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诗句】 白煨肉:每斤肉,以水煮至八分熟,去汤;再用半斤酒,二钱半盐,煮一时辰。用一半原汤加入,滚干汤腻,再添加葱、椒、木耳、韭菜等调料。先武火后文火。另一种方法是糖一钱,酒半斤,水一斤,清酱半茶杯;酒与肉同炒一二十次,加茴香一钱,加水闷烂,亦佳。 油灼肉:将硬短勒切方块,去掉筋和皮,用酒、酱腌制过,放入滚油中炮炙,使肥者不腻,精者肉松。起锅时加葱、蒜,微加醋喷之。 干锅蒸肉:用小磁钵将肉切方块
【海蝘】海蝘,宁波小鱼也,味同虾米,以之蒸蛋甚佳。作小菜亦可。 译文:海蝘是宁波的一种小鱼,味道和虾米相似,用它来做蒸鸡蛋很好吃,也可以作为小菜。 注释:海蝘,一种宁波的小鱼,味道鲜美。与虾米的口感相似,可以用来蒸鸡蛋,也可以做小菜。 【乌鱼蛋】 乌鱼蛋最鲜,最难服事。须河水滚透,撤沙去臊,再加鸡汤、蘑菇爆烂。龚云若司马家制之最精。 译文:乌鱼蛋是最鲜的,但最难处理。必须让河水翻滚透后
这首诗是关于烹饪猪蹄的详细指导,旨在教导读者如何制作美味的猪蹄。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猪头二法 清洗猪头: 使用重五斤或七八斤的猪头进行清洗,并加入甜酒三斤进行煮制。首先将猪头放入锅中与酒一同煮,随后加入葱三十根、八角三钱。煮沸后需煮约二百多滚,再加入一大杯秋油和一两糖,煮至熟透后品尝味道,并根据咸淡进行调整。接着向锅中加入足量的水,水面需高出猪头一寸,用重物压住,以大火煮一炷香的时间
随园食单·戒单 在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一篇题为“戒单”的文章。这篇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一些厨师在烹饪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弊端。以下是对文章逐句的解释: 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极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虽锦绣绮罗,亦晦闷而旧气可憎矣。 译文与注释: 这句话讲述了美食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在食材出锅前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如果停顿过多
【诗句】: 随园食单·戒单 【译文】: 混浊是指,并非指浓厚的意思。同一碗汤,看过去不是黑也不是白,就像缸中搅浑的水。同样的卤味,吃起来既不咸也不淡,就像染缸倒出的浆。这种色味使人难以接受。解决的方法,总在洗净本身,善于加作料,观察水火,体验酸咸,不使食者舌头上有隔皮隔膜之嫌。庾子山论文云:“索索元真气,昏昏有俗心。”就是混浊的意思。 【注释】: 随园食单,清代作家袁枚的著作
随园食单 · 海鲜单 - 诗:鱼翅之烹法二法 - 译文:在烹饪鱼翅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好火腿、好鸡汤烹调,如同鲜笋和冰糖,煨烂;另一种是用纯鸡汤串细萝卜丝,拆碎的鱼翅搀杂其中,漂浮在碗面上,让食者分辨不出是萝卜丝还是鱼翅。用火腿的方式,汤不宜过多;用萝卜丝的方式,汤宜适量,以融合柔嫩为佳。如果海参的气味刺激鼻喉,或者鱼翅跳跃于盘面,就会成为笑话。吴道士家制作鱼翅时,不使用鱼鳞
```json [{"诗句":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 "译文": "使用贵重的食物应适量,使用廉价的食物应减少。", "关键词": ["食用", "食物"], "注释": "这句话强调了在烹饪时对于食材选择的重要性。"}, {"诗句": "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 "译文": "如果煎炒过多,那么火力就不能充分地渗透到食物中,肉类也不会变得松散。", "关键词": ["烹饪"
【随园食单·戒纵酒】这首诗是关于饮酒的警示,其大意是说只有清醒的人才能分辨事情的是非和味道的好坏。伊尹说:“食物的味道精细微妙,只能用口去品尝。”然而口都尝不到,又怎么能知道那些喜欢酗酒的人能否品味食物的味道呢?往往看到那些沉迷于美食的人,把美味的食物当作木屑一样吃,心里却没有一点珍惜。所谓“惟酒是务”,又怎能知道其他事物?这样下去,对食物之道就失去了敬畏之心。如果实在不能避免
【戒目食】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
【译诗】 随园食单·戒单 【戒走油】 鱼、肉、鸡、鸭等极肥之物,总要让其油脂附着于肉中,不让它落在汤里,这样味道才能保存而不流失。若肉里的油,有一半留在汤中,那么汤的美味就会在肉的外面了。推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火力过大,水翻滚急促而干涸,反复加水;二是因为火势突然中断后又重新点燃;三是因为烹饪者对火候的把握不够准确,频繁地打开锅盖,导致油脂四溢。 【戒落套】 唐诗之佳作堪称最佳,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