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山居即事
译文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介绍
此诗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写照,写出了生活的惬意,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欣赏,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传神地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注解
山居:山林之中隐居。《战国策·韩策一》:“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寂寞:寂静无声,沉寂。《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落晖:夕阳,夕照。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鹤巢:巢为动词,作栖宿解,不是名词“窝”的意思。
荜(bì)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故衣:指莲花败叶。
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乌栖曲》之一:“采莲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烟火:指炊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一作“灯火”。
赏析
《批点唐音》:决非俗物可到。
《唐诗镜》:三四幽境自成,闲然清远。
《唐诗归》:钟云:松老从“遍”字看得出(“鹤巢”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四实体。何新之为平淡体。吴山民口:趣事逸情,妙妙。
《唐律消夏录》: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
《唐诗评选》:八句景语自然含情,亦自齐梁来,居然风雅典则。俗汉轻诋六代铅华,谈何容易?“落”字重用。
相关推荐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 - 掩柴扉:关上门。 - 苍茫:形容天空或景色广阔无际。 - 落晖:傍晚的余晖。 - 鹤巢松树遍:描述松树上有鹤巢。 - 人访荜门:形容很少有人来访("荜门"是指用草和土搭建的门,常用于简陋的住所)。 - 绿竹含新粉:绿色的竹子上面带有新的露水。 - 红莲落故衣
【注释】 小亭:简陋的茅屋。 接青崖:与青山相接。 白石交加:白石头错落有致地铺陈在台阶上。 衬绿苔:衬托出台阶上的绿苔。 日暮:天色已晚。 松声:指雨后松涛声。 阶砌:台阶、台阶下的砖石。 不关风雨:即使刮风下雨也无妨。 鹤归来:归巢的鹤。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绝。诗中描绘了一幅山居晚景图,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及隐居生活的无限喜爱之情。 “小亭前面接青崖,白石交加衬绿苔”
山居即事(其五)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注释 下泊降茅仙:指在山下的茅草屋中居住,像仙人一般。 萧闲隐洞天:指隐居在洞府中,远离尘世的纷扰。 杨君闲上法:指杨君在空闲时刻修行佛法,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司命驻流年:指司命之神在流转的时光中停留,寓意生命短暂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山居即事 - 此句表明了诗人居住的地方是山林。"即事"意味着直接描述眼前发生的事情或景象。 2. 岩云掩竹扉 - "岩"指山岩。"云"指云雾。"掩"是遮挡的意思。"竹扉"指的是用竹子做的门扉。整个意思是指山岩上的云雾遮住了竹门。 3. 去鸟带馀晖 - "去"可能是指鸟儿飞走。"带"表示携带或跟随
山居即事 出处行藏不偶然,何曾由我总由天。 收回紫陌红尘足,来结青山绿水缘。 万籁鸣时仍瀑布,数鸦起处忽林烟。 暮云正尔商量雪,却被催诗雨插先。 注释: 出处行藏不偶然,何曾由我总由天。 收回紫陌红尘足,来结青山绿水缘。 万籁鸣时仍瀑布,数鸦起处忽林烟。 暮云正尔商量雪,却被催诗雨插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田园风光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山居即事 分得南窗与世违,坐消白昼乐清时。 楼头秋意一声笛,镜里岁华双鬓丝。 绿水放教通竹径,清风招不下梧枝。 心期自得难为说,白鸟青山是己知。 注释: 1. 分得:得到、获得。 2. 白昼:白天。 3. 清时:宁静的时节。 4. 楼头:指楼顶。 5. 镜里:镜子里。 6. 绿水:清澈的水。 7. 放教:任凭、任其自然。 8. 清风:微风。 9. 自得:自我满足。 10. 说:陈述、告诉。 赏析
山居即事 密竹环茆舍,应无俗士过。 睡浓嫌日出,坐久厌尘多。 斗雀翻危叶,饥鹅唼短莎。 世涂真九曲,奔走欲如何。 注释: 1. 密竹环茆舍:密密的竹子环绕着茅草小屋。 2. 应无俗士过:应该没有世俗之人经过这里。 3. 睡浓嫌日出:睡得很熟,嫌太阳出来了。 4. 坐久厌尘多:坐了很久,讨厌灰尘太多。 5. 斗雀翻危叶:斗鸡正在比赛,翻动着危险(指高高的)叶子。 6. 饥鹅唼短莎
山居即事 稍欣入林深,已觉烦虑屏。 霜果垂秋山,归禽度岚岭。 纷纷叶易积,漠漠云欲盛。 涧户寂无人,松萝窅然暝。 惟闻山鸟啼,月出柴门静。 终岁寡持醪,延欢聊煮茗。 群书北窗下,帙乱谁能整。 注释: 稍欣:略感欣慰。 译文: 稍微感到欣喜,进入森林深处, 已经觉得烦忧被驱散。 秋天的果实低垂在山上, 飞过的鸟儿穿过了山间的云雾。 树叶纷纷落下,积累如山, 天空中的云彩渐渐变得浓厚。
《山居即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吟榻障松屏,岩扉护竹亭。 - 吟:吟诗。 - 障:遮挡。 - 松屏:用松树做成的屏障。 - 岩扉:岩石做的门户。 - 护:守护,保护。 - 竹亭:用竹子搭建的亭子。 2. 临风梳白发,对月读黄庭。 - 风:指风吹动。 - 梳白发:用手指梳理白色的头发,这里可能指的是梳理自己的思绪。 - 黄庭:《黄庭经》是一本道家经典
【解析】 题干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指向性,然后依据积累的诗歌知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中第一问是要求学生对全诗进行赏析。第二问是对重点字词的解释,第三问是对整首诗词的赏析。 山居即事 门掩青峰野水间
【注释】 三月:指初春。裌衣:单衣。袁安:东汉末年隐士,居贫不娶。带雪看:披上蓑衣观赏雪景(意指隐居生活)。 春到:春天到来。落花:飘零的花瓣。风细细:春风轻拂的样子。 藜杖:一种用藜草制成的手杖。行藏:处世行事的原则和方式。 穷探幽胜:穷尽地探寻优美的胜地。 自数行藏:自己安排行止、行为准则等。 吾道输:我的理论被否定了。陋巷:简陋的房屋。 息肩:停息,休息。 应:应该。白云端:白云之上。
山居即事 山中尘事少,尽日掩柴扉。 草盛鹿麋乐,春深笋蕨肥。 玄猿乘月叫,白鸟向人飞。 林外时惊犬,山童采药归。 注释: 1. 山中尘事少,尽日掩柴扉:“山中”指隐于山林之中的生活。“尘事少”是说山林中的事情少了,没有俗事缠身。“尽日掩柴扉”意思是整天闭门不出,不问世事。 2. 草盛鹿麋乐:草木茂盛,使鹿和麋鹿感到欢乐。这一句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谐,与世隔绝,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即事》。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 - 注释:傍壑(在山边)敞茅堂,意思是靠近山边敞开着茅草屋。 - 赏析:开篇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居生活画面,简朴而自然。 第二句: - 注释:寥寥(空荡荡的样子)引兴长,意思是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作者因山居生活的宁静而引起的内心波动。 第三句: - 注释:石崖蜂酿蜜,云碓水舂粮。 - 赏析
【注释】 山居即事 : 即事:触景生情。山居:隐居山林的人。 积雨朝来歇:清晨的大雨停了。歇,停止。 诸溪尽急流:所有的小溪都急速流淌起来。诸溪,指众多的溪水。 隔河看饮犊:隔着河看见有人正在喂牛。 倚槛有浮鸥:靠着栏杆,看见游动着的鸥鸟。 云冷松根石,风微竹外楼:松树、石头和竹林都被寒冷的云气冷却了。 萧然无一事,开径迟羊求:清静得没有一点杂事,打开山路让羊羔慢慢行走。 【赏析】
【注释】 山居即事:即景抒情诗。 高斋:书房,指读书之处。 坐来虚:坐时觉得空荡。 林近:靠近树林的地方。 溪清:溪流清澈。伏鱼:隐伏在水底的鱼。 果登:果实成熟。留客喜:留住客人使高兴。箕踞揖(jī jù ī)人:箕踞,叉开两腿坐着,表示悠闲自在的样子;揖,作揖。疏:疏远。 耽山癖:喜爱山的癖好。 【译文】 独自躺在书房高斋里,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云气弥漫中坐起感到空荡。
山居即事 披榛踏夜草,穿越密叶径。 背靠城外小村,隐居花间小路。 月夜寂静,狐泣声中;松深处鸟啼哀。 秋山云影映窗,春涧流水绕田。 瀑布飞流千丈,灌溉田间水渠。 赏析: 《山居即事》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水画卷。 首联“披榛越宿莽,背郭隐花蹊。”通过描述诗人夜晚在森林中行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解读 1. 山家白板扉,绿树带斜晖。 - “山家”指的是居住在山上的人家,这里指诗人自己。“白板扉”可能意味着简朴的家居环境或简陋的门户。 2. 甘作渔樵侣,从教车马稀。 - “甘作渔樵侣”表示乐于与渔夫、樵夫为伴。“从教车马稀”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愿意远离尘嚣,享受清静的生活。 3. 闲吟萝薜径,旋补芰荷衣。 -
【赏析】 此诗以“即事”为题,写的是诗人山居生活中的一个平凡场景。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清新自然,耐人寻味。 “飒飒树头风,山犬吠不已。”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幽静的山村夜景:飒飒风声,从树梢飘下,似在诉说着夜已深了。这时,忽然传来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叫,原来是有一只山犬在狂吠。“山犬吠不已”,既点出了“山”,又写出了山中犬的性情——吠叫不止,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呼童启柴扉,明月照溪水
山居即事 我羡慕山居万虑宽,满腔心事总皆安。 朋来有兴同攀岭,花发多情独倚阑。 漏尽五更闻鹊噪,村深四月尚春寒。 檐前列翠峰千尺,乔木萧森竹几竿。 注释: 1. 我羡慕山居万虑宽: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2. 满腔心事总皆安:形容诗人内心平静,所有的烦恼都得以消除。 3. 朋来有兴同攀岭:朋友来访兴致勃勃地一起爬爬山。 4. 花发多情独倚阑:花开放时
山居即事 结庐幽境尽堪夸,青嶂疏篱一径斜。 客到茶炉烧木叶,春来柴担斫山花。 白云深处环多岭,绿树丛中只几家。 待到三秋枫似锦,高人亦自爱停车。 注释: 1. 结庐幽境尽堪夸:在幽静的山谷里搭建小屋,足以自豪 2. 青嶂疏篱一径斜:青山如屏障,竹篱笆小道弯弯曲曲 3. 客到茶炉烧木叶:客人来了,煮茶时烧木叶 4. 春来柴担斫山花:春天到了,用柴火砍伐山中的野花 5. 白云深处环多岭
【注释】 宿鸟声喧夕照沈,掩关无事且高吟。——诗人在山中,闲来无事,便抚琴吟诗。 炉分细火初煎茗,门叩幽人常抱琴。——诗人正在品茶赏景之际,忽然听到敲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位隐士。 山月光寒临卧榻,松风致爽快披襟。——诗人觉得清风吹拂着身体,感到凉爽舒适。 此中乐事诚难尽,何必忙忙别处寻。——诗人觉得这里的快乐难以全部享受到,何必去其他地方寻找?。 【赏析】 “宿鸟声喧夕照沈
【注释】 年年山桂发中秋:桂花每年中秋前后开。 半吐半含香未足:花苞初开放,尚未完全绽放,香气不足。 如金如粟色何优:像金子一样黄亮,像小米一样白润,颜色多么美好。 岩前将熟青黄稻:在山前,成熟的稻谷是青色的。 港畔齐飞大小鸥:在港口,成群的海鸥一起飞翔。 日暮鸟归思欲返:傍晚时分,鸟儿飞回栖息的地方,思念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照人新月漫勾留:新月挂在天际,月光洒在大地上,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第一句:“树满闲园水满陂” - 注释: “树满”指的是园林中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绿荫。“闲园”表明这是一个空闲的庭院或花园。“水满陂”描绘的是水池中水面宽广,几乎溢到了池边。 - 译文: 园内树木茂盛,池塘水波荡漾。 - 赏析: 此句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居生活画面,通过丰富的植被和广阔的水域,传达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美感。 2. 第二句:“景从村出又何之” -
【解析】 “山居即事”即景抒情,以写山居生活为题,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首句写自己喜爱山林,有林泉诗思,所以自得其乐;次句说北窗高卧,日夕自得,傲视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第三句描绘松梢雨后更添新翠,兰蕊风来别具异香;第四句写曲径通山,寻好药种芳塘;结句言襟怀潇洒,题无尽意。此诗语言清丽,风格恬淡,是一首描写闲适生活的田园诗。 “自得林泉诗思长”,意思是说喜欢在山水间吟咏诗作
【注释】 1. 世事浮沉总不闻:世事变幻无常,自己总是置身局外,不去关注。 2. 看花步月每醺醺:看花赏月时,常常陶醉于其中。 3. 深秋有句吟红叶:秋天的时候,常常会有诗句赞美红叶的美景。 4. 落日无心望白云:夕阳西下时,没有心思去欣赏天空中的云彩。 5. 树上鸟栖枝影动:树上的鸟儿栖息在树枝上,树枝的影子随风摇曳。 6. 池中鱼跃水痕分:水中的鱼儿跳跃时,水面留下了痕迹。 7.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然后是译文和赏析,最后是关键词注释。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秋声动岩壑”,秋天的声响触动山间峡谷;“爽气满柴关”,清凉之气充满了柴门;“红叶高低树,白云远近山”,树叶在秋风中摇曳,白云飘浮于远处群山之上;“肩因长病耸,发为苦吟斑”,因为长期患病而身体弯曲,头发被折磨得花白;“宠辱浑闲事
山居即事 岂是高人宅,居然竹树幽。 家贫千卷在,野阔一窗收。 山卉浓如锦,湖船静似鸥。 莫言腰脚胜,近已怯登楼。 注释: - 岂是高人宅:难道是高人的住宅?这里反问,表示自己的住处简陋。 - 居然竹树幽:竟然如此幽静。 - 家贫千卷在:家里虽贫穷,但有千卷书籍。 - 野阔一窗收:窗外景色宽广,一览无余。 - 山卉浓如锦:山上的花草繁茂,如同锦绣。 - 湖船静似鸥:湖上的船只静静地像鸥鸟一样。
【注释】 1. 山居:居住在山中。即事:写所见的事情。 2. 缘砌:沿墙而行。日脚蒸:太阳的光线从花丛中穿过,好像被蒸熟了。 3. 松根怪石:松树的根部和石头。瞰崚嶒(líng cén):俯视、仰望的样子。 4. 夜寒:夜晚的寒冷。山影:月光映在山的影子上。帷幕:比喻月光。 5. 孤蟾:月亮。曲肱(ɡōnɡ):弯曲的手臂。 【赏析】 这首小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山居夜景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几年勘破是非关”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勘破”即透彻理解,“是非关”则可能指生活中的是非纷争或哲理上的理解。 2. “小结茅茨拟住山” - “小结”意为简单整理或搭建,“茅茨”指的是用茅草搭建的屋顶,“拟住山”意味着在山中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居住。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隐居的生活场景,诗人选择了一个简陋却宁静的地方来结束世俗的纷扰。 3.
【赏析】 此为咏夏景之作。诗中描绘了夏日山林中的景色和农事,以及诗人对此的感受。首联写清商催蝉声,风送林叶吟,暑气逐渐远去。中间两联描写炎热的三伏天刚刚过半,而农民们正在辛勤地播种,喜见新禾苗生长。 “清商方至催蝉急,林叶吟风暑渐遥。”这两句的意思是:清商的歌声刚刚响起,蝉儿就急切地鸣叫起来,林间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暑气也渐渐地消散了。这里的“清商”指的是清凉的音乐
注释: 山回水合野人家,颓岸荒邱杂种花。 红白根分诸葛菜,短长藤结邵平瓜。 休闻诏命应三策,不事书淫拥五车。 似坐禅宫逃俗侣,到门惟有古烟霞。 赏析: 《山居即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秀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精细入微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和闲适情趣。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山回水合野人家,颓岸荒邱杂种花。”描绘了一片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