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花入夏渐稀疏,雨气如秋麦熟初。
终日苦吟人不会,海边兄弟久无书。
遣兴二首
介绍
。
《遣兴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诗,共两首。
Assistant: 1. 遣兴二首其一
江上秋风动客情,天涯孤馆梦魂惊。
萧萧白发三千丈,愁对青山独倚屏。
- 遣兴二首其二
春日园林好,春游莫浪归。
穷山无俗吏,远水有闲诗。
野老逢人笑,渔童隔岸疑。
儿时曾学剑,今日在云梯。
- 遣兴二首其三
江南春色正芳菲,游子思归客未回。
独倚危楼空自叹,天涯何处是乡关?
- 遣兴二首其四
相关推荐
遣兴二首 溪花入夏渐稀疏,雨气如秋麦熟初。 终日苦吟人不会,海边兄弟久无书。 注释: 【溪花】:指溪边的花朵,即野花。 【入夏】:入夏时,天气转暖,溪边野花开始凋谢。 【渐】:逐渐地、渐渐。 【雨气】:雨水的气息。 【熟初】:熟透的样子。 【终日】:一整天。 【会】:理解、领会。 【海边兄弟】:指作者与友人在海边的兄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
注释:我读完残书,随手玩弄着水面上的波纹,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了悲凉的笛声。在花丛前独自站立,却无人理解我的心事,还是去年那对双燕又回到了这里。 赏析:这是组诗的第一首,诗人以清幽的景色、闲适的心情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苦闷,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厌倦和对自然的亲近。 “读彻残书弄水回”,诗人在读书之余,顺手将水弄湿,然后放在一边。这句诗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暮天何处笛声哀”,诗人抬头望去
【注释】: 缭络奔驰不记年,脱身瘴海岂徒然。 昂藏鹤发老道士,烂熳醉吟狂谪仙。 剩把诗篇收景物,何须炉鼎煮山川。 平生出处吾无愧,祸福死生皆付天。 【赏析】: 作者以诗人之眼观世界,将世间万物与诗相联系,借物抒情,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感慨。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风貌。作者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坦然的态度
遣兴二首 海上归来心绪多,鬓边无那白标何。 诗情粗得江山助,酒量自因风月多。 黄卷中间笼圣哲,白云深处避干戈。 弟兄念我心应切,故向梅花岭上过。 注释: 遣兴:抒发感慨、排遣情怀。这两句说,海上归来,心情不平静,白发增多了。遣兴:排遣心中的忧愁。 鬓边:两鬓。 白标:指白发。何:什么。 粗得:稍微获得。这里指稍微获得一点诗情。 江山:借指祖国。这里指祖国的壮丽景色。 干戈:古兵器
遣兴二首 南来不觉两秋砧,览照惊呼雪满簪。 平日不堪文馆冷,暮年更赋武溪深。 敢缘三已有愠色,自笑一生能苦心。 安得袁丝随里闬,斗鸡走狗任浮沉。 注释: 遣兴:抒发自己的兴致。遣,排遣。兴,即兴致、情趣。 南来:指自己从北方来到南方。 不觉:不知不觉。 两:数词。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杵声)。砧,石制的捣衣工具,用来捶打衣物使成布絮。 览:看。 照:日光。 惊叹:因惊异而呼叫。 簪
``` 八千岐路愁何补,四十光阴老亦宜。 此去只堪犀首饮,向来都是虎头痴。 逢时有道其如命,得意无言所恨迟。 诗债即今浑倚阁,新篇惟有莫相疑。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注释: - 八千岐路愁何补: 表示道路之多如同八千里般,但心中的忧愁无法填补。 - 四十光阴老亦宜: 形容岁月如流,无论多少岁月,衰老总是难免的。 - 此去只堪犀首饮: 指这次离别后只能独自品尝孤独或悲伤。 -
【注释】 ①“僧寺”二句:僧人借我经书读,邻家酒友来相邀。 ②“三年”三句:三年在这里读书,理通文义已满足。 ③“一饱”三句:一顿饱餐已心满意足,何必追求更多东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寺中读书的感想。诗人因借阅到大字本佛经而感到欣喜,又因邻居的邀请去喝酒而十分高兴。但当他读到书中的道理时,便觉得读书已经够了,不必再贪杯误事。这首诗写诗人读书时的情趣,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酒经自得非多学,诗律伤严近寡恩。 田里歌呼无籍在,朝廷议论有司存。 译文:酒经自得并非多学,诗律伤严近寡恩。 田里歌声呼喊无人理会,朝廷议论有司存。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现实政治生活的作品。前二句以酒为喻,指出诗人的诗才并非来自多学习,而是在酒中自得,即“酒中诗”的意境和情趣。后二句则揭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他对时政的不满和忧虑。整首诗通过饮酒、唱歌等日常行为
【注释】 失马:比喻失去了机会。 移山:比喻改变事物的状态或情况,如改变高山、大河等的自然状态。 故园:指旧居。 三径:三条小路。这里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馀俸:剩下的俸禄。 望道心常渴:渴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观书眼欲枯:形容读书极多而视力减退。 归自好:回到故乡过隐居的生活。 莼鲈:指家乡的水产品——莼菜和鲈鱼。用“鲈”字代指家乡。 【赏析】 《遣兴二首》是诗人晚年退居苏州时的一组诗作
逐句释义: 遣兴二首 疗饥惟恃粥,动步已须人。 欲午犹支枕,经旬不过邻。 鹊栖寒自稳,鸥没远难驯。 莫笑谋身拙,黄冠学季真。 注释: - 疗饥惟恃粥(疗饥:治疗饥饿;唯:只有;恃:依赖;粥:稀饭。) - 动步已须人(动步:走动;须:必须;人:指帮助的人或物。) - 欲午犹支枕(欲:希望;午:中午时分;支枕:即枕头,借指休息。) - 经旬不过邻(经:经过一段时间;旬:十日为一旬;过:超过;邻
【注释】遣兴:抒发情怀。绿发:少年时头发是绿色的,这里指年轻时。山林未死:山林虽已衰败,但生机犹存。婆娑:形容草木随风摇摆的样子。无端忤俗:无故违抗世俗。坐狂耳:因违抗世俗而招来非议的耳朵。甚欲读书如懒何:想读书又像懒得动一下那样难。雨过乱蓑堆野艇:下雨后杂乱地堆积在野外小船上。月明长笛和菱歌:月光下长笛和着菱角的歌声。得意君须领:要领会这其中的乐趣,你应当懂得。车前印几窠
【注释】 遣兴:抒发闲情。二首:指诗的第二部分。 远檐:远处房檐上,有新长出的叶子。啼莺:黄莺。 睡起:从梦中醒来。东窗:东面的窗户。榻横:床上的横木。 愁衮衮:愁思纷纭。疑有约:好像有个约会。春堂堂:春天来临。春堂,春日的阳光明媚。恨无情:怨恨没有尽头。 鹘(hù):一种猛禽,像鹰而小。局上:棋盘上方。新棋势:新的棋局。 龙吼:形容声震山谷的雷鸣。床头:放在床前的古剑发出的声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绪。然后仔细审题,明确试题要求,如“遣兴二首”是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等。 本诗为五言律诗,押韵平缓而流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节奏感较强。 “辙迹当年遍九州”,写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注释】 1、遣兴二首:《文选》李陵《与苏武书》:"幸甚弃翳,赐以遣兴。"《文选》张衡《东京赋》:"游心於六极之表,而观览万方之遗,是故退托林泽,逍遥遣兴。"《文选·陶渊明集序》:"有疾而就闲,闲则和气可亲;养知以遣兴,则情性可得矣。"此诗即写诗人在仕途中的感慨和对闲散生活的向往。 2、斗大州:大的郡县。斗,量器名,容量为一升。大州指大的郡县。 3、糟丘:古代酒的酿造方法中的一种,用泥封固坛口
``` 遣兴二首 外物元知等一尘,浮生何事最关身。 江山好处得新句,风月佳时逢故人。 有酒一樽聊自适,藏书万卷未为贫。 圣贤自古无如命,君看居东与在陈。 译文: 外在的事物原本如同尘埃一般微不足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和自己息息相关。 当风景秀丽的地方和美丽的景色出现时,我能够创作出新的诗歌;在美好的月色中遇到了旧友。 虽然我有酒可以喝,但是我并不满足于仅仅自娱
逐句释义: 1. 老向人间怯路岐,感今怀昔不胜悲。 - 注释:年岁增长,对于人生的艰难和复杂感到畏惧(怯),因为人生路上充满坎坷(路岐)。感叹现在(感今)和过去(怀昔)都令人感到悲伤。 - 赏析:《遣兴二首》中的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的增长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感到对人生道路的畏惧加剧,对过去和现在的怀念也更加深切,因此心情显得格外悲伤。 2. 诗无杰思知才尽
``` 遣兴二首 侯印从来非所图,赤丁子亦不容呼。 著低怯对新棋敌,量减愁逢旧酒徒。 生世岂能常役役?酣歌且复和呜呜。 扁舟到处皆吾境,莫问桐江与镜湖。 注释: - 侯印(印章):指封官的凭证。 - 赤丁子:即红巾军,这里指起义的农民军队。 - 著低:形容棋子下得很低(形容棋技不高)。 - 新棋敌:指对手棋艺高超。 - 量减:比喻心情沮丧、低落。 - 酣歌:尽情歌唱。 赏析:
【注释】遣兴二首:作者在《全唐文》中曾作《遣兴二首》。剡曲:古水名,发源于浙江嵊县西北,流至剡城(今浙江上虞市)入海。三朝执戟悲年往:指诗人任官期间,多次被贬谪外放,感叹岁月流逝。东皋:东郊的田地。 【赏析】这两首诗是一首写景,一首述怀,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坎坷、世事沧桑的感慨。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的景色。家住城南剡曲傍,门前山色蘸湖光;三朝执戟悲年往,二顷扶犁乐岁穰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自己对鸣鸠鸣叫的不在意,以鸣鸠自比,言自己虽年迈但仍然像树一样挺拔。“莫笑”是不要嘲笑的意思;“百年”是一百年,指自己的寿命。后二句写自己觉得人世间的事物不足为娱。“病知药物难为验”,是自己生病之后才知道药物很难见效;“老觉人间不足娱”,是自己衰老之后才觉得人世间的东西都不值得娱乐。 第三联写自己在茅屋中生活,不怕严寒暑热。“茅屋”是指简陋的房子
【注】: 老荷、散人:作者自指。 遣兴二首:诗题,即“遣兴”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意诗,是诗人对清闲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寄托。 首句:“老荷君恩许醉眠”,是说:承蒙皇上恩赐,让我可以像荷花一样自在地醉着睡觉。 次句:“散人名号愧妨贤”,是说:我这个无官职无实权的散人,怎敢有愧于贤者呢? 第三句:“久叨物外清闲福”,是说:我享受着超脱物质之外的悠闲福份。 第四句:“粗识诗中造化权”,是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遣兴二首 莫笑龟堂礌磈胸,此中元可贮虚空。 注释:不要嘲笑龟堂的墙壁凹凸不平,这里可以容纳无尽的虚空。 尚饶灵运先成佛,那计辛毗不作公。 注释:还饶有林灵运先成佛,何必计较辛毗不作为公卿。 采药偶逢丹井客,买蓑因过玉霄翁。 注释:采药时偶然遇到住在丹井里的客人,买蓑衣的时候顺便拜访了在玉霄峰上的老者。 不须更问归何许
【注释】 遣兴:寄情山水,抒发情怀。 仙蓬:仙女的蓬草。旧主人:过去的主人。 常得自由身:总是得到自由的身子。 退归:退隐。山长:山林之主。变化:指神仙的变化。侍帝晨:侍奉帝王早晨。 得酒:有酒。开口笑:开怀大笑。学人:仿效他人,指文人学士。捧心颦:皱眉不乐的样子。 尘中:尘世之中,人间。缘住:随缘居住。湖边:即“湖边”,指庐山一带。草木:指花草树木,这里暗指诗人自己。 【译文】
【注释】 遣兴二首:即《次韵王巩送水部张郎中知虔州》,这是苏轼在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二年)六月到虔州赴任途中所作的一首诗。人生何必论才良:人生何必要论才高与不高呢。贤否穷通脱未量,贤愚穷通都未可知。运否蛟龙犹蠖屈,时来鸟雀亦鹰扬:命运的好坏就像蛟龙和蛇一样,有时蜷曲有时伸展;机会来了,像小鸟一样也能飞上天空。王侯蝼蚁同归尽,钟鼎山林各所藏:富贵荣华都是短暂的,就像蝼蚁一样终会消失
【诗句注释】 1. 遣兴二首:作者的两首诗。遣,排遣、消磨之意。 2. 少年豪纵志凌云:指年轻时有雄心壮志,意气风发。豪纵,指豪迈放达。志凌云,意气凌驾于霄汉之上。 3. 著论将期拟过秦:指著书立说,希望能超过秦国的李斯等人。著论,写文章。期,期望。拟,比得上。过秦,超越秦国。 4. 当日诗书徒用世:当日,即从前。诗书,指经史子集等典籍,泛指学问。徒,白白地、徒然地。用世,为社会所用。 5.
注释解释: 膏肓二竖能为害,肠胃三虫不姓彭。 膏肓是古代医学上指病在心脏或膈膜以上的部位,即横膈膜之上的疾病,也指中焦的病变。膏育二竖是指心与膈上的疾病。肠胃三虫指的是蛔、蛊(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小虫)、蛲虫等疾病,这些疾病都与彭氏有关,彭氏是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所以后来用彭祖代指年高德劭的人。安得此身无一事,林间耳目也清明。安得此身无一事,意思是说人世间的事情繁多复杂,难以一一顾及
``` 但见虚空昏又晓,也知身世老还衰。 须乘般若超三界,有底穷通比四时。 赏析: 杜甫的《遣兴二首》是唐代诗人大作中的一篇。此诗通过描绘虚空、生死等哲学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乃至宇宙的思考。 第一句“但见虚空昏又晓”,描绘了诗人对虚空(即宇宙)的直观感受,仿佛是黄昏与黎明的交替,这种描写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第二句“也知身世老还衰”
【注释】: 遣兴二首:即“遣兴”二首诗。遣兴,指诗人为排遣愁思而写的一些诗篇。轮囷(qūn qūn),曲折回旋的样子。爱重身:爱惜身体。慈母:指母亲。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病中感怀的诗。前两句说作者酒后诗兴大发,胸中的才思像车轮一样回旋不已,但病中才知爱惜自己身体,对慈母的爱更可珍贵了。后两句写慈母对自己的深情厚意,自己病体虚弱,她连呕心吐血也不忍心看到
《遣兴二首》 第一首:凿井思所汲,耕田期有秋。人生岂无志?每为饮食谋。 - 注释:在这首诗中,“凿井”象征着深挖自己的潜力,寻找真正的自我和目标。“思所汲”暗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耕田”则代表了辛勤工作和付出。“期有秋”表明期待收获和成就。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实际行动结合的向往,以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坚定信念。 第二首:纷纷路傍儿,傥荡思公侯。风云一转折,事业不可筹
【注释】: 遣兴二首:指作者因感世情而作诗抒发感慨之作。 种禾莫存莠,种树莫引萝。 莠(yǒu):野草。萝:藤蔓植物。 引萝苦其树,存莠伤其禾。 苦:损害。存:留着。 营营百年内,变灭成几何? 营营:奔波忙碌的样子。 变灭:衰亡、灭亡。 可信一寸水,能起万丈波。 信:任凭。万丈:形容波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因感世情而作诗抒发感慨之作。 首联写种禾和种树要区别对待的道理
遣兴二首 凉风一叶落,志士感其微。岂但振泉木,寒将裂我衣。治田去稂莠,所忧稼穑稀。君若不见察,善类将安归。 注释与译文: 1. 凉风一叶落: - 关键词:凉风、一叶 - 解释:形容秋风带着萧瑟之意,轻轻吹过。 - 译文:一阵清凉的风,带来了树叶的凋零。 2. 志士感其微: - 关键词:志士、感其微 - 解释:志士感到秋天的萧瑟,触动了内心的感慨。 - 译文
《遣兴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两首诗通过紫兰、青蝇、鸱枭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思考。 紫兰生幽林,聊与众草伍。 注释:紫兰生长在幽静的树林里,只能和野草为伍。 赏析:这里用紫兰比喻自己的处境,虽然身处幽静的山林之中,但是也只能和野草为伍,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哀叹。 青蝇亦何物,天乃傅其羽。 注释:青蝇也是什么东西,上天竟然给它长了翅膀。 赏析
```json { "注释": [ "遣兴二首:指杜甫创作的两首诗作。", "五十虽赊:尽管年岁已高,但疾病尚未完全痊愈。", "病见侵:疾病逐渐侵袭。", "闭门终日:整天关着门,很少外出。", "春莺:即黄莺,常在春天鸣叫。", "老骥:即老马,比喻有恒心和毅力的人。", "花绕竹房:形容房屋四周被花草环绕。", "红作阵:形容花朵盛开,像战阵一样排列整齐。", "江南三月:指春季的南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身前万事若浮尘 - 注释:眼前所有的事物都如同飘渺的尘土,比喻一切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 赏析:诗人用“浮尘”来形容世间万物,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2. 过眼从衡日日新 - 注释:转眼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节奏的把握,也体现了他对变化无常的自然法则的认识。 3. 蛙黾得时多意气 -
注释 1. 遣兴二首:指作者以“遣兴”为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万事勿介意:不要对世间的一切琐事过于在意。 3. 时来即为之:时机来了,就应该把握。 4. 幽兰岂无芳:即使没有春风的吹拂,兰花也自有其芬芳。 5. 大化亦已定:宇宙间的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和秩序。 6. 慎保冰雪姿:谨慎地保持自己的纯洁和坚定。 7. 剑光白差差:指剑的光芒明亮且锐利,形容英勇或锐气逼人。 译文 1.
译文 秋风日已肃,庭树渐变色。 江湖非鱼生,风雨客如燕。 六尺躯身挺,漂母寄砚台。 伯牙不我顾,羞于自献才。 悲楚卞和耻,刖足仍求炫。 隐者古来多,怀才不可见。 坐久开门户,江波似白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风中感到的孤独和哀愁。首句“秋气日已肃”描绘了秋天的气氛,秋风凛冽,万物凋零,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次句“稍觉庭树变”,进一步强调了秋风的影响,使得庭院中的树木也发生了变化
【赏析】: 这首诗写在兵荒马乱、天下大乱的局势下,一个“遣兴二首”的诗人,面对战乱,想到的却是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 “八方异风土,百里殊阴晴。”意思是说,由于地域广大,各地风俗各异,天时也不一,所以战乱不断。 “夷夏殆天设,终古难合并。”意思是说,夷夏之间,就像天地自然设置的一样,终古难合并。 “权家但好胜,持议乖群情。”意思是说,一些掌权的人只喜好战胜别人,他们的主张不合大众的意见。
诗句翻译: 南裔虽一区,险阻纷可凭。 民居寄溪谷,雾雨常昼冥。 妻子像蛇虺,魑魅冒人形。 沙虫潜射影,触之丧其生。 古来域称绝,何足烦天兵。 吾闻王者师,无战唯有征。 一卒不备归,良已亏威灵。 地于东南缺,天乃西北倾。 二仪有不足,并包人岂能。 注释与赏析: 1. 南域虽一区:虽然南域是一个地区,但它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风险和困难。"南裔"指的是南方的边远之地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该类题型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手法技巧、语言特色等,然后结合诗句加以理解。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情之作。诗人借古喻今,抒发了作者对前人功绩的景仰和对当今盛世的赞美之情。 (1) “遣兴”二字总括全篇,点明题旨。遣兴,即排遣愁绪之意,也就是作者借古抒怀的意思。诗人因感于国家大治,人民安乐而作此诗。 (2) 首联“余陵固丽地,幽蓟亦名城”,写自己故乡余陵
【注释】 遣兴:抒发感慨。 九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北户:指中原地区。 玄谷阳:指北方地区。 天钺:古代的一种兵器。 喷薄:形容气势磅礴,不可阻挡。 倚日月:依靠太阳和月亮,比喻有如日、月般辉煌。 自强:自我加强力量以图发展进步。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四海”为背景,以“九州”为范围,以“九夷”为视角,以“我祖”为主角,通过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的对比
【其一】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译文: 我喜爱诗歌,但写作起来却很难,常常需要修改很多次才能满意。阿婆还是个小女孩,头发还没有梳成,不能让她看。 【其二】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译文: 只要你愿意寻找诗歌,就能写出美丽的诗句。灵感就像灵犀一样,能够指引你找到好的诗句。那些平凡的事物,只要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