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
译文: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惠王说:“好!我听从你的建议。”于是发兵征伐蜀国,十个月便攻取了蜀国,最终平定了蜀国,把蜀王改封为侯。派陈庄去治理蜀地。秦军占领蜀国以后更加强大富裕了,不再看得起诸侯小国。 注释: 1. 司马错: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2. 论伐蜀:指司马错上奏给楚怀王的文章。 3. 卒:终于,最后。 4. 更号为侯:把蜀王改封号为侯。 5. 相蜀
【译文】 赵国即将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向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易水。蚌张开嘴正在晒太阳,而鹬啄它的肉,蚌便用合拢的嘴夹住鹬的嘴。鹬说:‘今天不放你过去,明天不下雨,你就干死在这里了!’蚌也对鹬说: 今天不放我过去,明天不放你过去,你就要活活饿死在这了!’二者不肯相让,渔人得到后把它们捉到一块去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与赵长期互相支持,将使百姓疲惫不堪。臣下恐怕强秦将成为我们的渔夫了
诗句: -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 荆宣王向群臣询问北方的诸侯国畏惧昭奚恤的原因,想知道昭奚恤的实力。 - 群臣莫对 —— 群臣没有回答。 -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解析】 本诗的翻译要注意“质”“疑”“察”等词语的含义。如:“三人成虎”,指三个人一起胡说,就象老虎一样。“邯郸”,古地名,在今河北省南部,战国时为赵国国都;大梁,古地,即魏国都城大梁,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太子”,指魏王的儿子。“质”,作人质,被扣押。“辞行”,告别上路的意思。“谗言”,中伤的话,坏话。“见”,会见。 【答案】 三人成虎:三个人说有什么老虎,人们就会相信。译文
诗句解释 - 枭逢鸠:枭和鸠是两种不同的鸟类。枭,一种通常被认为叫声尖刻且刺耳的鸟类;而鸠,通常叫声温和且悠长。在古代文化中,枭常常与狡猾、不祥联系在一起,而鸠则是和平与安宁的象征。 - 枭将东徙:枭计划向东迁移。这个动作可能预示着一个转变或改变,也可能仅仅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栖息地。 - 鸠曰:“子将安之?”:鸠对枭的计划表示疑问
诗句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的祠里有人,赐给他的手下人一杯酒,手下的人相互商议说:“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就够。请在地上画一条蛇,画得快的人喝酒
一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认为晏子个子矮小,便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想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不肯从小门走,说:“出使狗国的,从狗门入;现在臣下出使楚国,不应该从小门入。”于是改从正门进入。楚王见是齐国的使者,问道:“齐地没有人吗?”晏子回答说:“齐国临淄有三百闾巷,人们挥袖遮阳,汗流成雨,肩摩踵接,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说:“那么为什么派你来呢?”晏子说:“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任务
译文: 魏文侯与虞人约定打猎,当天天气晴朗,他喝酒作乐。当文侯准备出去时,左右侍从说:“今天喝酒作乐,又遇上下雨,您将要去哪里?”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定了打猎,虽然快乐,怎能不遵守约定呢?”于是文侯就去打猎,并亲自结束了这场聚会。魏国从此开始强盛起来。 注释: 1. 魏文侯(?-前403年):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 2. 虞人:古代官名,主管山泽林薮,也负责掌管狩猎。 3. 是日:这天。 4.
注释: 1. 齐景公喜好打鸟,让烛邹负责看守鸟笼。 2. 烛邹不慎把鸟放跑了,齐景公很生气,下令要杀他。 3. 晏子说:“烛邹有三个罪过,请按照他的罪行来惩罚他。” 4. 齐景公说:“好吧。”于是召见烛邹并列举他的罪行。 5. 接着晏子又说:“烛邹,你为我们的君主放走了鸟,这是第一个罪过;我们国君因为这件事而杀了人,这是第二个罪过;如果诸侯听说我们的国君重鸟轻士,这就是第三个罪过了
孟母三迁 邹,古国的名。孟轲,字子舆,战国时鲁国人。孟子是孔子的嫡孙孔伋之后,继承孔子学说的人。孟子曾到过宋国、魏国,但都未能得到重用,最后回到邹国(今山东邹县),才成为有名的学者。他主张“仁政”,反对暴君;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孟子的母亲姓仉氏,号孟母。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她非常疼爱儿子,希望儿子能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孟子小时候住在坟地附近。有一次