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 荀子·王制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
诗句 1 君子进则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 2.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3.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 4. “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 5. “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这首诗是一篇名为《大略》的文言文,其大意为:作为君主的人不能不慎重地选择臣子,普通的人也不能不慎重地选择朋友。朋友是用来互相帮助的,如果意见不合,又怎么去相互帮助?就像平铺的柴草放在火焰上会燃烧起来一样,水倒在干燥的地上也会流走。人跟人的相处,就像这样密切。用交朋友的标准来观察人,还有什么可猜疑的呢?结交好朋友,交友不可以不谨慎,这是道德的基础。诗说:“不要带着大车去与小人交往。”这句话的意思是
大略 语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说之所以恶儒者也。是非 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流言止焉,恶言死焉。 曾子食鱼,有余,曰:“泔之。”门人曰:“泔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 涕曰:“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晚也。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故塞而避所短,移而从所仕。疏知而不法,辨察 而操僻,勇果而无礼,君子之所憎恶也。 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
荀子 · 王制 圣王的制度是这样的:草木荣华滋硕的时候,斧斤不进入山林之中,不让其夭折生长,不让其延续生命;鼋鼍、鱼、鳖、鳅鳝孕育繁殖的时候,没有网罟毒药不入泽中,不让其夭折生长,不让其延续生命;春天耕种,夏天耘耕,秋天收割,冬天贮藏四者不失时宜,因此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污池渊沼川泽谨守其时令禁止,因此鱼鳖丰富而百姓有余用;斩伐养长不因季节而有所失宜,因此山林不荒芜而百姓有余材。
大略 《诗经》中赞美男女之间的感情,传书说:“满足欲望而不越界。”这种真诚可以比作金石,声音可以内敛于宗庙。小雅不被污染在上位,自引居下位,疾今之政以思过往,其言文采有文,其声哀伤。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保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败坏。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听治,其教至也。 君子喜欢它,他的人也;他的人而不教导
"大略" 的译文是 "The ones that drink but do not eat are cicada. The ones that do not drink or do not eat are mayfly. Yu Shan and Xiao He are both kind, but their parents do not love them; Bi Zhī and Zi Xu
大略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注释: - 大略:指总体的概观或纲要。 - 善学者:擅长学习的人。 - 尽其理:完全理解其道理。 - 善行者:善于实践的人。 - 究其难:彻底了解其困难之处。 译文: 擅长学习的人会完全理解并精通其中的道理,而善于实践的人会彻底了解其中的困难。 赏析: 此句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精髓,才能真正地做好事情。 2.
这首诗是《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名为《鱼我所欲也》。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 大略 今夫亡箴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也,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
这首诗是《学记》中的一部分,其大意为: 大略 曾子(孔子弟子)和晏子(孔子的弟子)在郊野行走,晏子说:“我听说:君子赠送别人言辞,普通人赠送他人钱财。我贫穷没有钱财,向君子请借,希望赠给我一些言辞;这些言辞就像乘舆的车轮,泰山的木材,用来装饰帷车、制作帷幕,即使破旧了也不会恢复原样。君子所用的材料,必须谨慎选用。要慎重啊!兰草枯萎了它的本根,却逐渐地在蜜酒中复苏,一块宝石易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