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这段文字是关于“附会”的说明。附会是指将文章的各个部分和细节进行有机地组合,使得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连贯,同时又不失其丰富性和变化性。就像建造房屋需要基础一样,写作也需要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文章的结构、主题和中心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
诗句与译文对应: ```plaintext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请夺彼矛,还攻其楯矣。何者?《易》之《文言》,岂非言文?若笔为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常道曰经,述经曰传。经传之体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词语释义与译文: - 解释: “巧言易标,拙辞难隐”,意为善于言辞的人往往容易被人记住,而拙于言辞的人则难以留下印象;“斯言之玷”指的是那些被批评为瑕疵的话或行为。 - 译文: 巧妙的言辞很容易被人们记住,而不擅长言辞的人则难以留下印象。这些被批评为瑕疵的话语或行为是真正的耻辱。 - “繁例难载”,意指复杂的事例难以详尽地记录下来。 - “故略举四条”
【诗句】: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心虑言辞,神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 【译文】: 古代的王充创作了《养气》一文,是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写的文章,不是无稽之谈啊!人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嘴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人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则是精神活动的表现。只要遵循自己的本性和和谐的状态
诗句: 1. 至如仲任置砚以综述,叔通怀笔以专业,既暄之以岁序,又煎之以日时,是以曹公惧为文之伤命,陆云叹用思之困神,非虚谈也。 注释:这里提到了东汉文学家班固(班彪)的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接着指出文人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曹丕(曹操)担心文才耗尽生命,陆机感叹思考太深入会影响精神。最后强调这并非空谈。 2. 夫学业在勤,故有锥股自厉;志于文也,则有申写郁滞。
文心雕龙·隐秀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深远广阔,内容变化丰富复杂,源头深远而派生众多,根基深厚而枝节挺拔,因此,文章中的优美之处,既有深沉含蓄的意蕴,也有出类拔萃的独特之处。其中
文心雕龙·事类 凡是使用旧的符合时机,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陈思,群才之英也,《报孔璋书》云∶“葛天氏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矣。”此引事之实谬也。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听葛天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唱和千万人,乃相如推之。然而滥侈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陆机《园葵》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
``` 文心雕龙·练字 夫文爻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掌教六书。秦灭旧章,以吏为师。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太史学童,教试八体。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
诗句翻译:管仲曾言,“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因此,声音不需飞翔,其传播轻而易举;情感不须根基,其牢固也不难。 1. 诗意解析: - 管仲通过比喻强调了无形之声和无形之情的重要性。 - 声音无需借助翅膀便能传播,情感不需土壤便能扎根,展示了自然与生俱来的特质。 2. 文学价值: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隐喻了文学作品中声音与情感的自然流露。 -
赞曰: 羿氏舛射,东野败驾。虽有俊才,谬则多谢。 译文: 羿射九日神话中的后羿(即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这是古代传说,与现代科学观点不符。东野败驾是指古代的马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由于马的失误而使车辆翻坠,这里比喻了人的行为失误。即使有才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因此要表示歉意。 注释: 1. "羿氏" - 指传说中的后羿。 2. "舛射" - 射箭时偏离目标或方向,这里用来比喻行为失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