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洢
注释 东篱菊,酣雨豪风早花簇。(《望江怨》其一) 寒林秋意秃。 预知宣武登临促。 黍初熟。 莫更问茱萸,恨人肠曲曲。 译文 菊花盛开在东篱下,酣醉淋漓的豪风吹得花儿簇拥成堆。 寒林中透出秋天的萧索,满目萧条。 预知晋代的宣武帝(司马懿),会在这重阳节登高赏菊,时间紧迫。 刚割下的黍谷已经熟透了,不必再询问茱萸了。 只恨那愁肠被愁思绞得紧紧弯曲。 赏析 此诗首联写菊花在秋风中盛开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 周证山先生:指周文济。 步韵:即用同一韵部的字押同一个韵,是宋词中一种创作体裁。 巫云叆叇(ài dǎn):云雾笼罩的天气。 阳关一段:即阳关三叠,指离别之苦。 暖鸣:温暖的鸟鸣声,这里指鹧鸪的叫声。 树老先红:树皮已干枯,却依然保持红色。橙新尚绿:橙子新鲜,叶子还是绿色的。 秋容:秋色,秋天的景色。 鹿豕:泛指禽兽。 支离:离散,不整齐的样子。 君苗砚
【注释】 青荇:水生植物,初生时呈青色。 萦丝:缠绕。 朱荷:红色的荷花。 舠(yǐn):小船。 江荭(hóng):指荷花。 舠舣(wěi):船停靠。 可堪:哪里忍受得住。 清商:泛指悲伤的曲子或歌曲。 紫芡(qiàn):一种植物。 撑波:波浪。 双螯(áo é):螃蟹。八跪:蟹脚八条。 莼(chún)鲈:两种水生植物。 烟霞:云雾中的彩霞。 【赏析】 《踏莎行·即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鹧鸪天·恨别 小雨涓涓润翠楼。 薄罗衫子不禁秋。 犀梳倒挽离思乱,凤杼慵梭别绪抽。 人未去,泪先流。 从来夫婿几封侯。 知君惯唱凉州曲,白草黄沙万里愁。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小雨涓涓润翠楼:细雨轻轻洒在翠绿的楼上。小雨如丝,轻柔地滋润着这层叠的楼阁。 2. 薄罗衫子不禁秋:薄薄的罗衣不足以抵挡秋天的寒意。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季节变迁敏感而脆弱的情感。 3. 犀梳倒挽离思
【注释】: 照镜:照镜子,指照见自身。 双鸾自照:自己照见自己,喻指自怜自叹。 蓬心:形容人的心如蓬草随风摇摆。 敢是:难道是。 青牛:传说中的神兽名。 碧鸿:传说中青色的大雁,这里借指书信等物。 瘦棱棱:形容形体消瘦。 潘郎:东汉时潘岳字安仁,以貌美著称,后人常用“潘郎”泛称美男子。 支机石畔:即支机石。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宠妃徐昭佩曾在石头城北的支机山上为帝筑了一座小台,称为“望仙台”
卜算子 秋海棠 红玉淡娇柔,露泫胭脂面。 泪眼寻花恨断肠,肠断芳心乱。 宁止断花肠,花断侬和断。 花落香泥贮枕函,留与郎归看。 注释:红玉(即秋海棠),颜色淡雅娇柔。胭脂,红色的化妆品。泪眼,形容悲伤到流泪的样子。花断肠,比喻花儿凋谢了。芳心乱,指内心情感混乱。宁止断花肠,意思是宁愿让花朵也断了。花断侬和断,侬是古汉语代词,你的意思,我宁愿自己折断也不愿意让花儿断了。香泥贮枕函,用香炉灰装填枕头
醉公子 卖剑 习惯缃囊贱。健儿丰羽箭。万卷蠹鱼书。争如一鹿庐。细磨光簏簌。铦锋堪切玉。绣带紫金鞘。长桥断赤蛟。 注释:习惯,习惯于;健儿,健壮的男子;万卷,大量的卷轴;蠹鱼,蛀虫;争如,不如;长桥,长长的桥梁;断,断裂;赤蛟,红色的蛟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卖剑人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卖剑人的形象和生活,表达了对古代社会风貌的怀念和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句释义 1 “壁蛚啼寒,林蜩唱晓。”: 描述在秋日的早晨,蟋蟀发出凄切的叫声,而树林中的蝉也开始鸣叫,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2. “凭栏四望迷衰草。”: 站在栏杆上向外望去,只见满目皆是枯萎的草地,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 3. “蓼汀零雁带霜栖,孤城画角愁多少。”: 在长满蓼叶的小洲上,成群的大雁带着霜气栖息;远处的孤城响起了悲凉的号角声,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感叹秋天的忧愁。 4. “五亩犹荒
诗句输出:漠漠沈吟深柳暗,新绿涨溪头。 译文输出:我沉思地站在深深的柳树阴影里,新长的嫩绿的树枝正从溪流的源头生长出来。 关键词注释: - 漠漠沈吟:深沉的思考和思索。 - 深柳暗:指深深的柳树阴影中。 - 新绿涨溪头:新的嫩绿的树叶从溪流的源头长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遇到的情景。首句"漠漠沈吟深柳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站在深柳阴影中的静谧与孤独。"新绿涨溪头"
这首诗是冯洁士先生在崇川的寓斋,邀请钱五长、谢峨白、许元锡、张孺子和天姥潘冰壶等人一起饮酒,用苏东坡的风格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竹篱僧舍,共联翩、江北江南人物。(注释:竹篱笆围绕的小房子,聚集了来自江北和江南的才子们。) 2. 木榻香温红蜡烛、相赏图书四壁。(注释:木制的床铺散发出温暖的气息,红蜡烛的光芒映照在书籍四壁上。) 3. 谢屐登山,江花恨别,一卷如冰雪。(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