床边坐着,大家顽笑,见他来了,都问:“什么事,这时候又跑了来作什么?”小鹊笑向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说着回身就去了。袭人命留他吃茶,因怕关门,遂一直去了。
这里宝玉听了,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想来想去,别无他法,且理熟了书预备明儿盘考。口内不舛错,便有他事,也可搪塞一半。想罢,忙披衣起来要读书。心中又自后悔,这些日子只说不提了,偏又丢生,早知该天天好歹温习些的。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内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阐,还可塞责。别的虽不记得,素日贾政也幸未吩咐过读的,纵不知,也还不妨。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谷粱”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几年竟未曾温得半篇片语,虽闲时也曾遍阅,不过一时之兴,随看随忘,未下苦工夫,如何记得。这是断难塞责的。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虽贾政当日起身时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偶因见其中或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或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一读之,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玩索。如今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诘那个;若温习
红楼梦 · 第七十三回 ·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讲述了傻大姐在大观园中偶然发现了一个绣春囊,引发了一系列故事。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小说的复杂性和深度,同时也展示了人物性格和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接下来将详细阐述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
- 情节概述
- 发现绣春囊:《红楼梦》第七十三回通过贾母丫鬟的叙述,描绘了傻大姐在大观园中发现绣春囊的事件。绣春囊的发现,成为了后续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
- 赵姨娘的角色:在这一回中,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与贾环的关系也成为关注点。赵姨娘的行为引起了贾母的不满,暗示了家族中的复杂关系。
- 宝玉的困境:贾环因被赵姨娘告知宝玉有了新的宠爱而感到嫉妒,进一步加剧了宝玉与贾政之间的紧张关系。
- 人物分析
- 傻大姐的性格:傻大姐的天真无邪为这一章节增添了一抹喜剧色彩。她对世界的认识简单直接,使得复杂的人际关系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她的无知和天真也反映了小说中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真实描绘。
- 懦弱小姐的表现:懦小姐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宝玉的青睐,但在面对家族的压力和个人的情感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她的软弱和无助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性命运。
- 社会背景
- 家族的权力斗争:这一章反映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不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权力的争夺使得整个贾府陷入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
- 经济压力与家族荣誉:贾府的经济困难和对家族荣誉的追求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贾政的反对以及宝玉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关系处理,都在暗示着家族内部对于金钱和地位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 主题探讨
- 人性的复杂性:这一章节通过展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无论是傻大姐的纯真无知,还是懦小姐的懦弱无力,都反映了人在特定环境下可能表现出的多种面貌。
- 爱情与责任:宝玉对黛玉的爱,以及对赵姨娘的同情,展现了爱情的多面性和人物的责任意识。在家族的纷争和个人的情感之间,宝玉不得不做出选择和牺牲。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它涵盖了丰富的人物性格、复杂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背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变迁。通过对这一章节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