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一百零七回 ·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话说贾政进内,见了枢密院各位大人,又见了各位王爷。北静王道:“今日我们传你来,有遵旨问你的事。”贾政即忙跪下。众大人便问道:“你哥哥交通外官,恃强凌弱,纵儿聚赌,强占良民妻女不遂逼死的事,你都知道么?”贾政回道:“犯官自从主恩钦点学政,任满后查看赈恤,于上年冬底回家,又蒙堂派工程,后又往江西监道,题参回都,仍在工部行走,日夜不敢怠惰。一应家务并未留心伺察,实在糊涂,不能管教子侄,这就是辜负圣恩。亦求主上重重治罪。”
北静王据说转奏,不多时传出旨来。北静王便述道:“主上因御史参奏贾赦交通外官,恃强凌弱。据该御史指出平安州互相往来,贾赦包揽词讼。严鞫贾赦,据供平安州原系姻亲来往,并未干涉官事。该御史亦不能指实。惟有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一款是实的,然系玩物,究非强索良民之物可比。虽石呆子自尽,亦系疯傻所致,与逼勒致死者有间。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所参贾珍强占良民妻女为妾不从逼死一款,提取都察院原案,看得尤二姐实系张华指腹为婚未娶之妻,因伊贫苦自愿退婚,尤二姐之母愿结贾珍之弟为妾,并非强占。再尤三姐自刎掩埋并未报官一款,查尤三姐原系贾珍妻妹,本意为伊择配,因被逼索定礼,众人扬言秽乱,以致羞忿自尽,并非贾珍逼勒致死。但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亦从宽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贾蓉年幼无干省释。贾政实系在外任多年,居官尚属勤慎,免治伊治家不正之罪。”贾政听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及,又叩求王爷代奏下忱。北静王道:“你该叩谢天恩,更有何奏?”贾政道:“犯官仰蒙圣恩不加大罪,又蒙将家产给还,实在扪心惶愧,愿将祖宗遗受重禄积余置产一并交官。”北静王道:“主上仁慈待下,明慎用刑,赏罚无差。如今既蒙莫大深恩,给还财产,你又何必多此一奏。”众官也说不必。贾政便谢了恩,叩谢了王爷出来。恐贾母不放心,急忙赶回。
上下男女人等不知传进贾政是何吉凶,都在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第一百零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下面将对这一情节进行详细分析:

  1. 情节背景:这一节选自《红楼梦》第一百零七回,描述了贾家因遭逢抄检而遭受巨大打击后,贾母和贾政等人如何面对现实并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在这一情节中,贾母虽然表面上表示放心,但内心仍担忧家族的未来。同时,贾政作为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言论和行动对于家族的命运也具有重大影响。

  2. 人物关系:在《红楼梦》中,贾母作为家族中的长者,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族中每个人的心。贾赦因为担任台站职务,贾珍前往海疆,这些变故让贾母和其他家族成员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无奈。贾政则在面对家族困境时展现出了坚定的态度和责任感,他不仅安抚了贾母和家族成员的情绪,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3. 社会背景: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封建礼制的束缚。《红楼梦》通过贾家的兴衰史,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4. 文学价值:《红楼梦》以其丰富的人物性格刻画和复杂的情感纠葛而著称。这一情节通过对贾母、贾政等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红楼梦》第一百零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不仅是一个情节点,更是整个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家族和个人命运,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通过对这一情节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