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春风尽,仍沾夜雨归。
明朝更来此,兼恐落花稀。
伤春
介绍
《伤春》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一种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及国事忧虑的情感状态的诗歌形式。下面将详细介绍几首与“伤春”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陈与义的《伤春》
- 背景信息:陈与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这首诗作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金兵不断南侵,朝廷无平戎之策,陈与义在逃难至湖南邵阳时写下了这首《伤春》。
- 内容解读:首联中,诗人感叹朝廷无良策以抗敌,金兵南侵不断,这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第二联则转向个人感受,诗人虽然身处春日美景之中,却感到年年辜负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让诗人发出无奈和感慨的叹息。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感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悲悯之心。
- 杨万里的《伤春》
- 创作背景:杨万里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这首诗作写于日常的生活感受中。尽管春日美好,但他非愁即病,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不禁感慨万端。
- 风格特点: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春风、春花等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诗中的苦笑和忧愁,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 杜甫的《伤春五首》
- 历史地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伤春五首》是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名为“伤春”,实则感怀国家多难,是杜甫词气之盛、笔力之健的代表作之一。
- 主题思想:杜甫在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伤春五首》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
- 张耒的《伤春四首》
- 作者介绍:张耒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苏轼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擅长诗词,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作品。
- 诗歌特色:《伤春四首》是张耒的作品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忧郁和无奈。其中“晓雨催春不惜花,乱红飘泊委泥沙。伤心忆得年时事,白发风前只叹嗟。”这两句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可以看到《伤春》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记载,一次文化的传承。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被后人所传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独特性,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
【注释】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感到忧伤。春风,指春天的暖风。尽,指结束。沾:附着、浸润。夜雨,指连夜下个不停的春雨。明朝,即明天。来此,指来到这地方。落花稀,指落花不多了。 【赏析】 《伤春》一诗是诗人借咏物以抒情的作品。首句写春尽,次句写春雨,末句写春归。 “即是春风尽”,春风即将过去,作者不禁伤感起来。但春天毕竟是过去了,“仍沾夜雨归”一句,又给作者带来了一丝安慰。春天虽然过去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和情感。“两河春草海水清”,意思是说:两条黄河之水,一清二浊。“十年征战城郭腥”,意思是说:十年征战之后,城里一片血腥之气。“乱兵杀儿将女去”,意思是说:那些乱军到处杀人、掳掠,把人家的儿女都杀死了。“二月三月花冥冥”,意思是说:二月、三月间花儿都凋零了。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伤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下是每句诗句的解释: 1.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残。 - "三月光景不忍心看":指春天的景象让人难以忍受,可能是因为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气息,而作者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或心情而感到不适。 - "五陵春色何摧残":五陵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墓地,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但春天的美景却被摧残
【注释】 ①阁泪抛诗卷:把眼泪洒在诗稿上,表示伤感。 ②酒独亲:独自饮酒。 ③客情方惜别:客人的离别心情正浓重。 ④心事已伤春:心中的愁绪已经随着春天到来而滋生。 ⑤柳暗轻笼日:柳树荫下,阳光斜照。 ⑥花飞半掩尘:花瓣随风飘落,一半遮住了尘埃。 ⑦莺声惊蝶梦:黄莺的鸣叫声惊醒了蝴蝶的美梦。 【赏析】 此诗为伤春之作,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伤春之情。 “阁泪抛诗卷”,诗人因伤春流泪
诗句释义 1 白发伤春又一年: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时感到年华已逝,白发增多,感慨时光流逝。 2. 闲将心事卜金钱:这里的“卜”通“赌”,意指赌博以决定未来之事。诗人用金钱作为赌注,表达对未来或某种结果的不确定性。 3. 梨花瘦尽东风软:描述了梨花因春风而凋零,暗示了春天的结束和生命的脆弱。 4. 商略平生到杜鹃:这里的“商略”指的是深思、考虑,"杜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鸟
《伤春》 粘天芳草绿蒙茸,久客伤心望不穷。 山色自随人远近,莺声只在水西东。 注释: 黏:沾润;沾:附着;蒙茸:草木茂密的样子; 久客:久居他乡之人;伤春:春天景色美好却令人伤感; 山色:山峰的景色;自随:随着;人远近:随着人的远近而变化; 莺声:黄莺的叫声;只在:只在某个地方;水西东:指流水的西边和东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伤春 初入京华菊荐香,途中今已过春芳。 十年恰走万馀里,两鬓几乎一半霜。 却酒不禁春黯淡,落花愁对月昏黄。 不堪夜半归心切,更被杜鹃啼断肠。 注释与翻译: - 诗句解读: 1. “初入京华菊荐香”:刚进入京城时,菊花盛开,香气四溢。 2. “途中今已过春芳”:在返回的途中,春天的气息已经消逝。 3. “十年恰走万馀里”:十年间,我已经走了超过一万里的路程。 4. “两鬓几乎一半霜”
【注释】 1. 伤春:伤悼春天的逝去。 2. 衣袂怯春寒:衣服袖子被春天寒气所冻,形容春天的寒冷。 3. 江南岸:指长江以南的河岸。 4. 萦绊:缠绕、束缚。 5. 胭脂湿:形容雨水打在花瓣上,使花瓣变得湿润。 6. 冰澌泮(pàn):冰开始融化。 7. 撩我惜春心:撩拨着我珍惜春天的心情。 8. 柳垂不染丝:柳树下垂下来的柳条没有受到污染,颜色纯净。 9. 织成愁一片:将柳条编织成一片
【注释】: 杜鹃:又名子规,春末夏初叫声凄惨的鸟。 翠芳:即绿叶,指春天的草木。 底事:为什么。 纸帐竹床:用纸糊的床,竹做的架子。 不堪声入梦魂闲:意思是连这哀伤的鸣叫声都入耳,使人心烦意乱,难以成眠。 赏析: “杜鹃非是翠芳残,底事年年叫出山。”首句写景,以“绿”衬“红”,突出了春天的艳丽;二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杜鹃声的厌恶之情。 “纸帐竹床清到底,不堪声入梦魂闲。”最后两句是说
《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庙堂无策可平戎:朝廷无法采取措施来平定边境的冲突。 2. 坐使甘泉照夕烽:由于朝廷的不作为,使得敌人的侵略活动得以持续。 3. 初怪上都闻战马:起初惊讶于京城(大都)附近竟然能听到战马的嘶鸣。 4. 岂知穷海看飞龙:没想到在遥远的海边也能看见金军的船只如同神龙一般。
【注释】 山城夜来雨:山城,指山中的城市。 卧病惜残春:卧病在床,爱惜春天快要结束了。 暗暗鸟啼树,飘飘花去人:鸟在暗处叫唤,花儿飘落而去。 地偏佳客断,官冷酒钱贫: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客人稀少,官署里冷冷清清;因为生活困窘,连买酒的钱都没有了。 乘兴还骑马,田家乐更真:兴致勃勃的我仍然骑上马,田间农家的乐趣更加真切。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游宴后所作。诗人借伤春抒写自己宦海沉浮的苦闷心情。
【解析】 (1)“浮云冉冉送春华,怯见春寒日欲斜”意思是:白云缓缓地送走春天的美景,我胆怯地面对春天的严寒,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2)“一夜雨声能几许,晓来落尽一城花。”意思是:一夜的风雨声能持续多少时间?天亮后,满城的鲜花都已被风吹落了。 【答案】 译文: 白云缓缓地送走春天的美景,我胆怯地面对春天的严寒,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夜之间的风雨声能持续多少时间?天亮后,满城的鲜花都已被风吹落了。
伤春 东皇别我太匆匆,急景相催鬓已翁。 杜宇一声花结局,人生消得几春风。 译文: 春天来临之际,东皇大帝却匆匆离开,让我感受到时光的匆忙和岁月的无情。杜鹃鸟的一声啼叫预示着花朵即将凋零,人生的短暂如同春天的易逝一般难以把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诗人通过春天的离去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东皇别我太匆匆,急景相催鬓已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迅速逝去的感慨,感叹自己已经变得年老色衰
【注释】 见:被。底:何,为什么。愁:忧伤、愁思。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诗。诗人以花喻人,借物抒怀,通过描写梅花与牡丹的盛开与凋落的对比,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惜春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情韵悠长,含蓄蕴藉。 伤春 一、二句,写诗人在初春时见梅花开放便流泪的情景,表现其对梅花的喜爱。 三、四句,写诗人自腊月后见到梅花开放,又想到牡丹花开,便愁绪满怀。 写诗人看到牡丹开尽,更加伤心
诗句释义: 1. 飞蝶捎风絮:飞蝶随风传播着风中的柳絮。 2. 鸣禽恋午檐:鸣禽(鸟)依恋在午后的屋檐上。 3. 不知春去未:不知道春天是否已经离去。 4. 但觉绿阴添:只感觉到树荫更加浓密。 译文: 飞蝶随风飘散着细碎的柳絮,鸟儿在午后依恋着屋檐。 不知何时春意已逝,只见树荫越来越茂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感受的抒情短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细节——蝴蝶
伤春 蕙兰蹊径失芳期,风雨春深怯减衣。 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 蜂催酿蜜愁花尽,絮扑暄条妒雪飞。 欲识伤春多少恨,试量衣带忖要围。 注释: - 蕙兰蹊径失芳期:比喻春天的美景被风雨所破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和气息。 - 风雨春深怯减衣:形容在春风雨声中,人们害怕寒冷,不敢减衣。 - 卷箔高楼惊燕入:燕子被风吹动的窗帘惊动,纷纷飞入高楼。 - 挥弦远目送鸿归:用琴声送别大雁远行。 -
【注释】 ①伤春:借春天的景色抒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②荷叶初浮水上钱:荷叶上露水晶莹,像钱币一样。③柳花:指柳絮。飘尽:落完了。④空山:指深山、高岭。杜鹃:又名杜宇,鸣声凄厉,故称杜鹃。⑤归何处:归去到什么地方呢?⑥欲:将要。向:面对。⑦钱:同“泉”。 【译文】 荷花刚刚露出水面就像一枚钱币那样圆,柳树的花朵已经凋落了岸边一片绵长。不知道春天的色彩要归到哪里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必须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内容逐项分析。此诗的注释是“伤春”:春天使人伤感。人:指别人。我:诗人自己。未肯:不愿意。羁:羁绊。奚:何,什么。坐愧:惭愧。咄嗟:惊叹词。富家儿:有钱有势人家的儿子。满堂收黄金:满屋子堆满了金银财宝。 【答案】 (1)诗句翻译: 人伤春色老,我伤春色深。 桃花未肯落,半月羁吾心。
注释: 1. 老来心事不禁春,风物相撩入眼新。 - "老来心事":年纪大了,心中不免有些心事。 - "风物相撩":风景事物吸引着我。 - "入眼新":新奇的景色进入我的视线。 2. 苦索吟哦成底急,且休拘束任吾真。 - "苦索吟哦":苦苦思索和吟诵。 - "底":什么。 - "且休拘束任吾真":暂且放下约束,随性而为。 3. 有钱买酒须饶醉,无事看山莫厌频。 - "有钱买酒须饶醉":有条件的话
【注释】 伤春:即伤时,伤怀。园林芳事已阑珊:指春天已经过去。阑珊:衰败、残败。梅未生仁:梅花尚未开放,所以不能见到“梅须逊雪三分白”的景色。竹笋未竿:笋没有长成竹子,所以不能见到“春深竹笋生,日长椒花落”的景色。堤上柳棉风脱尽:因为春风,柳絮飘落一空。绿阴应在雨中寒:雨中的树荫应该是绿色的,而天气寒冷。 【赏析】 这首小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诗人对春天逝去的伤感之情
【注释】 伤春:指春天的景色已经凋零,诗人感到伤感。阑珊:衰败、残损。梅未生仁:梅花还没有开放,因为“梅”与“没”谐音。笋未竿:竹笋还未长高。堤上柳绵风脱尽:堤上的柳絮已被风刮得落光了。绿阴应雨寒:绿树荫下应该很凉爽。 【赏析】 这首词写春景而寓伤春之情。开头二句说,园中春意已尽,芳菲零落。三、四句写堤上柳絮已尽,但绿阴依然如旧。结尾两句写绿阴之下,应该是凉风习习,令人舒适。全词以“伤春”为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识记和积累,同时要结合着具体的文章语境来理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诗歌的三要素,其中形象是最重要的,要注意从描写手法、抒情方式、表现的景物等方面来分析。语言主要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技巧分抒情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伤春 烟峰如黛岳如屏,抚景堪嗟春事更。 花落每于愁里见,鸟啼偏向梦中惊。 津头揽辔风初暖,客里狂歌雨未晴。 几度怀归归不得,断桥流水鹧鸪声。 注释: 1. 烟峰如黛:形容山峦的轮廓如同被浓墨勾勒出的眉毛一般。 2. 岳如屏:比喻山峰高耸入云,如同屏风一样阻挡视线。 3. 抚景:指欣赏景色。 4. 堪嗟:值得惋惜。 5. 花落:指花朵凋谢。 6. 愁里见:在忧愁之中看到。 7. 鸟啼
以下是《伤春》的诗句、译文和注释: 伤春 春风无处不芳菲,狴犴深严昼掩扉。 药裹旋添身转弱,行囊久涩愿多违。 梦随飞蝶迷芳草,泪逐残红送落晖。 谁为丁宁儿女辈,休教尘污老莱衣。 注释: - 春风无处不芳菲:形容春风无处不在,到处都是芬芳的气息。 - 狴犴深严昼掩扉:形容天气寒冷,阳光难以穿透,因此关闭了门窗。 - 药裹旋添身转弱:暗示着身体虚弱,需要吃药来补充体力。 - 行囊久涩愿多违
【注释】 物候半春色:节气已到一半,春天的景色。物候:指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和各种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现象。 飞花带雨愁:花朵带着雨意飘落,让人感到忧愁。 重杨千叶密:杨柳树的枝叶非常茂密。 独鸟一声幽:一只鸟儿在树林里发出一声悠远的叫声,显得十分幽静。 简出缘多病:因为疾病而被迫离开家乡。简出:指因疾病而离开故居。 忘机久狎鸥:与鸥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忘机:忘却机心,即不计较利害关系或得失。
【诗句释义】 1. 东风吹骨软于绵:东风的吹拂让骨头变得柔软。 2. 病沈愁潘煞有权:身体沉痛如同生病,愁绪深重如同潘岳一样有权利。 3. 较绿量红花债负:与绿色相比,红色的花更值得拥有,比喻自己欠下的人情债。 4. 斟浓酌淡酒因缘:斟酌酒的浓度和味道取决于缘分,暗示着命运的无常。 5. 三更坐月蟾妃觉:在深夜时分,坐在月光下等待月亮的嫦娥。 6. 十日衔花蝶使怜:十天时间
伤春 野涨村村水,山城日日风。 雨深荒县里,春尽讼庭中。 朋辈他乡异,莺花往岁同。 床头十年酒,未有一尊空。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联 - 解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乡村景象和山城的自然环境,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春天氛围。诗人通过“野涨”与“山城”这两个关键词,传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广阔无垠,同时“日日风”暗示了春天的持续与温暖。 - 翻译:乡村到处是涌动的水势(野涨)
【注释】 伤春:春天到来而自己却无法享受,因此感到惆怅伤感。 坐对青山独闭门:面对青山,独自闭门。 闷怀无语废青樽:心中烦闷,无言可诉,只好把酒杯放下。 兰膏芬馥将谁赠:兰香浓郁芬芳,将赠与谁呢? 鹤影伶仃仅自存:只有孤零零的鹤影,独自存在。 两鬓星霜馀白发:两鬓间有如星星般的白色头发。 四山烟雨锁黄昏:被四面的群山和烟雾笼罩着,黄昏时分显得更加阴暗。 红飞绿暗鹃声急:杜鹃叫声在暮色中飞鸣
伤春 最厌生年近五旬,髭须渐渐白如银。 杜康数盏堪消恨,春鸟一声能感人。 何处常行歌舞地,也曾经过乱离身。 家妻太笑无高策,红烛偷光敢忘邻。 译文: 最讨厌的是生年接近五十,胡须渐渐变白如同银子。 几杯酒可以消解心中的怨恨,春天的鸟儿一声就能触动人心。 什么地方是经常唱歌跳舞的地方,也曾经经历过战乱和流离失所。 家里的妻子总是嘲笑我没有高明的策略,红色的蜡烛偷偷地光芒让我不敢忘记邻居。 赏析
【注解】 茶瓯:指茶杯,泛指饮茶器具。紫玉笙:指吹奏乐器,这里指笙箫等管乐类乐器。燕子不来:燕子不来了。莺又去:春莺飞走了。满庭红雨:落花似雨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象。诗人从听觉入手,先写听到隔屋传来的笙声,再写看到落花如雨,最后以“伤春”作结。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暮景图:在初睡醒时,诗人听到了隔壁屋子里传来的紫玉笙声,这是春天的象征;而春光易逝,转眼间,燕子也不来,春色已逝
伤春 年年花时醉花下,醉后狂吟兴潇洒。 有时午梦度花砖,花间苍苔坐三雅。 今年春事不堪夸,腊尽春寒飘雪花。 寻梅几度空惆帐,献岁无人采山茶。 东风二月乍回暖,澜沧江头归缓缓。 隔岸桃花瞥眼过,玉壶难卖春一碗。 临西官舍飞缁尘,杨柳条短不系春。 更愁阴山三丈雪,阔绝东西无行人。 时逢清明归计决,归来又过寒时节。 前度元都菜花黄,杜鹃啼残踯躅血。 幸有余芳恋枝头,春病无端又春愁。 缘悭坐惹蜂蝶怨
伤春 几树莺啼酒半醺,声声唤起杜司勋。 初三斜月今宵见,第一春雷昨夜闻。 愁欲遣时偏听雨,梦初回处尚疑云。 沈郎腰本无多少,又被东风瘦几分。 译文: 几棵树上莺鸟的啼鸣伴随着微醺的酒意,一声声将我从梦中唤醒。昨晚还看到明月斜挂在天空,今夜却听到春天的第一声雷响。想要驱散心中的愁绪,总是偏爱听雨声;而当梦初醒时,又觉得像是被云雾缭绕。沈郎的腰身原本就并不粗壮,如今更因东风的无情而显得消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即可。“伤春”即感叹春天的短暂;“乍减东风二月寒”是说刚刚吹来的风使天气转暖,却又突然变冷。“雨痕犹湿小阑干”,雨珠尚滴在栏杆上,还留着痕迹,可见天气变化之快。这两句写初春时节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之感。“荷珠倾处重圆易,蕉叶开时再卷难”意思是荷叶上的露珠被风吹落,容易恢复原样
伤春 几树莺啼酒未醺,声声唤起杜司勋。 初三斜月今宵见,第一春雷昨夜闻。 愁欲遣时偏听雨,梦将回处尚疑云。 沈郎腰细无多少,又被东风瘦几分。 注释: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咏叹春天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及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以及自然现象,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 “几树莺啼酒未醺”中的“莺啼”形容春天的到来
诗句释义: 1. 午倦抛书卧竹床:午后疲倦,放下书本去休息,躺在竹床上。这里的“午倦”指的是午后的疲惫,“抛书”表示暂时放下书籍。 2. 莺啼梦醒鸭炉香:被莺鸟的啼鸣声惊醒,梦中的香气仿佛来自鸭形的香炉。 3. 重门不锁春光住:重门没有上锁,春天的美景得以停留。这里的“重门”可能是指家中的门或者庭院的门,“春光住”表示春天的景象长久地停留。 4. 冷雨疏烟落海棠:细雨绵绵,烟雾缭绕,落在海棠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