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避地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改,浪花犹带洞庭香。
桃源
介绍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其《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
《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渔人无意中发现的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展现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巧妙地利用渔人在山中小口进入后的经历,将现实与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描绘一个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反映了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相关推荐
诗句: 桃花源记 晋代陶渊明笔下,桃源是一处避世之地。 当时乾坤虽窄,此地却能安家。 草色几经变迁,浪花犹带洞庭香。 译文: 在晋代的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世界图景,这里虽然天地狭窄,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以安定下来。这里的花草经过多年的变迁,虽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桃花依然繁盛,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而浪花中还带着洞庭湖的清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注释: 1.
注释:曾经的狂秦时期,可叹啊,鸡犬都被驱赶着进入了桃花林。至今仍然没有走出那烟溪口,而两股水势从山间蜿蜒而下。 赏析:此诗以桃花源为题,借桃花源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理想世界。诗中以“直驱”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桃源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诗的最后一句“万古潺湲二水斜”,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他对永恒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以下是对《桃源》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原文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 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 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 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翻译与注释 1. 绝壁相倚成洞穴,古人从此进入仙境 - 这一句描述了桃花源的自然景观,用“绝壁相倚”来描绘洞口的险峻,“入仙源”则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2. 在几株花树下遇见珍珠翡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重点考查对情感的理解能力。答题时首先读懂题目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首句“桃源”二字点明题旨,诗人游历至此,触景生情,感慨万分
【注解】 1. 桃源:地名,在今湖南常德附近。 2. 窟春:即桃花源。 3. 避秦日月无归处:指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张良曾避地于此,但后来项羽入关中,刘邦入咸阳,均以桃源为根据,故有“避秦”之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后》。诗的前半部写桃源,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画图,并暗寓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懑之情;诗的后半部写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注释: 桃源:指桃花盛开的源头。 山前溪:指山间的小溪。 当时水:指当时的水流。 源上桃:指山上的桃花。 非旧日花:不是以前那种花。 多是渔郎露消息:大多是渔夫打鱼时发现了。 洞门:洞口的门。 锁烟霞:把洞口的门关上,使烟雾和阳光无法进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小溪边发现桃花盛开的景象。他感叹桃花的盛开并非如旧时的那般娇媚,而是渔夫们打渔时发现了。洞口门被关上,烟雾和阳光都无法进入
注释: 商山四老人:指汉初四位隐士,他们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部将,在秦朝灭亡后,他们选择隐居山林。 避世还出世:逃避世俗的生活,重新回到出世的生活方式中。 桃源独终隐:独自在桃花源中终老。 坐看日月逝:静静地看着太阳和月亮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隐士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四老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这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生活方式的赞赏。"桃源独终隐
桃源 嘉树风生玉宇香,莺飞燕舞弄春阳。 归来井邑皆如旧,始觉仙家日月长。 注释: 1. 嘉树:美好的树。 2. 风生玉宇香:春风拂过,使美好的树木散发出香气。 3. 莺飞燕舞:黄莺飞翔,燕子翩翩起舞。 4. 弄春阳:在春天的阳光下嬉戏。 5. 井邑:古代对城市、乡镇的美称。 6. 如旧:恢复原状,没有变。 7. 仙家:这里指桃源仙境。 译文: 美好的树木在春风中散发出香气
【注释】 木缺桥横一径微,断烟残霭晚霏霏。 十年倦客明双眼,五月游人换夹衣。 翠峡束成寒练静,苍崖溅落素鲛飞。 尔来自笑痴顽甚,着处吟哦不记归。 【赏析】 “木缺桥横一径微”:木缺桥横是一幅清寂的图景,桥是小的,只有一个人走的时候才可以通过。一径微是一条小的山路,在这条小路上可以看见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树木,还有溪流潺潺的声音,这是诗人独自走在这样的地方的感觉。“断烟残霭晚霏霏”,傍晚时分
武陵风景都然改,谷口桃花镇长在。 武陵郡位于湖南省的常德市,武陵风光旖旎秀美。这里的景色与桃源洞一样秀丽,但自从武陵被改为鼎州后,那里的风光也变得不再那么迷人了。 自从改赐鼎州名,转觉桃源仙气灵。 因为武陵改名为鼎州,所以人们感觉这里的风景更加神奇了,似乎还能感受到那桃源仙境的灵气。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桃源行》。诗中描绘了武陵郡从“桃源”到“鼎州”的变迁,以及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
桃源 桃花深处蜜蜂喧,山近前峰鸡犬村。 若有胡麻泛流水,武夷转作武陵源。 注释: 1. 桃花深处蜜蜂喧:在桃花盛开的深处,有蜜蜂在嗡嗡地叫着。 2. 山近前峰鸡犬村:远处可以看到一个村子,山脚下是一片鸡鸣狗吠的地方。 3. 若有胡麻泛流水:如果这里的水里有胡麻(一种农作物)生长,就会泛溢出流动的水来。 4. 武夷转作武陵源:武夷山脉会变成武陵山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
【解析】 本诗以“桃源”为题,是一首山水小赋。诗人在描绘了武陵的山川景色后,又从桃花源中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与世隔绝、自得其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诗歌语言平易流畅,自然朴实,不雕琢造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有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魅力。 (1) “武陵溪水清无尘,武陵桃树花长春”,武陵溪水清澈见底,没有一点尘埃;武陵桃树花开不断,岁岁年年春色常在。这两句是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美好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桃源行》。诗题“桃源”取自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此诗却不是写“世外桃源”,而是借桃源之景来比喻自己的理想境地,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武陵溪深山合沓,岩谷掩映秦人家。 - "武陵溪深山合沓":描述了武陵溪水深处,群山重重叠叠的景象。这里的“合沓”形容山势高耸,连绵不绝。 - "岩谷掩映秦人家":岩谷之间,隐约可见秦家的房屋
注释:桃源: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外桃源,位于武陵山中。流水:指小溪水。洞门:洞口。三数里:几里路。落花:指桃花。松径:松树间的道路。几千年:几千年的岁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以及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第一句“流水洞门三数里,落花松径几千年”描绘了桃花源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第二句“山南蜀国新开路,洞下秦人旧种田”则展现了桃花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桃源 深隐犹疑世上闻,桃花还泄洞中春。 当时不得渔人入,将谓人问几世秦。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析: 1. 深隐犹疑世上闻,桃花还泄洞中春。 - “深隐犹疑世上闻”表达了诗人对桃源深处的神秘和隐秘感到疑惑不解。桃源之地似乎远离尘世喧嚣,仿佛是另一个独立的世界。 - “桃花还泄洞中春”则描绘了桃花盛开的场景,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被用来代表桃源的美好与生机。 2.
这首诗是一首咏桃源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避世成仙岂怨秦:这句诗的意思是,我追求的是超脱尘世的生活,成为仙人,我并不怨恨秦朝的统治。这里的“秦”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诗人通过“避世成仙”来表达他对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翠霞丹霭景长春: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站在山间,眼前是一片美丽的景色
注释: 洞仙的情分就像桃花源一样,完全与刘郎旧有的缘分有关。 手没有用武之地,但可以和月亮一起澄清泉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下与大自然亲近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第一句“洞仙情分与桃源”,诗人以桃花源为喻,表达了自己对洞仙情的向往和期待。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境界。这里的“桃源”既是对桃花源的直接指代
桃源 惊风成陈花委尘,白日如驰催老人。 只须深入桃源洞,留住朱颜占住春。 注释: 惊风吹散了陈年的花落满尘土,白日如驰般迅速催促着老人。 只要深入桃源洞去,便能留住美好的容颜和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桃花源的美丽与神秘。首句“惊风成陈花委尘”,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风比作惊雷,将花比作陈年之物,形象地描绘出风力的强大。第二句“白日如驰催老人”
注释:在秦季,战争的干戈开始兴起,中原地区几经更迭。谁知道那些避开世事的人,却拥有自己的山川。 译文:在秦季,战争的干戈开始兴起,中原地区几经更迭。谁知道那些避开世事的人,却拥有自己的山川。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理解。"秦季"指的是秦代末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干戈起"是指战争开始,"避世者"是指那些选择隐居生活的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抵达桃源的所见所闻。 注释: - 桃源:一个地名,这里特指诗人到达的地方。 - 薄暮:天黑时,天色渐暗。 - 西山景渐昏:太阳即将落山,西山的景色渐渐昏暗。 - 鹭依沙嘴静:白鹭栖息在沙滩上,显得十分安静。 - 人语渡头喧:渡口传来人们的交谈声,非常热闹。 - 日影初沉海:太阳开始下山,影子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 - 樵歌稍出村:樵夫的歌声从村庄中传出,声音悠扬。 -
《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以虚构的武陵人桃花源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诗句:倦客西游何所之,桃花流水武溪湄。 译文:厌倦了仕途的我向西漫游,寻找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在桃花源中,我看到了流水潺潺,仿佛是在武溪的湄(音同“梅”,古汉语中的水边)边。 - 注释: - 倦客:厌倦了仕途的人。 - 武溪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桃源行》。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桃源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青林被重冈,苍石立绝涧。 - 青绿的树林覆盖着重重山岗,苍劲的石头耸立在陡峭的山谷中。 2. 冥冥松风回,高蔓弱可绾。 - 远处传来隐隐的松涛声,高高的藤蔓可以用手抓住。 3. 驱车鹤岭下,沮洳湿危栈。 - 我驾车沿着鹤岭下来,道路两旁是湿润危险的栈道
桃源 桃源红映赤城霞,洞口春开度索花。 拟傍东方啖桃实,不随刘阮问胡麻。 注释: 1. 桃源:地名,指桃花源。 2. 红映赤城霞:形容桃花的红色鲜艳,如同赤城的晚霞。 3. 洞口春开度索花:描述桃花开放的景象,春天的气息在洞口弥漫,仿佛是经过度的索花。 4. 拟傍东方啖桃实:比喻想要像东方的太阳一样,享受阳光和美食。 5. 不随刘阮问胡麻:表示不追求虚幻的东西,只追求真实和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诗句释义: 1. 初穿草径荒,渐历林峦好。 - “初穿”表示刚进入,“荒”表示未开垦或未经修饰,“渐历”表示逐渐探索,“林峦好”表示林木山峦景色美丽。整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桃源中初次穿行时看到的荒凉景象,但随后逐渐深入探索,发现了美丽的景色。 2. 深烟昏洞门,紫蔓缠丹灶。 - “深烟”指的是浓密的烟雾,“昏”表示昏暗、朦胧,“洞门”表示山洞入口的门
桃源:即桃花源,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南。 二合:一斗两升。 米:指稻米。 双鲤鱼:指用鱼做成的食品。 渔人不争价:说卖鱼的人不计较价钱。 水发鱼多:说河水涨了,水里能长出很多鱼来。 何为者:为什么这样。 柰此:奈何。 腹空:肚子空虚。 征敛:征收赋税。 征敛乱无据:说征收赋税没有依据。 明日不得鱼:第二天去捕鱼,却得不到鱼。 放船过淮:放船回淮南去。 赏析:诗是作者对当时农民生活的同情与描写
注释:鸡鸣狗吠声中,三家人家在夕阳下;桑麻一片绿,春意盎然。怎能知道天地之外,还存在着古人今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前两句写农村的暮归生活,后两句则由眼前的自然美景联想到天地之外,古今之交,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无限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注释】 红树:桃花,这里代指桃花源。 清溪:清澈的小河。 漫问津:随意询问渡口,即泛舟于溪上。 太初人:上古时代的理想人物,与“渔父”相对应。 识:知道。 只合:只能。 当时:那时,指桃源中避秦时。 【赏析】 本诗首句以景起兴,借桃花、清溪的美景来表现渔父对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次句则由景及人,指出了渔父并非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理想人物,而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
桃源 主人耕作客人渔,说向先秦惝恍余。 好是碧溪红树里,不传数卷未焚书。 注释 桃源:指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人间仙境。 主人耕作客人渔,说向先秦惝恍余。 主人:这里指桃源的主人。 说向先秦惝恍余:意思是说给战国时期的人们听。 惝恍:茫然、恍惚。 不传数卷未焚书:意思是说桃源里的几本书未曾烧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描述桃源这个地方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
【注释】 桃源:桃花源,指世外桃源。 流水带花香:水边有花香。 飞瀑通身度石梁:瀑布从山腰流下,穿过了一座石桥。 仙掌忽开青菡萏:仙女的手掌忽然打开了一朵青色的荷花。 神楼刚曝翠衣裳:神楼刚刚露出了翠绿色的衣裙。 难将隐影传张硕,谁许同来挈阮郎:难以把影子传递给张硕,谁能和我们一起去呢?张硕、阮郎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挈,携带。 翻趁出山泉水活,寄流清泪教君尝:我趁着这流出的山泉水活
注释: 1. 入山秦人曾避世,流水今日浑忘机。 2. 野云缥缈自来往,仙洞幽深疑是非。 3. 坐爱瀑布午阴直,尚余桃花春暮飞。 4. 此中信步不知远,重问前津知者稀。 译文: 1. 曾经有人进入山中避世的秦人,如今已经忘记世间的纷扰。 2. 野云飘渺不定地来回飘动,仙洞深邃幽静仿佛是人间与仙境的边界。 3. 我喜爱坐在瀑布旁享受午时的阳光,看着桃花在春天的末尾飘落。 4.
【注释】 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个地方,在武陵郡的渔郎溪边。 岁晏:指年末。 空家:空寂无人的人家。 石:这里指砚台。 洒墨:用笔蘸墨。 成桃花:形容写诗如写桃花一般美丽动人。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隐居后所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首联“岁晏桃源行,源上空人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行走于乡间小路,发现村庄上空无一人,只有几株桃花盛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桃源: 柴桑便是羲皇世,智慧相忘息众喧。 能使此心无魏晋,寰中处处是桃源。 注释: 桃花源(桃花源记):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地方,那里的人和物都是美好的,没有战争、暴力、欺诈、贪婪和压迫等丑恶现象。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桃花源”。 柴桑: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这里指的是陶渊明曾经隐居的地方。 羲皇: 羲皇: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