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
诗句 ```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之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
``` 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为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
诗句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译文 楚庄王想要攻打越国,庄子劝阻他,说:“大王为什么想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回答说:“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则反驳道
以下是对《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的逐句释义: | 原文 | 译文 | 注释 |
诗句: -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 -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
韩非子·喻老 解读《喻老》篇中智慧与策略 1. 引言 - 韩非子著作背景与目的 - 《喻老》篇在哲学体系中位置 - 探讨《喻老》与当时社会政治关系 2. 原文逐句翻译与注释 - 越王入宦于吴 - 文王见詈于王门 - 守柔曰强 3. “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解析 - 欲望与价值观念 - 欲望与物质财富关系 - 生活哲学与道德选择 4. “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赏析 - 学习态度与人生态度 -
韩非子·喻老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
韩非子·喻老 探究《老子》中哲理与现实之关联 1. 原文解读 - 越王入宦于吴,观之伐齐以弊吴 - 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 -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 2. 译文解析 - 天下太平,没有战争,就叫静,传递紧急公文的车马用不上。所以说:“歇下奔跑的马来施肥。” - 天下不太平,攻战连年不断,互相防守多年都不停止,战士的铠甲头盔都生出了虱子,燕子和麻雀都住进了营帐,而军队仍然不能返回。 3.
【注释】 ①鬻:卖。②陷:穿透。③应:答复。 【译文】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穿它。”又说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挡它。”有人问他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因为坚固无比的盾与锋利无比的矛,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赏析】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故事
【注】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译文】 晋平公与群臣在饮酒时,酒喝得正酣畅的时候,他突然喟然长叹道:“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就是说什么也不违心地去做的时候。”师旷坐在他的面前侍奉着。这时,他拿起琴来敲打了一下。 晋平公正在席上喝酒呢,一不小心把衣襟给撞掉了,于是他就赶紧躲开。可是那琴却从墙上掉下来摔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啊!是谁撞的?”师旷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