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注释】彭任:唐代诗人,字子寿。 富公:指白居易。《新唐书》称:“白为监察御史,出为江州司马,量移忠州当管。” 介马:古代的骑士。“介”是骑手的代称。 心掉不自禁:心神不定,惊惶失措。 奉春君:战国时燕昭王使乐毅为相,曾说“寡人闻之,抚国因势者昌,用军乘敌者亡”。 冒顿:匈奴族首领。 孟子: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石昌言的一首送行之作,写在送别之际,感慨很深。 开头两句说
【译文】 轮轴辐盖,都有各自的作用,唯独车轼好像没有它所起的功用。虽然这样,离开了车轼,我还未见其成为完好的车呢。车轼啊,我担忧你不去修饰外表。天下的车,没有不从辙沟里通过的,然而说到车的作用,却不会说到车辙,但是一旦车翻了,马死了,祸患也不会波及到车辙,由此可见,车辙善于处理祸福之间的问题。车辙啊,我就知道可以免于灾难了。 【注释】 1. 名二子说:命名“二子说”,指论述车的两个部分(轮、辐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执事的文章,天下之人莫不知之;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执事之文,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极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
这首诗是欧阳修写给他的好友、时任翰林学士的曾巩的第一封信。诗中欧阳修表达了他对朋友曾巩的敬仰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自我反思和追求。 欧阳修在开篇就表达了对曾巩才华的赞赏:“虽然,执事之名,满于天下,虽不见其文,而固已知有欧阳子矣”。这是说,尽管你的名字已经在天下传扬,但只要你的作品不出现,我就能知道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这里的“欧阳子”是指欧阳修自己
诗句:内翰执事,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 译文:尊敬的欧阳内翰,我是苏洵,一个布衣平民。我时常感慨,世间的人们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因此贤良之人与不肖之徒在社会上总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所以,那些贤良之人在社会中往往会遇到挫折或困难,而一些不肖之徒则可能获得成功或机遇。然而,正是这样的离合变化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诗句】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 【译文】至和元年秋季,蜀国人民传言有敌寇入侵,边防军队在夜间发出警报,野外无人居住。 【注释】至和元年: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07年)。蜀地:指四川地区。传言:传闻、谣言。寇至:敌军入侵。边军:边防军。夜呼:夜晚发出警报。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张益州在处理国家危机时的冷静与智慧,他不仅能够平息敌人的恐慌,还能安抚民心,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以下是《张益州画像记》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对张益州功绩的认可和纪念方式。 - “公之恩在尔心”指的是张益州的恩情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 “尔死在尔子孙”意味着张益州的功绩将永远传承给后代。 - “其功业在史官”表示他的功绩将被记录在史书中。 - “无以像为也”意为无法通过画像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
这首诗是一篇描写树木成长经历的散文,通过对树木从生长到被砍伐、最终成为山石的过程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
【译文】 行舟日夜在道里,佳士恨我们不能长久同行。峡山行走尽见平楚,舍船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理地方自有处,不再放纵像我这样人。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况予固鲁钝
这首诗是李白在任清江县令期间,写给他的好友、同僚任师中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句: - 吾喜送任师,羡君方少年。(我很高兴能送你去任清江做县令,羡慕你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 -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就像一匹被放养的老马,它刚被牵上马鞍准备出发) -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它们奔跑时激起尘土,让我思念起边疆的辽阔) -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