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是唐代中后期的著名诗人,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他的诗作多写荒凉冷落的景象,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矛盾心理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色,来寄托自己的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 这句描述了招隐寺的山馆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只剩下青萝在风风雨雨中摇曳。 - 自从永明世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 良友呼我宿,月明悬天宫。 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 自从三湘还,始得今夕同。 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 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 注释: 良友:好的友人 呼我宿:邀请我住宿 月明悬天宫:明亮的月光高挂在天上的宫殿上 道安:道教 风尘:指战乱 青林中:山林之中 削去:去掉 府县理:地方行政事务 豁然神机空:豁然开朗,心无杂念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绘了他在洛阳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 南渡:向南渡过,指诗人从北方来到洛阳。 - 洛阳津:洛阳的渡口,这里指的是洛阳的地理位置。 - 西望:向西眺望。 - 十二楼:洛阳城上的楼,共十二座,诗人在诗中通过楼的形象,展现了他对洛阳城的感慨。 2.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 明堂:古代的朝堂,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寻阳作》,全诗如下: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诗句解释 1.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 向一位道士请教关于《周易参同契》的知识或经验; 2.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 描述一个仙人骑着白鹿
【注释】: 1.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在郑县住宿时,在陶太公的馆中赠给冯六元二人。 2. 儒者(jūn)有轻王侯——儒家学者轻视王侯。 3. 脱略当世务——不看重世俗的事务。 4. 本家蓝田下——自己的家乡是蓝田。 5. 非为渔弋故——不是为了捕鱼打鸟的缘故。 6. 无何困躬耕——不久就因为困苦而躬耕自食。 7. 且欲驰永路——想要赶着去远方的路上。 8.
【注释】 荷畚:扛着土筐。洛阳:古都,在今河南洛阳。杖策游北门:拄着手杖,到城门游览。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全中国的人民都已卷入战争。明夷:商朝亡国之君箕子。方遘患,顾我徒崩奔:正在遭受祸患,只恨自己无能力挽救。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我自惭才疏学浅,辜负了国家给我的厚恩。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身负重任,责任更重,但面对危机,心志更为坚定。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北方还未平定,南方不能吞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宿裴氏山庄》。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和赏析: 1. 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 - 注释:苍苍,指竹林的浓密茂盛。投,投宿,比喻归宿或目的地。 - 译文:竹林在傍晚变得茂密,我知道这是我应该去的地方(即裴氏山庄)。 2. 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 - 注释:静坐,静静地坐着。斋,这里指书房或者住处。流,流动的声音。 - 译文:我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听着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
诗句释义: 1.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西北方向的厅堂,一阵凉风吹过,让修长的树木也感到清爽。 2.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这里指的是作者在南边的窗户上写作,而门房和书房则经常保持严肃的气氛。 3.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苔草的生长延续着古老的气息,使得作者的视听感官都变得格外孤独和寂静。 4.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有人询问作者正在经营什么
诗句解析: 1.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 注释:这是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在送别友人前往京城考取功名的场景。 2.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 注释:此句表达的是对海鹤飞翔的观察和对远方游子的思念。 3.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 注释:描述了声音随着飞行的轨迹传播得越来越远,比喻友人的前程似归云那样自由、迅速。 4.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 注释
【注释】 悲哉行:感叹人生。 白头吟:即《白发悲歌》,乐府诗,内容是写一个女子年老色衰,无人再来追求,于是自作悲歌以自慰。 沧浪子:即“沧浪客”,指隐居江湖的隐士。 所愿:所求。 北上太行山:指从北方来的人,北行至太行山。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形容天空的云彩高远而飘忽。 微灭时:指太阳落山后,天色昏暗。 精意莫能论:精微之意难以言述。 生意蔓:指草木生长旺盛。 海上人:指避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